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如何寫出古意? 關于書畫藝術的“古”與“今”,“新”與“舊”的話題,這些年來大家漸漸少去爭論了,因為大家有了共識,藝術的核心問題并不在“古”與“新”,而在于“優(yōu)”和“劣”、“真”與“偽”。 所謂真,是藝術
-
中國畫的十大構成關系,搞不懂,畫一輩子也出不來 1. 筆墨 筆墨是中國畫以文載道的表現手段,并不僅僅是繪畫技巧。這一點好多人或不知,或不會用,會用了又沒有文化的關懷。文化的缺失是筆墨無法得以理解、無法得以傳承的“硬傷”。什么是筆墨呢?清人劉熙載有云:“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
-
書法,依靠一生的功夫 書法是瞬間表現的藝術,一件書法作品可以在瞬間完成的,在這瞬間里的一招一式要表現出“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技術、思想和意境。書法還是不可以重復的藝術,一件作品一個樣,沒有絕對一模一樣的作品。書法還是一個遺憾的藝術,如果一個字甚至一個筆劃
-
春 賦 南北朝·庾信 宜春苑中春已歸,披香殿里作春衣。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河陽一縣并是花,金谷從來滿園樹。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游絲即橫路。開上林而競入,擁河橋而爭渡。 出麗華之金屋,下飛燕之蘭宮
-
毛澤東對聯,文采真是了不起 1 湖南省立第一師范讀書時床頭聯 貴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1914 年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大學求學期間寫的這副自勉的對聯,聯語對仗工整,寓意深刻,說明了“學習貴在有恒”的道理。“一曝十寒”,典出《孟子·告子上
-
北漂之王齊白石, 83 歲得子, 95 歲還娶 22 歲姑娘 (導讀:齊白石 14 歲作木匠, 25 歲兼職賣畫, 32 歲開始學刻印, 40 歲時開始周游全國, 53 歲拋家舍業(yè)遷居北京,人生地不熟,操著一口湖南口音獨闖京城。在北京,木匠成巨匠, 83 歲還生了孩
-
書法,是每個中國人的“面子工程” 書法是中國人的文化符號,從小到大作為中國人都離不開寫字,只要寫字就存在一個美觀實用的問題。雖然從把字寫得讓人看懂,上升到書法藝術的高度有著很大的距離,但是中國人一生不管圣賢還是普通老百姓都被中國書法藝術影響著
-
怎樣欣賞寫意畫 “怎樣正確評價中國畫的好與不好”是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不過我覺得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謝赫的“六法”就已作了明確回答了!傲ā笔侵浮皻忭嵣鷦印⒐欠ㄓ霉P、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這“六法”不僅告訴人們中國畫怎樣畫,同時也告訴你中國畫如何賞。
-
著名藝術家韓美林最新演講:怒批“有的人,怎么惡心怎么畫” 2017 年 2 月 12 日晚, “美林的世界·韓美林八十大展”閉幕式,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歷時 54 天的“韓美林全球巡展”第二站落幕。 下一站,巴黎! 閉幕式上, 韓美林將
-
吳昌碩畫藤,就是在寫狂草! 吳昌碩畫藤,就是在寫狂草! 吳昌碩( 1844 — 1927 ),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后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
按照發(fā)布時間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