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在线观看a级片,亚洲人成网站色www,夜夜爽77777妓女免费看,影音先锋啪啪av资源网站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名人軼事] 民國名媛的老照片 | 優(yōu)雅氣質(zhì),一生的選擇

5 已有 11326 次閱讀   2018-04-16 13:06
民國名媛的老照片 | 優(yōu)雅氣質(zhì),一生的選擇

翻開這些照片,仿佛歷史的痕跡,在眼前一一掠過。

她們中,有科學(xué)家,有藝術(shù)家,還有作家……

職業(yè)不同,但擁有共同的一點:都是優(yōu)雅女性,都氣質(zhì)不凡。

在她們的經(jīng)歷中,曾經(jīng)有許多讓人感動的細節(jié),總是難忘……

走進記憶,就是走進生命。

氣質(zhì),是從內(nèi)心散發(fā)出的吸引力和氣息。

一個人有氣質(zhì),就好像擁有了美好的生命四季。

漂亮是表面的,是第一眼的吸引和好奇;

而氣質(zhì)是內(nèi)在的,是文化和品味做底蘊,是時光賦予的珍貴品質(zhì)。

氣質(zhì),在一定程度上,來自讀書、修養(yǎng)、閱歷和著裝。

讀書,擁有書卷之氣;

修養(yǎng),充滿嫻靜之氣;

閱歷,散發(fā)從容和淡定;

著裝,體現(xiàn)自信和獨立。

而優(yōu)雅氣質(zhì),來自歲月沉淀,更來自那份從容和云淡風輕……

1

左起:妹妹沈性元,沈性仁,姐姐沈性真

沈性仁 (1895-1943)

北大教授、著名社會學(xué)家陶孟和的夫人

1925年,沈性仁翻譯的房龍的《人類的故事》由商務(wù)印書館出版,在中國掀起了一股經(jīng)久不衰的"房龍熱"。

對于沈性仁高雅的儀態(tài)與美輪美奐的容貌,作為女性的林徽因既羨且佩,而對林徽因傾羨、愛戀了一輩子的金岳霖,初次見到沈性仁時,即驚為天人,大為傾心動情。平時不作詩的老金,一反常態(tài)地作起愛情詩來,并在題贈沈性仁的一首藏頭詩中寫道:性如竹影疏中日,仁是蘭香靜處風。

老金以婆娑的竹影與蘭花之香來比喻“性仁”風采麗姿,其傾慕艷羨之情溢于表里。

2

凌叔華(1900.3.25-1990.5.22)

文壇才女,作家,畫家

凌叔華是一位氣質(zhì)嫻雅、溫柔、慈祥、謙遜、坦率而又熱情的人,一些早年接觸她較多的老作家,常談起她的性格和為人。1967年,蘇雪林在《其文其人凌叔華》一文里說:"叔華固容貌清秀,難得的她居然'駐顏有術(shù)'。步入中年以后,當然免不了發(fā)胖,然而她還是那么好看!迦A的眼睛很清澈,但她同人說話時,眼光常帶著一點'迷離',一點兒'恍惚',總在深思著什么問題,心不在焉似的,我頂愛她這個神氣,常戲說她是一個生活于夢幻的詩人。"

泰戈爾曾經(jīng)對徐志摩說過,凌叔華比林徽因“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徐志摩的心目中,最值得信任的人正是凌叔華。1925年,徐志摩在赴歐洲旅行之前,曾經(jīng)將裝有日記文稿的小提箱、即所謂“八寶箱”交給凌叔華代為保管。

凌叔華 — 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

3

董竹君與丈夫夏之時

董竹君1900-1997)

上海錦江飯店創(chuàng)始人,辛亥革命元勛夏之時的夫人

董竹君——

我從不因被曲解而改變初衷,不因冷落而懷疑信念,亦不因年邁而放慢腳步。

她指導(dǎo)孩子們——

為人做事要有責任感,要內(nèi)方外圓,即內(nèi)在要光明正直;處事宜感情通過理智,對客觀事物應(yīng)全面分析研究;妥善方法處理,不要主觀,切忌任性……否則,效果差,甚至失敗,并注意急事緩辦,緩事急辦,意在急事三思而行免錯,緩事往往易忘,故宜急辦。

