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徽班進京”到“百戲入皖”,合肥如何與文化雙向奔赴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那場由乾隆皇帝“萬壽”慶典,“徽班進京”開啟的傳奇。
乾隆五十五年(1790)是乾隆皇帝的八旬“萬壽”,清王朝從前一年就開始籌辦慶典,來自各地的官員競相獻禮,以示忠誠。鹽商江鶴亭在安慶組織了一個名為“三慶班”的徽戲戲班,由著名旦角演員高朗亭率隊,首次晉京祝壽演出。誰也未料,這一支徽音,竟能震動京師,贏得“京都第一”的美譽。

清光緒年間茶園演劇圖。微信公眾號“安徽黨史方志” 圖
此后,四喜、春臺、和春等徽班相繼北上,終匯成“四大徽班”,占據京城舞臺,也為日后“國粹”京劇的誕生埋下伏筆。而來自安徽的程長庚,以“徽班領袖”之姿,融匯創(chuàng)新,推動徽調向京劇演變,被后世尊為“京劇鼻祖”。
這便是“徽班進京”的壯闊序章。它不是一次偶然的獻演,而是一場蓄勢已久的文化輸出,從安徽的沃土啟程,最終融匯南北,響徹九州。
235年后,作為安徽省會的合肥,接過了那根穿越時空的文化接力棒。以“百戲入皖・星耀合肥”為名,廣邀南北劇種,匯聚戲曲名家,讓跨越數個世紀的戲曲回響,再次激蕩于江淮大地。
9月28日,“百戲入皖・星耀合肥”戲曲主題系列活動在合肥正式啟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現場了解到,本次活動將一直持續(xù)至2026年春節(jié),重點打造兩個“百場”展演:一是邀請京劇、昆曲等全國各劇種代表人物來肥演出經典劇目百場以上;二是組織安徽本土戲曲在合肥集中惠民展演百場以上。僅國慶期間,合肥就已安排大小戲曲演出數十場,票價最低10元,最高不超過30元,真正實現文化惠民。

“百戲入皖・星耀合肥”戲曲主題系列活動開幕式表演。郭如琦 攝
水袖翻飛,是唱念做打的千年風雅;鑼鼓鏗鏘,是家國情懷的現代表達。昔日,徽班翹楚“出皖”北上,書寫傳奇;今日,合肥廣迎“百戲入皖”。這座深植戲曲基因的城市,正以一座城的胸懷,為中華戲曲搭起一座貫通古今的絢爛舞臺。
安徽有好戲,合肥歡迎您。
一座城的梨園往事
合肥的戲曲底蘊,遠非泛泛之談。
這座城市不僅是地理上的樞紐,更是戲曲文化交融與升華的重要舞臺。從“徽班進京”的傳奇,黃梅戲的經典鑄就,到廬劇的聲聲傳唱,再到歷史上戲曲演出的持續(xù)繁榮,戲韻始終流淌在這座城市的血脈之中。
黃梅戲在合肥實現了藝術生命的升華。1953年,安徽省黃梅劇團在合肥應運而生,這標志著黃梅戲正式從民間小戲晉升為官方認可的地方劇種。更值得一提的是,黃梅戲經典巨作《天仙配》的早期改編、排演與轟動,正是在合肥完成。嚴鳳英、王少舫等一代宗師的經典“七仙女”與“董永”形象,也正是在合肥的舞臺上得以確立,并從此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不朽傳奇。
可以說,合肥見證了黃梅戲從地方小戲成長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的藝術升華。

1960年黃梅戲老藝人丁永泉在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教授青年演員。微信公眾號“安徽檔案”圖
與黃梅戲的經典化之路相呼應的是扎根合肥鄉(xiāng)土的廬劇。作為安徽主要地方劇種,廬劇以其質樸的唱腔和生動的表演,成為“合肥的文化名片”。著名廬劇表演藝術家丁玉蘭憑借《借羅衣》等代表作,將合肥地域女性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她與廬劇相伴一生的藝術生涯,本身就是這座城市戲曲記憶的鮮活注腳。
合肥的戲曲傳統(tǒng),更體現在其源遠流長的演出生態(tài)中。從乾隆年間花園街的徽班演出,到1913年方遇春建造戲院組建京、徽兩班唱戲。從新民大戲院,到1953年在此基礎上修建的合肥劇場,這座城市始終為戲曲提供著蓬勃生長的沃土。
據《合肥日報》報道,1958年3月,京劇大師梅蘭芳曾在江淮大戲院連續(xù)出演了13場國粹精華,不少合肥市民從報紙上獲悉這一消息后,千方百計托人購買演出票。那幾天場內外圍滿了觀眾,看戲得提前許久入場,甚至連戲院門口張貼的海報前也被人圍得密不透風。

