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行(八)——徽州古城
徽州,今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它是中國四大古城之一,是我國現(xiàn)存最為完好的古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也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主要發(fā)祥地和集中展示地,是國粹京劇的發(fā)源地,還是徽商的主要發(fā)源地,又是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1986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
徽州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進入古城,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徽州府衙,這是2009年4月啟動重修,總投資2億元,面積約為2.4公頃,于2012年底竣工并對外開放的徽州府衙。它由南譙樓、儀門、正堂、二堂、知府廨組群等主體建筑,全部按明清府衙建筑格局恢復,包括照墻、左側鐘樓、承宣坊、左側旌善亭以及右側申明亭等,再現(xiàn)了徽州府衙雄姿。
徽州風景如畫,是著名的山城、水城、橋城,在早晨陽光的照耀下,悠悠秀水、點點白墻,山水畫廊的新安江,歷來吸引著眾多的騷人墨客。被譽為徽派建筑“三絕”的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遍布城鄉(xiāng),人文景觀極為豐富,現(xiàn)存的許國石坊、漁梁古壩、棠樾牌坊群等均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有著重要的文物研究價值與旅游觀賞價值。
徽州人杰地靈,不僅以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觀名播中外,更以燦爛輝煌的徽州文化著稱于世。東漢、西晉、唐末、北宋時,有四次北方強宗大族的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中原文化,而徽州文化則是對中原文化的最杰出的包容整合。它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至明清時期達到鼎盛;罩菸幕瘍群S富,在各個層面、各個領域都形成了獨特的流派和風格。他曾孕育了朱熹、畢升、王茂蔭、黃賓虹、胡適、陶行知等一代宗師,開創(chuàng)了新安畫派、新安醫(yī)學、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諸多流派,歙硯、徽墨、徽劇、徽菜等更是蜚聲中外。
發(fā)表評論 評論 (9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