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發(fā)布時間排序
-
丁香雨:
但作得成皆事業(yè)
到推不去即因緣
(08-12 09:38)
回復(fù)
-
丁香雨:
《蒿里行》
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于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08-11 14:52)
回復(fù)
-
丁香雨:
宋 徐元杰
圣朝天子薦臨軒,嘉與愚臣究本原。
天地兩間扶景運(yùn),唐虞三代印微言。
慚無一德酬清問,猥玷初班誤圣恩。
一節(jié)誓堅(jiān)忠與孝,立身端不負(fù)乾坤。
(07-23 12:07)
回復(fù)
-
丁香雨:
那么,夏默庵和毛主席究竟寫了什么樣的對子,為什么說這一副對聯(lián)是“雅罵”呢?夏默庵寫的上聯(lián)是:“綠楊枝上鳥聲聲,春到也,春去也?”毛主席對出的下聯(lián)則是:“青草池中蛙句句,為公乎,為私乎?”這兩句對聯(lián)從字
(07-17 10:25)
回復(fù)
-
丁香雨:
(1)宋·丁謂《荷花》詩曰:夢散高唐夜正遙,楚天何處不無憀。秋風(fēng)似會荊王意,露渚煙汀養(yǎng)細(xì)腰。
(2)明·高啟《十宮詞》其二《楚宮》曰:雨去云來十二峰,渚宮樓閣暮重重。細(xì)腰無限空相妬,不覺瑤姬夢里逢。
(07-15 16:29)
回復(fù)
-
丁香雨:
《送項(xiàng)判官》
王安石〔宋代〕
斷蘆洲渚落楓橋,渡口沙長過午潮。
山鳥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對馬蕭蕭。
十年長自青衿識,千里來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強(qiáng)飯,華簪常得從雞翹。
(07-13 21:08)
回復(fù)
-
丁香雨:
“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蘇軾
(07-10 10:54)
回復(fù)
-
丁香雨:
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
(07-03 19:12)
回復(fù)
-
丁香雨:
《題畫雜詩六首·其一》
馬臻〔元代〕
岸水依痕釣艇間,炊煙幾處出蘆灣。
西窗正是斜陽好,一帶泥金抹遠(yuǎn)山。
(06-29 14:20)
回復(fù)
-
丁香雨:
我走過江南,江南看起來像是季節(jié)里的荷花。三月的柳絮不飛,你的心像一座小小的孤城。青石街夜深人靜,三月的窗簾不露。蓋住我的馬蹄鐵是個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海歸,只是路人...
(06-16 09:49)
回復(fù)
-
丁香雨:
2、《即事》
宋犖〔清代〕
雨過山光翠且重,一輪新月掛長松。
吏人散盡家僮睡,坐聽寒溪古寺鐘。
(06-13 22:58)
回復(fù)
-
丁香雨:
《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軾〔宋代〕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06-12 12:35)
回復(fù)
-
丁香雨:
下片開頭一句“石榴半吐紅巾蹙”,榴花半開未開,這是花最美好的時候:一重重的花瓣就好像折皺成團(tuán)的紅巾編織成的一樣,嬌艷的石榴花瓣也如同美人熾熱而美好的心靈,她雖然芳意萬千,心中千千結(jié),卻又不肯輕易吐露心
(05-28 11:04)
回復(fù)
-
丁香雨:
質(zhì)夫?qū)懡o蘇軾的這首《水龍吟》楊花詞,以寫景狀物與生動逼真見長,可謂是曲盡楊花之妙。開篇句“燕忙鶯懶花殘,正堤上、楊花飄墜”,展現(xiàn)楊花飄零的場景,暮春時節(jié),春花已謝,而堤上楊柳飄絮。
接下來,章質(zhì)夫遣詞
(05-28 09:50)
回復(fù)
-
丁香雨:
李商隱在《殘花》中慨嘆:“殘花啼露莫留春,尖發(fā)誰非怨別人。若但掩關(guān)勞燭夢,寶釵何日不生塵!
(05-20 09:30)
回復(fù)
-
丁香雨:
《花下醉》“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沈眠日已斜?蜕⒕菩焉钜购,更持紅燭賞殘花!
(05-20 09:29)
回復(fù)
-
丁香雨:
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惜春》詩,杜牧原詩寫道:悵望送春杯,殷勤掃花帚。誰為駐東流,年年長在手。
(05-11 08:54)
回復(fù)
-
丁香雨:
與詩歌一樣,任何載體的藝術(shù)在成熟之前都有一批勇于嘗試的先行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后人可以看得更遠(yuǎn)。唐詩之所以能有較高的成就,正是因?yàn)樵摃r期的創(chuàng)作者們站在唐初以及唐以前文學(xué)家們的肩膀上。
(04-03 09:58)
回復(fù)
-
丁香雨:
春日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
舍后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墻來。
(03-28 14:21)
回復(fù)
-
丁香雨:
《記承天寺夜游》中,他寫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
(03-27 09:39)
回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