梅蘭芳和徽劇小藝人合影。微信公眾號“安徽黨史方志”圖
上世紀末,合肥還舉辦了第三屆中國京劇票友節(jié),短短9天,舉辦了頒獎、演出等各種活動25場。著名“麒派”表演藝術家馬少童、著名“梅派”表演藝術家李國粹以及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維康、耿其昌夫婦等名角也來到合肥,為觀眾奉上了精彩絕倫的演出。
這份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如今的“百戲入皖”埋下了伏筆。
“百戲入皖”與一座城的文化胸懷
9月28日晚,“百戲入皖·星耀合肥”主題活動啟動暨名家經典薈萃演出在安徽百戲城舉行。6位“中華戲曲傳承推介官”宣讀藝術家宣言,來自京劇、昆曲、黃梅戲、越劇、豫劇、徽劇等九大劇種的9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同臺獻藝,以經典唱段聯(lián)袂揭開這場全國性戲曲盛事。

活動現場9大劇種的梅花獎得主們漸次上演。趙瑞瑞 攝
活動現場,9大劇種的梅花獎得主們漸次上演,各展風華。昆曲名家單雯的《桃花扇》婉轉清麗,豫劇名家劉雯卉的《穆桂英掛帥》鏗鏘高亢,黃梅戲名家吳美蓮的《天仙配》嗓音清甜,臺州亂彈名家鮑陳熱的《做媒》極具張力,楚劇名家余維剛的《萬里茶道·提壺邀月》細膩飽滿,祁劇名家肖笑波的《楊門女將·探谷》鏗鏘激越,京劇名家藍天的《智取威虎山》字正腔圓,越劇名家吳素英的《打金枝·闖宮》柔中帶剛,徽劇名家汪育殊的《小宴》氣勢十足。從水秀江南到中原豪情,從徽風皖韻到浙東、楚地與瀟湘,生旦凈丑,唱念做打,盡顯人間溫情、千年戲魂。
本次活動不僅是戲曲藝術的集中展示,更成為一座城市文化氣度的生動注腳。北方昆曲劇院院長、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楊鳳一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深情講述了她的戲曲情緣。從1979年考入中國戲曲學校,到1982年進入北方昆曲劇院,再到如今守護昆曲舞臺43載,她坦言:“戲曲舞臺是很寂寞的,需要刻苦練功、不斷付出。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份堅守源于對藝術的敬畏與熱愛!