4

黃卓群(1904-2002)

黃卓群,原上海特別市市長吳國楨夫人,堪稱“史上最美上海市長夫人”。

吳國楨早年赴美留學(xué),獲普林斯頓大學(xué)哲學(xué)博士學(xué)位,回國后歷任湖北省財政廳長、漢口市長、重慶市長等要職。據(jù)說,吳國楨和黃卓群的愛情故事也頗具浪漫色彩。

黃卓群的祖父黃遠嵩在清末光緒年間曾在南京的兩江總督衙門當文案師爺,她的父親黃金濤則是民國時期漢陽鐵工廠的技師長。黃卓群13歲就赴上海中西女中讀書,畢業(yè)后回到漢口。

1929年春,留學(xué)歸國、當上湖北省財政廳長的吳國楨路過中山大道民生路口,見品芳照相館的櫥窗內(nèi)掛有一少女照片,照片中的女孩楚楚動人,吳對她情有獨鐘。經(jīng)打聽,得知那美女是黃金濤長女,遂托自己經(jīng)商的哥哥吳國炳和嫂子為其牽線,最終結(jié)識黃卓群,并喜結(jié)良緣,此事轟動一時。

婚后兩人育有二兒二女,家庭幸福。1954年,吳國楨一家離開臺灣赴美定居。

黃卓群酷愛繪畫,曾經(jīng)拜多位知名畫家為師,專攻彩墨,喜畫花鳥蟲魚,之后也成為一位頗有名氣的女畫家。

半個世紀后,在美國一位鄰居曾這樣評價黃卓群:“吳夫人美麗賢惠,且能文能畫,多才多藝。平日除料理家務(wù)外,尚能發(fā)豆芽,做豆腐,蒸饅頭。最令人佩服的,她自己還能縫制西服,手藝精巧,式樣大方,不遜于職業(yè)裁縫!

5

王右家(1908-1967)

著名報人,民盟創(chuàng)始人羅隆基的妻子

1974年,王右家的閨中密友、同時也曾是羅隆基婚外情人的呂孝信,在臺灣《傳記文學(xué)》上發(fā)表長篇回憶《憶一對歡喜冤家--王右家與羅隆基》。其中介紹說,她與王右家從小學(xué)一年級就是同學(xué),至中學(xué)、大學(xué)都同校,還曾約定要一起去美國讀書。關(guān)于王右家的風采,作為情敵的呂孝信寫道:"我認為她最美的地方不是面孔體型,而是她的動作和氣質(zhì)。她動作時的美,我以為縱集天下美女于一堂也無法與之相比。她的一舉手一投足,都給人一種如音樂旋律的美感。"

但是,她留給后人的只是口口相傳的美麗傳說,從她存世的照片中,實在看不出風華絕代的神采韻味。而見過她本人的同時代人則紛紛證明,王右家"不太上相,照片中她的美麗,不及她本人1/10"。王右家,同時也是曹禺戲劇《日出》中陳白露和《橋》中梁愛米的原型。

6

戴西(1909-1998)

戴西,原名郭婉瑩,上海永安百貨公司老板的四小姐。她在澳大利亞度過了快樂而又溫馨的童年生活。6歲那年,父親郭標應(yīng)孫中山的邀請,來到上海開辦當時最新潮的百貨公司:永安公司(1949年后改名“中百十店”,現(xiàn)在又叫“華聯(lián)商廈”)。

