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問閑愁都幾許》 69cmx138cm 心中有明麗 筆下有清新 ——訪著名畫家宋彥軍 2006年,他29歲時即以《都市麗影》榮獲第六屆中國工筆畫大展金獎;2008年,他31歲時入選全國政協(xié)主辦的“當代中國畫優(yōu)秀作品展——河南十人作品展”,成為當時全國政協(xié)主辦的全國分省區(qū)著名藝術家進京系列展覽684 次閱讀| 沒有評論
-
自清代碑學中興之后,當代碑學風盛本身是書法藝術發(fā)展的一個大趨勢。 北人雄強,南人娟秀的大格局已經(jīng)漸在發(fā)生變化。 北碑書法之塵封已然被當代(包括南方學子)相當多的書法家所拂拭。 涌現(xiàn)出了相當多的屬碑學體系的書家。 李曉軍便是其中的一位執(zhí)著者。 大凡當代碑學體系的書家,基本走的是碑與帖相融合的路子。766 次閱讀| 沒有評論
-
近年來,由于政策的開放,文藝思想也發(fā)生著急劇的變化。西方各種思潮在沖擊著中國,青年人基本上都被吸納過去了。但他們還會回來的,一定會回來的。他們是變得更加強壯,更具有思想后,又返回“大陸”來。 在新思想的浪潮中 1987年2 月20 日 回來 50x34.5cm 20世紀90年代546 次閱讀| 沒有評論
-
《金色時光》 53cm×96.5cm 郜宗遠的山水畫表達的方式是語言平實而富有表現(xiàn)力,寫景抒情,不造作,不裝腔作勢,用別具匠心的章法和筆墨與廣大觀眾交流,使人賞心悅目,享受畫面內在的力與美。 《山中小戶》 70cm×47.5cm 繪畫語言的平實往往被當代一些畫家所忽視,以為作品的表達方式平646 次閱讀| 沒有評論
-
主辦單位 齊白石紀念館/美術館 特邀策展人 劉彭 展覽時間 2019年10月19日——11月8日 展覽地點 齊白石紀念館/美術館二樓第一二三四展廳 開幕時間 2019年10月19日上午10點30分 曾翔 大字作品《發(fā)》300m×300cm2019年 展覽前言 中國書法,濫觴于殷,鼎盛于周秦527 次閱讀| 沒有評論
-
當傳統(tǒng)山水畫的模式松動以后,多元探索的格局使山水畫界呈現(xiàn)出多彩多姿的狀態(tài),許多畫家作出的可貴探索展示出中國繪畫發(fā)展的廣闊空間。郜宗遠先生的藝術從傳統(tǒng)的審美經(jīng)驗入手,強調個人化的視覺感受,創(chuàng)作出了一批具有個人風格的山水畫,展示出一種新的審美境界。 《湘西小景》 52cm×35cm 站在宗遠的555 次閱讀| 沒有評論
-
文/陳師曾 我國之畫,漢以前多尚人物,逮至六朝,山水始肇其端,然為人物之點綴,尚不能蔚然自立。及唐王維、李思訓輩出,山水之畫,于焉乃昌。方之歐洲,亦同斯例。試觀希臘、羅馬以及中世之美術,皆以人物著稱。洎夫十七世紀,英法畫始有山水。然則山水畫之后起,中西竟有相同,殆亦有自然趨勢耶。自唐以后,畫家代出,652 次閱讀| 沒有評論
-
(傅抱石《讀畫圖》) (一)不知疲倦的研究者 傅抱石先生對中國繪畫傳統(tǒng)的研究始于上世紀二十年代初。1925年他二十一歲時,即已完成第一部著作《中國畫源流述概》。他在所著《中國繪畫變遷史綱》中這樣形象而有趣的描述中國畫:“假若藝術是個人,恐怕世界上也找不出這樣一個人,又驕傲,又和藹,又奇特,又普泛,712 次閱讀| 沒有評論
-
(傅抱石《山鬼》) 皴法,作為中國山水畫的特殊技法,為歷代畫家所重視。本文就傅抱石山水畫中所反映出來的種類皴法,分析他對皴法傳統(tǒng)的繼承、改革和創(chuàng)造,以期對后學所啟迪。 皴,字典上的解釋是:(一)皮膚受凍或受風吹而干裂。(二)中國畫的一種畫法,涂出物體的紋理或陰陽向背。其實,畫中的皴,是從自然1316 次閱讀| 沒有評論
-
孔子有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之美與人心之美互通交融,心中情致、世間風雅,莫不盛集于山水之中。中國山水畫寄托對天、地、人的認識及藝術化的表達方式,追求至靜至遠,調和天人。古以“澄懷觀道,臥以游之”,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蘊含著很高的東方哲學與美學理念;當代的山水畫從文人雅士自娛的小713 次閱讀| 沒有評論
按照發(fā)布時間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