啟動儀式上的原創(chuàng)戲歌《我是戲曲人》,展現了當代戲曲人的堅守與熱愛。郭如琦 攝
面對影視行業(yè)的高薪誘惑,楊鳳一始終不忘初心!爱斈昱囊徊侩娪澳軖甑绞旯べY,但戲曲舞臺需要有人去堅守,去傳承!边@份執(zhí)著,讓她毅然拒絕了所有誘惑,堅守在昆曲舞臺!拔乙闳粵Q然地拒絕了所有的誘惑,守在舞臺上43年,只為兌現當初的承諾!
從舞臺表演者到劇院管理者,楊鳳一始終心系戲曲的未來。她特別重視青年培養(yǎng):“年輕人一旦被重視了,他會百分之百地努力。在戲曲團體,一定要給青年人機會!
在她看來,“百戲入皖”這樣的平臺,若能配合系統(tǒng)的導賞與推廣,將極大助力戲曲走近年輕觀眾!叭绻谘莩鲋澳軌蛴幸恍┲v座,每個劇種先介紹一下自己的特色和歷史,讓青年人知道我進劇場該怎么看戲、看什么,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宣傳!
對“百戲入皖”活動,楊鳳一給予高度評價:“這次‘百戲入皖’,聯(lián)合這么多名家共同推動,影響力非常大,一定會產生非常好的效果!彼貏e贊賞合肥對戲曲藝術的重視,“我很羨慕安徽給予戲曲演員很多的創(chuàng)作空間和優(yōu)厚條件,讓他們能夠安心傳承戲曲藝術!
在她的觀察中,合肥正展現出越來越清晰的文化自覺。她也表達了對合肥未來的期待:“我特別希望能夠有機會再次來到合肥,與戲曲藝術家們共同宣傳、推廣作品。未來的合肥一定會產生更多細膩的作品。”
活動現場還同步推出“百戲入皖·星耀合肥”戲曲舞臺美術作品展,設置“戲曲服飾文化”“戲曲文創(chuàng)”“中國戲曲學院舞臺模型”三大展區(qū),多維展示戲曲藝術從傳承到創(chuàng)新的生命脈絡。
合肥不再只是戲曲的“故里”,更成為多元劇種交流碰撞、傳統(tǒng)藝術破壁生長的“新舞臺”。
“戲曲+”,激活一座城的文化生態(tài)
本次活動遠不止于劇場內的藝術盛會,更是一場以“戲曲+”為引擎、深度激活文商旅融合的城市生態(tài)實驗。
合肥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闡述了核心思路:“我們做的‘戲曲+’這個概念,它其實就是一個文旅融合的整體路徑!边@里的關鍵,不是將戲曲束于高閣,而是讓其基因融入城市的“吃住行游購娛”,成為一種可感、可觸、可消費的生活方式。
為推動“百戲入皖”的影響力從劇場輻射至全省,合肥文旅部門牽頭打造了一張票根的跨域旅程。觀眾憑演出紀念票根或二維碼,不僅能免費暢游合肥市內的40家主要景區(qū),更能一路向山河進發(fā),直抵黃山、宏村、西遞、九華山、天柱山等安徽頂級風景名勝。這打破了傳統(tǒng)演出活動的地域局限,將戲曲觀眾直接轉化為旅游人群,實現“為一場戲,赴一座城;因一張票,游一片景”的引流效果。


社交媒體上的網友參與免票活動。微信公眾號“合肥文旅”圖
在住宿端,合肥文旅局聯(lián)動全市14家星級酒店與8家精品民宿,推出了力度空前的折扣優(yōu)惠,還可疊加免費洗衣、果盤、洗車等增值服務,旨在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提升綜合消費體驗。
戲曲元素正悄然“鉆進”合肥最富活力的商業(yè)脈搏中。據合肥市文旅局介紹,核心思路是“針對現有的AAA級景區(qū)商圈、文化場館,加入戲曲元素,將其融入日常的消費產品”。
在罍街、淮河路步行街等特色街區(qū),“非遺戲曲季”讓黃梅戲、廬劇的旋律從中心舞臺流淌至街邊餐館與文創(chuàng)小店,結合夜間經濟,打造沉浸式戲曲主題消費場景。在包公園的“古風音樂嘉年華”,漢服巡游與戲曲互動相得益彰;津門水街的“盛世火舞 耀華夏”活動,則巧妙地將戲曲內核與現代表演形式結合,匯聚人氣,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業(yè)態(tài)同步升溫。
這種融合甚至延伸至大型展會。在“2025合肥國際新能源汽車大會”期間,觀眾憑戲曲演出票根購車可享專屬折扣。合肥市商務局更面向戲迷連發(fā)三期新能源汽車消費券,實現“文化流量”與“商業(yè)銷量”的精準轉化。
合肥更借此機會,將戲曲打造為國際交流的“文化請柬”。文旅局正規(guī)劃“在涉外酒店、機場入境大廳設置戲曲文化宣傳區(qū),播放戲曲視頻”,并聯(lián)合旅行社設計“入境游+戲曲”的特惠套餐,在雙語的《合肥旅游指南》中增設戲曲文化板塊。
同時,利用合肥舉辦國際展會的契機,“在活動中融入戲曲文化展示環(huán)節(jié)”,并計劃赴上海、蘇州等外籍人士聚集的城市進行專題推介,將“百戲入皖”的盛況與合肥的城市形象捆綁輸出,吸引更多國際友人前來體驗這場東方美學盛宴。
從“徽班進京”的文化輸出,到“百戲入皖”的平臺搭建,再到今日“戲曲+”的生態(tài)營造,合肥正以清晰的邏輯與開放的胸懷,證明一座城市如何通過文化引力,讓古老戲曲在當代社會中,不僅被傳承,更被需要、被熱愛、被鮮活地延續(xù)。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