戴西,是1934年燕京大學(xué)心理系的畢業(yè)生。

女兒靜姝說過,媽**儀態(tài),也是燕京的教育之一。

戴西——

我永不相信我們就應(yīng)該拒絕痛苦、罪惡和不適,我只不過是想,先愉快地迎接不知道的將來,要好得多。

孫女媚——

奶奶最多的,是告訴我,人一定會遇到許多事,到時候一定不要怕,什么也不用怕。我覺得這一點對我很有用。

雕刻生命的石像 — 記戴西女士

7

、

吳健雄(1912.5.31-1997.2.16)

著名物理學(xué)家

吳健雄的衣著舉止、行事為人,外在形式上是中國的,內(nèi)在精神上更是中國的。之所以如此,來自她對自己文化深刻的認識,也因而有了深厚的信心。

在吳健雄的信念中,認為對工作必須要竭盡心力地全力以赴,她自己如此做,也以同樣的標準要求她的學(xué)生。她不能明了,如果一個人真的有志于科學(xué)研究,又怎么能夠分心旁騖。因此她要求學(xué)生,必須追求完美,她要他們有最精確的測量,做最準確的計算,對每一個過程都要一絲不茍。

幸福著,遺憾著 — 記物理學(xué)家吳健雄女士

8

趙蘿蕤與陳夢家

趙蘿蕤與丈夫陳夢家

趙蘿蕤(1912-1998)

翻譯家、文學(xué)家

錢穆先生的《師友雜憶》是一本懷人含蓄、憶事婉約的書。他在追憶抗戰(zhàn)初期西南聯(lián)大的生活時,有一段說到陳夢家、趙蘿蕤夫婦:“同事陳夢家,先以新文學(xué)名……其夫人乃燕大有名;ǎ分鹩腥,而獨賞夢家長衫落拓有中國文學(xué)家氣味。”“及是夫婦同來聯(lián)大。其夫人長英國文學(xué),勤讀而多病。聯(lián)大圖書館所藏英文文學(xué)各書,幾于無不披覽。師生群推之!边@位名;,就是外語界老一輩中的大學(xué)者趙蘿蕤先生。

趙蘿蕤:靜水流深處,幽蘭有靜思

9

龔澎與丈夫喬冠華

龔澎(1914-1970)

外交家

龔澎被形容為“畫面上的美人”,她才華出眾,舉止大方而灑脫,和她交談沒有拘謹之感。并且為人謙和,談吐優(yōu)雅,說話注意分寸,不隨意渲染,這是很可貴的品德。

上世紀四十年代的重慶,張平群(國民黨行政院新聞發(fā)言人)學(xué)識淵博,通曉中、英、德幾國文字。盡管是政治上的對手,但他很敬重龔澎,說她很能干,對待工作一絲不茍,與記者打交道時非常靈活,能夠隨機應(yīng)變地處理問題。

后來,在外交部工作的龔澎,潔身自好,從眉宇間和聲音中,都呈現(xiàn)著樂觀的精神,仍保有青春的余暉。

10

張充和 (1914-2015.6.18)

民國閨秀,書畫家

張家四姐妹一個個多才多藝,一人便是一道風景。四姐妹個個蘭心蕙質(zhì),才華橫溢,公數(shù)四妹充和為最。

1929年,四姐妹與繼母合影。

左起:張允和、張充和、張兆和、張元和,前方坐者為繼母韋均一

1946年,上海,四姐妹合影。

左起,后排:張充和、張兆和;前排:張允和、張元和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張充和一生低調(diào),為人謙和,淡泊名利,堪稱一流,一切隨緣。

2004年10月,九十多歲的她,面容清秀,舉止優(yōu)雅,身著一襲絳紅色的絲絨旗袍,肩披一方黑色的坎肩,儀態(tài)萬方地依在雕花欄桿旁,一亮嗓子,博得臺下掌聲一片。

有人驚嘆:這是活脫脫的最后的大家閨秀。

不須百戰(zhàn)懸沙磧,自有笙歌扶夢歸 — 記張充和女士

11

嚴仁美(1915-)

