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釀與物哀——讀蘇忠《酒令六拍》
酒過三巡
觥籌正喧
任歡喜扶搖而上
\
滿眼恍兮
目中無人
叫江山千里來攜
\
散發(fā)如沫
空谷當杯
由昨是今非翻云覆雨
\
時候踉蹌
大野酩酊
將極樂世界即刻搬運
\
筆走龍蛇
馳騁任我
把眾生打回原形
\
半醉半醒
物我皆擁
喚哪個真身隨行
——蘇忠《酒令六拍》
古往今來,寫酒的詩多,但將酒意鞭辟揮灑淋漓盡致者少。
酒與詩,最相似的一點在于,其體驗是純個人的:諸般妙處,難與君說;但作為一種行為,飲酒卻是公共的,大凡是有傳承的文明,多少都有酒和詩的參與。
蘇忠寫詩如釀酒。他良好的語言功底,無論古代還是現(xiàn)當代文學(xué)的積淀,都如同釀酒必須的好水。他的細膩的體驗、思考和浪漫的想象,是釀酒,也是釀詩所需的天時地利。
詩歌的閱讀,是感性的,就像飲酒;創(chuàng)作的過程卻是嚴謹?shù),就像釀酒。蘇忠的詩歌組織,即用嚴謹?shù)乃季S,裁剪出一個完整而富于靈性的作品,盡顯語言的張與馳之美。
他的入筆,選擇了一次歡飲的高潮處:酒過三巡/觥籌正喧/任歡喜扶搖直上。這是大多數(shù)人飲酒的感覺,蘇忠用3行15個字,干凈利落地寫出了歡飲的畫面感,這是微醺的感覺。在歡愉又安詳?shù)霓o章里,一段朗朗上口又打動人心的酒令開始了。
酒香隨著文字洇開,不知道過了多久,酒也喝到新的一層:眼花耳熱后,眼中的人已經(jīng)恍惚起來,是人,是月,是天地萬物卻又什么都不是,千里江山啊,且來扶,萬物皆備于我!這樣的豪情,隨著蘇忠的詩文傾瀉而出,看似妙手偶得卻每一句都有來由、有出處、有歸宿,奔流而收放自如。
在詩歌第三節(jié),蘇忠用了散發(fā)、空谷兩個充滿隱者味道的詞語,竹林七賢的形象成為底色,其中又摻雜啤酒的泡沫,酒后的天旋地轉(zhuǎn)感覺,頗有“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之酣暢意象。這樣混沌歡樂甚至有些放任的底色之上,自然引出人生的得失是非云雨翻覆,若隱若現(xiàn)地在眼前在腦中歷歷翻過。在這里,酒與人開始進行靈魂的融合,兩者之間是兄弟,是男女,是世界一切可以相互交合的東西,酒有了感情,而飲者的風(fēng)格個性也更加鮮活。
人體對酒精的耐受是有限的,當這種極限被挑戰(zhàn),就會產(chǎn)生一種特別的感覺,被稱為醉酒。而好的詩歌可以說是文學(xué)中的烈酒,只要一杯,立刻將人拽出現(xiàn)實,回歸到只有讀者個人才能擁有的精神原鄉(xiāng)。但是這種陶醉帶來的本能放空,卻能讓人體驗到同樣的歡樂?梢哉f無論酒還是詩歌,都能夠給人一個縫隙,暫時脫離塵世的束縛,被松綁的靈魂產(chǎn)生的歡愉,便是人與酒與詩的共鳴。對于這種體驗,蘇忠的描述形神兼?zhèn),渾然一體又細入幽微。他的筆下,飲者步履踉蹌,目赤心旋,人在極樂中。但是,在這種大樂中,卻隱隱有一絲物哀,而這正是下面兩節(jié)的伏筆。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物質(zhì)自由,以及在此之上的精神自由。在第五節(jié)中,蘇忠將飲者抽象成筆走龍蛇,或許這是他曾經(jīng)的自恃與堅持!也可以理解為不可追之形骸放蕩,還可以理解為與天地獨往來的歡愉。酒把眾生打回原形,還原了人性的真實。酒也將自己還給了自己,在歲月里被遺忘的蘇忠,一步一步追上了現(xiàn)在的蘇忠。此行文到此,全詩已經(jīng)是高潮迭起之后的又一個高峰,酒與飲者,理想與現(xiàn)實,形成了強烈的互動與張力,人被肉體局限的矛盾與悲哀,為全詩增添了厚度和力量。
蘇忠的筆力高高鞭逐,直接寫出了沉醉后肉體上的體驗:“半醉半醒”;和精神上的感受:“物我皆擁”。這是對上文最有力的總結(jié)和深化。最后,他以一句“喚哪個真身隨行”。轉(zhuǎn)折全文,最酣暢的靈肉,卻是迷失了的本我、自我和他我!在時空里,在長歌慢板中,在楊柳岸,在時間深處的曉風(fēng)殘月……
如題所述,對于蘇忠而言,他釀的是一首酒令。在這首喝酒時吟唱的詩歌中,他用六個段落節(jié)奏回旋地寫出了喝酒的不同階段與狀態(tài),而就在窄小的篇幅中,又浸透了人生的思辨與無奈。言有盡,意無窮,如同歲月吟釀的好酒,入口驚艷更讓人回味無窮。(文\陳階)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