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田園千載心 ——文史哲系統(tǒng)視角下的陶淵明

□張承訓(xùn)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薄敖Y(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睂τ谝粋略通文墨的人來說,陶淵明我們多數(shù)人并不陌生,他的名篇佳句耳熟能詳。但陶淵明其人如何,在文學(xué)和文化史上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還真的不曾細想過。
日前,張君民先生把其新書《遇見陶淵明:陶淵明心靈游記》寄贈予我。這是近三年其工作之余閉門躬耕的碩果。我欽佩君民兄的勤勉。這是四年間,繼《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生平游記》之后,他出版的第二本著作。據(jù)我所知,此書的創(chuàng)作緣起由其在創(chuàng)作《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生平游記》時所引發(fā),此二書在某種程度上堪稱姊妹篇。
《尚書》中說,“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狈亲x書難,著書尤難。君民兄酷愛讀書,更能著書。讀、著合一,他可謂真正的讀書人。而從他的著作《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生平游記》暢銷再版的事實來看,他同樣無愧是一個優(yōu)秀的文學(xué)作手。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睂τ谂笥佯佡浀男聲易匀皇遣桓业÷,先讀為快。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遇見陶淵明:陶淵明心靈游記》一書的名字頗為新奇。為古人作傳而曰“心靈游記”,豁人耳目,自有深意。而千載之上,作者能否洞穿時空的迷霧,帶領(lǐng)讀者和陶淵明進行真切驚喜的遇見?作者能否解鎖陶淵明的靈魂密碼?
讀罷全書,回答是肯定的。
此處要先聊幾句陶淵明的簡況。陶淵明是中國歷史上不可或缺的文化人物,是東晉末期劉宋之初的著名隱士、詩人、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者。東晉以降,他逐漸成為后世文人、士大夫關(guān)注乃至崇拜的文化和精神偶像。
究其實,陶淵明絕非是一個隱士那么簡單。他在后世中隱士的名頭過大,掩蓋了這樣一個事實:他首先是一個名震東晉當世的名士!陶淵明的曾祖陶侃為東晉立國名將,官至宰輔,名滿朝野。他的外祖父孟嘉出身東吳士族,為東晉名士領(lǐng)袖,是東晉權(quán)臣征西大將軍桓溫的重要幕僚。陶淵明二十二歲即被官府征辟,先后四次為官,他本人及其家族和當世的許多重要政治人物都有交集?陀^地說,陶淵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官宦子弟”,一個仕隱兩便的 “自由人”,是一個看穿時代“茍全性命于亂世”而潔身自好的沒落士族。他由 “世霸虛禮州壤推風”的名士而甘為“賦辭歸來高蹈獨善”的隱士。
陶淵明去世不久,齊梁間的大文人沈約為其在《宋史》中立傳,昭明太子蕭統(tǒng)為其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文人作品集《陶淵明集》。鐘嶸評價其:“文體省凈,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每觀其文,想其人德!薄肮沤耠[逸詩人之宗也”。
唐宋之際,陶淵明聲名彌高,粉絲彌眾。大詩人白居易訪其舊居,贊賞說:“垢塵不污玉,靈鳳不啄膻。連征竟不起,斯可謂真賢!睔W陽修評價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蓖醢彩Q其:“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人而已。”
大文豪蘇東坡更是陶淵明的超級粉絲、千古知音,他晚年在貶謫海南時遍和陶詩,感嘆說“淵明吾所師”,“只淵明,是前生”。“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薄坝藙t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饑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
陶淵明的魅力如此,崇拜者眾! 這自然引發(fā)了作者的關(guān)注和研究創(chuàng)作的愿望。
然而要描述這么一個1600年前的歷史文化人物,為其著書立傳并非易事,“文獻不足故也”。好在作者獨具只眼,抓住陶淵明是一歷史文化人物的本質(zhì),不糾纏于史事的細枝末節(jié),揚長避短,以歷史、文學(xué)、哲學(xué)(文化學(xué)、社會學(xué))系統(tǒng)研究為視角,巧辟蹊徑,為其創(chuàng)作打開了廣闊空間。
歷史回望,以史觀人,以境觀人。歷史是一面鏡子。陶淵明何以成為陶淵明?一言以蔽之,造成這一特異文化人物的根源是那個荒唐甚至恐怖的魏晉亂世和生活境遇。作者以述史為主線,講述了漢末、魏晉、劉宋的政治生態(tài)史、軍閥斗爭史、文化思想史,陶淵明的家族史、少年成長史、中年游宦史、晚年隱居史,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以豐富的歷史事實清晰揭示了陶淵明成為名士、隱士、文士和節(jié)士的必然性、生活史和心靈史。為我們生動再現(xiàn)了陶淵明的出仕歸隱、田園稼穡、詩酒流連、困頓境遇、心靈掙扎和高標自持。陶淵明身為名臣、名士之后,亦一度躋身于達官、名人之林,所不同的是他身逢亂世,自然任性,說走就走,但又不似阮步兵做作怪誕,歌哭無常,表演驚人。在一個士庶天隔的歷史時代,他“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求志”,與鄉(xiāng)野農(nóng)夫賤民為伍,放下了身段,放低了生活標準,但沒放下高貴的操守和自由的靈魂。這正是千古以來,人們尊崇和仰望他的根源,他為后人創(chuàng)立了一座道德和文化的高山。
文本細讀,以文觀人,以人觀人。文人的人格和心靈藏在他的文字里!耙徽Z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碧諟Y明留下的作品不多,有詩歌126首和辭賦12篇,但這不妨他成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和辭賦大家而輝映千秋。他的四言詩接續(xù)《詩經(jīng)》,繼嵇康而成絕響。他的五言詩秉承魏晉、正始傳統(tǒng)而自成面目,開創(chuàng)田園一派。他的文、傳、辭、賦數(shù)量不多,而多為精品廣為流傳。作者沒有局限于陶淵明詩文的藝術(shù)分析,更多的是把握其重要詩文內(nèi)容的核心要點“此中真意”,以此解讀陶淵明的靈魂密碼、人格生成!皻v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高操非所攀,深得固窮節(jié)!薄昂我晕课覒,賴古多此賢!痹谔諟Y明的100多篇詩文中,提到的古圣先賢有70多位。作者為我們一一解讀了《讀史述九章》《詠三良》《詠二疏》《詠荊軻》《扇上畫贊》《詠貧士七首》等作品中眾多人格高潔的先賢、隱士、貧士,為陶淵明的精神世界找到了歷史依據(jù)和文化源頭。
在《遇見陶淵明:陶淵明心靈游記》一書的著述中,作者把史學(xué)表達和文學(xué)表達有機交融,兼之以哲學(xué)、文化學(xué)、社會學(xué)的分析和論證,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真切生動靈魂豐滿高山仰止的陶淵明文化形象。
讀罷《遇見陶淵明:陶淵明心靈游記》一書,筆者也倏然意識到:千古以來,歷朝士大夫無不在榮辱、窮達、進退、仕隱之間選擇和徘徊,這是他們的宿命和共有特征。而由陶淵明至蘇東坡,一個遁世善終以全名節(jié),一個仕途蹭蹬流放天涯,名滿天下、謗滿天下,這正是一代文宗蘇東坡務(wù)必推崇陶淵明的主因。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