嚴仁美,曾是上海灘出了名的美人。

嚴仁美的父親嚴智多,娶了湖州南潯“四象”(南潯有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之說,錢財百萬以上為“象”)之首——劉鏞的孫女為妻,生下的第一個孩子就是嚴仁美。

舊時大家族之間都有些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過去老派人家交朋友都要延續(xù)好幾代人,到了嚴仁美這一代,加上性情投緣,嚴仁美和宋靄齡的大女兒孔令儀成了極要好的朋友?妆葒佬∫粴q,兩人無話不談。

右一嚴仁美,右四趙一荻(趙四小姐)

1950年,親友們在上海法國總會聚會。

右二嚴仁美,右三趙燕生趙一荻的六哥,左一吳靖趙燕生妻子,嚴仁美的表姑,左三吳佩珠吳靖八妹

嚴家有許多親戚在美國,其中有嚴仁美的四姑嚴彩韻和六姑嚴幼韻、顧維鈞夫婦,還有幾十年的好友孔令儀,大家都非常想念她,不知她這些年是怎么過來的。

飛往美國,嚴仁美先是被孔令儀接去,在她家住了兩個多月?琢顑x依舊像幾十年前一樣,關(guān)心著嚴仁美的一切。她了解了國內(nèi)情況后,主動提出要幫嚴仁美培養(yǎng)一個孩子。后來嚴仁美的大兒子留學(xué)美國,第一年的學(xué)費就是孔令儀資助的。

宋美齡是從不會見從大陸來的人的,對于嚴仁美的到來,雖然沒有見面,但托孔令儀送她一件精致的灰色雙面大衣,還送了她一箱子衣服,因為她的衣服尺寸跟宋美齡是一樣的。但回國時,她只帶回了那件灰色大衣。

12

鄭念與丈夫鄭康祺(民國外交官)、女兒鄭梅平

鄭念與女兒鄭梅平

鄭念 (1915.1.28-2009.11.2)

鄭念,出生于北京。先后就讀于天津南開大學(xué)、北平燕京大學(xué)。30年代留學(xué)英國,就讀于英國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xué)院。在上海任職殼牌石油公司上海辦事處總經(jīng)理。

在中國紅色的瘋狂年代里,她由于英國留學(xué)和長期供職外商公司的經(jīng)歷,被控為英國的間諜關(guān)進了看守所,一關(guān)就是六年。

監(jiān)獄六年,她獨自面對各種納粹式的暴行——饑刑、銬刑、拳打腳踢刑和精神虐待刑,以至于遍體鱗傷,內(nèi)外交困。

監(jiān)獄六年,她憑著自己的智力和堅強的毅力,忍受住了嚴刑拷打和心理折磨,通過讀毛澤東的書和當時的報紙而與迫害她的人抗爭。

她有一雙老年人罕見的、幽邃晶亮的眼睛,這是因為她隨時要提防外界。這股犀利警覺的眼神,貫穿其晚年,和手腕的傷痕一樣,是牢獄生活留下的印記。她中年喪夫,晚年喪女,九死一生。

鄭念《上海生死劫》——

將永遠離開生我養(yǎng)我的故土,我的心碎了,完全碎了。只有蒼天知道,我曾千百倍地努力,要忠貞于我的祖國,可是最終還是完全失敗了,但我是無愧的。

在我這一生,曾經(jīng)很多次離開上海,就像今天一樣,站在輪船的甲板上,但是這一次我的感覺和過去都不一樣。我心里非常沉重:第一,我想我的女兒。照自然的規(guī)律,是年老的應(yīng)該先死,年輕的人應(yīng)該活著,應(yīng)該是她,而不是我到別的地方去,建設(shè)一個新的生 活。還有一個原因使我心情很沉重,就是我這次離開我自己的祖國,是永遠也不會再回來了。這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對祖國有很深厚的感情。的確,我站在甲板上流了淚。淚水和雨水合在了一起。

有人問過鄭念,如何對待苦難?

