原創(chuàng) 宋神宗在大相國寺看到蘇軾題詩,命令王安石賦詩,被傳為千古佳話
自古以來,文人相輕一直是文化界中的一個陰暗力量,而蘇軾恰恰成為了這股力量的犧牲品。他在文學上的卓越才華,引來了許多同行的忌恨,許多文人希望借機踩一踩這個“高高在上的人物”。面對朝堂之上不斷傳來的“倒蘇”聲音,蘇軾雖然表面上顯得無所畏懼,但他沒料到,這股壓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愈加猛烈,最終竟演變成了他被關(guān)押入獄的災(zāi)難。

隨著時間的推移,針對蘇軾的彈劾奏折如同漫天飛舞的雪花,紛紛送到宋神宗的案前。盡管宋神宗并非昏庸無能、冤枉無辜的帝王,但他卻在眾多來自各方的壓力面前屈服,最終決定將蘇軾押解進京接受審訊。蘇軾在審問時面對的正是一群心胸狹隘的小人,他們的嫉妒心如同利劍一般,深深刺痛了蘇軾的內(nèi)心。正如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所言:
“中國文化史中,許多文化大師的命運,就如同被迫站在被告席上,而審判他們的,往往是那些眼神詭秘、心懷嫉妒的小人!
烏臺詩案無疑改變了蘇軾的人生軌跡,也讓他的性格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zhuǎn)變。在案件發(fā)生之前,蘇軾對于社會的不公充滿憤怒,他猶如一名英勇的戰(zhàn)士,無所畏懼、刀槍橫陳。但案件發(fā)生后,蘇軾變得不再那么憤世嫉俗,他開始隨遇而安,將自己的生活調(diào)侃成段子。畢竟,在那滿是死亡陰影的牢獄里,生死的邊緣隨時都在逼近。
經(jīng)歷過牢獄的煎熬后,蘇軾深感內(nèi)心的迷茫與焦慮,開始尋求精神上的解脫。于是,他將目光投向了佛教,頻繁地前往寺廟,尋找一種內(nèi)心的平靜。雖然他身邊有許多朋友,但在寺廟里,最與他心意相投的,便是佛印。

有一次,蘇軾去拜訪佛印,見到了他新創(chuàng)作的詩篇,便在上面題寫了一首詩。不久后,宋神宗前來拜訪寺廟,看到了蘇軾的題詩,便命令王安石為詩作作對。三位文人的詩歌,在一時之間廣為流傳,成為后人稱道的千古佳話。
在北宋時期,佛教風靡一時,許多人無論是官家還是百姓,都熱衷于投身佛門,致使各大寺廟的香火鼎盛。其中,京師的大相國寺無疑是最具盛名的。即使時至今日,香火依舊旺盛,絡(luò)繹不絕的信徒紛紛前往,或許也因蘇軾等文人的光輝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大相國寺內(nèi),佛印與蘇軾的友情尤為深厚,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每當閑暇時,蘇軾便常常前來與佛印探討佛法。一次,他滿懷期待地去探訪佛印,卻未能如愿,佛印因事外出,讓他感到有些失望。幸好,寺廟的住持早已知曉蘇軾的性情,看到天色已晚,便將他引入佛印常常冥思的禪房,并奉上香茗與素食來款待。
在禪房中,蘇軾獨自品酒,漸漸有些微醺。當他抬頭時,看到了佛印留下的詩,便輕聲吟誦起來:“酒色財氣四堵墻,人人都在里面藏。誰能跳出圈外頭,不活百歲壽也長!边@首詩雖然簡短,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蘇軾深思后認為,這種“四大皆空”的境界對常人來說,幾乎不可能實現(xiàn)。于是,他也提筆寫下了一首回應(yīng)之詩:

“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最為高。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
與佛印的詩相比,蘇軾的這首詩顯得更為接地氣。他認為,生活中的酒色財氣無法避免,既然如此,與其一味排斥,不如順勢而為,把這些看似不利的因素轉(zhuǎn)化為有益的動力。他強調(diào),關(guān)鍵在于掌握一個“度”,只有適度地把控,酒色財氣才能為人所用,而不至于被其所困。
寫完詩后,蘇軾離開了禪房,借著酒意獨自思索佛法的真諦。然而,他并不知道不久后,宋神宗與王安石也來到了大相國寺,并在禪房里看到了蘇軾的詩作《和佛印禪師詩》。雖然宋神宗一向欣賞蘇軾的才華,但在國家急需變革的時代背景下,蘇軾的保守思想與王安石的激進主張產(chǎn)生了強烈對立。于是,宋神宗命令王安石為這首詩作對,一場詩詞的較量開始了。

王安石作為改革派的重要人物,自然不會懼怕與他人對詩。他沉思片刻,便提筆寫下:
“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民不奮發(fā),無氣國無生機!

王安石的這首詩將酒色財氣與國家的命運、人民的生機緊密聯(lián)系,跳出了傳統(tǒng)的詩詞框架,為人耳目一新。他賦予酒色財氣新的意義,將它們與國家社稷和人民的繁榮結(jié)合,展現(xiàn)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

當然,作為君主的宋神宗也不甘示弱,他便在這場詩詞較量中也貢獻了一首詩:
“酒助禮樂社稷康,色育生靈重綱常。財足糧豐家國省,氣凝太極定陰陽!

宋神宗的詩,不僅繼承了王安石的思路,還進一步升華,最后將“氣”引入哲學的層面,體現(xiàn)出他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四位文學巨匠的詩作,因其不同的視角與哲理,成為了一段千古佳話。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那座曾被蘇軾、佛印、王安石和宋神宗等人題詩的墻早已不復(fù)存在,今天留下的,只有無盡的想象與追憶。
在我看來,酒色財氣并不應(yīng)是讓人避之不及的禁忌,正如蘇軾所言,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度”。只要掌控得當,酒色財氣便能為人們提供服務(wù),而不是成為我們生活的桎梏。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