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畫史所記,水墨畫的真正起始,是唐代的殷仲容!八媚,如兼五彩’,以墨色的濃淡變化取代色彩來表現(xiàn)人物和花鳥! 宋代以后,水墨畫收到文人畫家的鐘愛,逐漸取代色彩畫從而成為畫壇的主流。越來越多的畫家諸如王維、鄭虔、項容等開始使用水墨進行創(chuàng)作,為中國畫開拓了新的境界。
如果說西洋畫是“再現(xiàn)”的藝術,那么中國畫就是“表現(xiàn)”的藝術。中國畫并不只是宣紙上的點染勾勒,中國畫是要表現(xiàn)“氣韻”、“境界”、實際上是一個系統(tǒng)的思想集成最終的表現(xiàn)。意、識、靈齊備,詩、書、畫一體。詩為畫之意,書為畫之骨。技法之熟,可呈胸臆;畫面之外,可留思想,這也是判斷中國傳統(tǒng)書畫作品藝術價值搞下的實質所在!暗霉P法易得墨法難,得墨法易得水法難。”
中國畫歷來講究“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洹,表現(xiàn)任何物象,形似僅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為人畫像,稱作“傳神”,齊白石筆下的青蛙、蝦、小雞等小動物,使人看了感到生動活潑,有稚拙的童趣,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潘天壽作品中的潑墨荷葉,用大面積的墨汁揮潑而成,酣暢而凝重、效果整體而又有小的變化,給人以雄潤、沉重、穩(wěn)定的感覺。
水墨畫的筆墨之韻,筆墨是中國繪畫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筆與墨互相為用,一筆下去既有筆又有墨,每一個筆觸都可以為一個基本造型單元,筆墨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
意境是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的精髓,凝聚著中國傳統(tǒng)水墨藝術的根本精神,是繪畫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創(chuàng)作中,畫家不是對客觀事物進行簡單的描摹,也不是進行主觀意念的隨意拼湊,靠的是描繪富有生命力和感情的形象,在有限的空間中去表現(xiàn)無限的感情。
水墨畫在構圖上講究經營位置,不拘泥于某個固定的時間或者空間,而是根據(jù)畫家的內心感受和實際需要,打破時空限制,把不同時空中的景物融入自己的畫面,營造出畫家心目中的時空境界。水墨畫的構圖講究虛實對比,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講究“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也可以省略環(huán)境描寫,大膽留白,給讀者留下無限遐想。在透視上,水墨畫不拘泥于焦點透視,采用“散點透視”法,觀景取物,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利用墨在宣紙上獨特的暈染效果,傳達出了形式美和情感。
在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的構圖中,規(guī)律性和辯證法都是十分重要的,水墨畫構圖要運用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體現(xiàn)在形式上有賓主、呼應、遠近、虛實、疏密、聚散、開合、藏露、均衡、黑白、大小等關系。對立是變化的,統(tǒng)一是均衡的,應把這些對立的關系統(tǒng)一均衡在畫面之中,才能完成一幅好的構圖!皞鹘y(tǒng)的山水畫構圖多取U形、M形或S形,往往山水相連,峰巒疊嶂,嵐氣懸浮于山腰,溪流盤旋于山腳!
水墨畫的形制有多種,總體上分有手卷、條幅、中堂、條屏、橫批、圓扇、折扇、冊頁、斗方、框裱等;趦|生活方式的特點,最早供人欣賞的可移動的繪畫作品是像簡冊和書卷一樣的長條,平時卷起來存放,觀看時打開,從右往左逐段欣賞,稱為“卷”或“手卷”,它適合一兩個席地而坐的人在案頭欣賞。隨著垂足坐取代了席地坐,人們的視點升高了,掛在墻上的較大的作品形制――“軸”或“立軸”適應了新的生活方式,裝飾美化著變高變大了的室內空間。
水墨畫中黑白世界的誕生和確立,說明了它從萌芽到逐步成熟,一直在承受著儒道兩種審美觀念的侵染!叭寮业摹钦邩匪,仁者樂山’和道家的‘無為而為’、‘澄懷觀道’的美好精神,曾經給與古人以莫大的啟示,古人正是就生命本身來體味宇宙的節(jié)奏,然后才得以構建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的繪畫作品!
水墨畫在今天已經無法只用一種媒介,一種文化,一個畫種可以涵蓋的了的。也不可能再只用“墨分五色”、“氣韻生動”概括當代水墨畫的境界及品質。在20世紀之后,水墨作為畫種的時代被我們終結。我們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從“水墨畫”走向“水墨”,走向當代。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