她答——一個人主要的就是,不要氣餒。你一定要有一個希望,并且有信心、樂觀,朝著那個望走。如果,你覺得沒有希望了,那你就解除武裝了。我 在監(jiān)獄里,雖然那么苦,我還是永遠要奮斗的。只要你有一口氣,你就應(yīng)該朝著你的目標奮斗。

13

周小燕 (1917.8.17-2016.3.4)

著名歌唱家

在歐洲九年,周小燕無時無刻都記著自己是中國人。每次上臺演出,她總是一襲旗袍,高貴典雅。她能用英語、德語、法語、意大利語、俄語演唱各國歌曲,每次演出,都要演唱中國歌曲,《蚌殼》、《長城謠》、《神女》、《紅豆詞》、《春曉》、《飲酒歌》……

1947年10月,周小燕回到祖國。很多人不理解,她放棄了那么優(yōu)越的條件。周小燕卻說——我出去的時候,父親就對我說,現(xiàn)在我有能力送你出去,你就好好地學(xué)。第一,永遠不要忘記你是中國人;第二,你學(xué)好了要回來為中國效勞。所以我覺得學(xué)完了就應(yīng)該回國,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周小燕語眾心長地告訴學(xué)生——

要做一個“完美的”歌唱家,必須要盡量地培養(yǎng)自己的文學(xué)修養(yǎng),除了閱讀音樂書籍外,要多看其他的文藝作品和自然科學(xué)方面的著作,盡可能地使自己正確了解人生的意義?傊,要設(shè)法培養(yǎng)自己的“內(nèi)在美”。一個有“內(nèi)在美”的人,才能有真正欣賞“藝術(shù)美”的能力。有了這能力,才能將每首歌曲表演得震撼人的心弦,使聽眾隨著歌聲快樂或悲傷。

周小燕 — 乘著歌聲的翅膀

14

林海音與丈夫夏承楹

林海音(1918.3.18-2001.12.1)

作家,《城南舊事》作者

林海音——

《城南舊事》中,這些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寫著它們的時候,人物都不斷地涌現(xiàn)在我的眼前,斜著嘴笑的蘭姨娘,騎著小驢回老家的宋媽,不理我們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樹胡同的病女人,井邊的小伴侶,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兒。

讀者有沒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結(jié)尾,里面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親愛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結(jié)束了。

那時候我十三歲,開始負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該負的責任……

高陽評價林海音的小說——不僅故事感人,她的文筆令人擊節(jié)贊嘆:細致而不傷于纖巧,幽微而不傷于晦澀,委婉而不傷于庸弱。對于氣氛的渲染,更是她的拿手好戲。

“花香不在多”,一個作家能有一部作品在文學(xué)史上留下鴻爪,足矣!

記憶中的《城南舊事》 — 記林海音先生

15

張可 (1919-2006.8.6)

著名文學(xué)評論家王元化的妻子

張可年輕時代的照片,偶然被兩個華東師大的博士生看見,那兩個青年蹲在導(dǎo)師王元化打開的書櫥前,感慨照片上那個女子的一派冰雪潔凈。

那兩個博士生握著張可的相片,還是羨慕導(dǎo)師,對導(dǎo)師說:"現(xiàn)在到哪里去找這樣的女孩子?"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張可在北平

1955年因胡風冤案牽涉,王元化被隔離審查;其間精神嚴重創(chuàng)傷,靠張可精心照料調(diào)養(yǎng),多方求醫(yī)問藥。元化康復(fù)后,她與他一起全心力投入莎士比亞研究,在60年代即完成十多萬言的譯著。在艱難歲月,她不僅支撐著一個弱小家庭的生存,而且支持著一個人文學(xué)者的堅守,支持著文明與文化的基本價值。相夫、教子、敬老,以婦道守人道;譯莎評、編刊物、教學(xué)生,以文明驅(qū)野蠻。沒有一句怨語,沒有一點倦意,沒有一絲放棄。劫難過后,他們的堅守贏來學(xué)界文壇有口皆碑的贊譽。

1992年,王元化、張可夫婦在珠海白藤湖過冬

王元化有一段質(zhì)樸深情的文字稱贊妻子:“張可心里幾乎不懂得恨。我沒有一次看見她以疾顏厲色的態(tài)度待人,也沒有一次聽見過她用強烈的字眼說話。她總是那樣溫良、謙和、寬厚。從反胡風到她得病前的 23年漫長歲月里,我的坎坷命運給她帶來無窮傷害,她都默默忍受了。受過屈辱的人會變得敏感,對于任何一個不易覺察的埋怨眼神,一種稍稍表示不滿的臉色都會感應(yīng)到。但她始終沒有這種情緒的流露。這不是任何因丈夫牽連而遭受磨難的妻子都能做到的。因為她無法依靠思想和意志的力量來強制自然迸發(fā)的感情,只有聽憑善良天性的指引才能臻于這種超凡絕塵之境!

16

葉嘉瑩 (1924.7-)

文學(xué)家、作家、教授

葉嘉瑩在講臺上的光輝,是她顧盼之間那種自在與從容,仿佛整個生命都在詩詞之中涵泳。人和話語合而為一,她就是那個“美”的本身。

葉嘉瑩——我想這人生,可能冥冥之中自有定數(shù),你落到什么地方,不是你所能掌握的,你不知道會落到哪里?墒遣还苈涞侥睦,無論命運或者機遇把你落到哪里,你都要盡量做好,這是自己應(yīng)該做到的。我就是這樣,不管命運把我拋到哪里,我都愿盡最大的努力盡量做好。

關(guān)于學(xué)古典詩詞有何用處,

葉嘉瑩說——我說古典詩詞所寫的是古代的詩人對他們生活的體驗,對他們生命的反思,我們在讀古典詩詞時,使我們的心靈與古人有一種交會;在這種交會之中,我們除了體驗古人的生命與生活,我們自己也有感動和興發(fā),在我們與古人的交會中,感受我們自己當下的存在。

有學(xué)生問她有無信仰,

葉嘉瑩——有,常感到自己能和某種宇宙神秘的意境相通,卻不屬于世間的任何一種宗教。

17

王玉齡 (1928- )

抗日將領(lǐng)張靈甫的夫人

不能給丈夫丟人!不能給母親丟人!不能給兒子丟人!不能給自己丟人!

這是王玉齡一直堅守的四個基本原則,靠著它,王玉齡熬過了生命中最艱苦的那段歲月。

1945年10月,上海。因為張靈甫有軍令在身,兩人的婚禮是匆匆完成的。王玉齡說,張靈甫的這身西裝是臨時向朋友借的。

王玉齡——

我與靈甫相聚的時間并不長,但彼此相知,情深,且對人生與自我的追求都要求做到盡善盡美,個性融洽,這大概就是我倆能夠一直維系到今天的感情的基礎(chǔ)吧。

1975年,王玉齡從美國回臺灣省親。俞濟時盛情款待王,當面稱頌她“對得起張氏列祖列宗”。

王玉齡與兒子張道宇

2002年,長沙廣濟橋鴻園小區(qū)王宅,王玉齡母親百歲壽誕留念。

前排右起:兒子張道宇、王玉齡母親羅老夫人、王玉齡。右上角掛著的,是張靈甫的照片。

2007年10月,王玉齡和兒子張道宇,在74師指揮部舊址外張靈甫將軍遺書題刻前敬獻鮮花

十天喪父的兒子張道宇,從小在外婆教育下,居家行孝道,出門講義氣;后來,又受到美國自由生活的熏陶和影響,養(yǎng)成了幽默寬厚、開朗樂觀的個性,從不畏懼困難。

所以每回看到兒子,看到他寬闊的肩膀,高大的身材,與張靈甫非常相似的那張威武面孔,王玉齡就像天下所有母親一樣,心滿意足,笑意叢生。

作者:山佳

微信公眾號【佳易博覽】 ID:jiayibolan

分享 舉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