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明端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詩壇聲望最高的唐代詩人,文學詩歌界的曠世奇才,一生寫下大量膾炙人口、世代傳頌的名篇佳作,后世譽稱為“詩仙”。
李白幼時隱居深山勤奮讀書,歷史古籍、文學詩詞、書法繪畫、練劍習武,無不涉獵通曉。少年李白充滿理想,關注社會,尋訪結交隱者俠士,25歲即“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李白詩),開啟游歷之旅,到過中原、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等地。青年李白詩書即有名氣,游歷交友,拜謁官員,展示才學,期待有識,40歲左右被舉薦入朝,任職皇家翰林院,終因其性格豪放不羈,不愿拘守禮法,屈為下人離去,隨后居無定所,漂泊多地,顛沛流離,不幸染病辭世。
一代才子猝離人世,令人扼腕,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口碑載道的詞作詩賦。在歷代詩人中,李白是唯一被譽為既有俠肝義膽,又有仙風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詩歌風格視野遼闊,奔騰豪放,飄然不群,風云浩蕩,既有描寫唐代的繁盛景象,又有揭露權貴的荒淫腐敗,表現(xiàn)出詩人蔑視權貴、反抗束縛、追求自由的思想。
李白詩歌有一首飲酒頌詩《將進酒》,堪稱是流傳千秋的名篇佳作。全詩如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首詩寫于李白與朋友聚會場景,描述飲酒作樂的感慨,表達作者豁達自信,張揚生命的個性。詩歌文筆簡練,寓意深遠,灑脫狂放,豪氣沖天。雖是創(chuàng)作于唐代盛世,寫照了當朝社會文化環(huán)境,但是作者借助說酒勸飲,托物感懷,抒發(fā)熱愛人生與追求美好未來的情感理念,對當代社會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許多文化作品或藝術表演,常見引用或吟誦“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等勵志詩句,《將進酒》被歷代作為經(jīng)典詩詞。曾有某文化機構從數(shù)萬首古詩中,遴選最高藝術水平的百首作品,《將進酒》獲排名第三(第一名為《離騷》、第二名為《孔雀東南飛》)。自古文無第一,該排名是否科學僅作參考,卻是反映了《將進酒》被社會大眾的追捧與青睞。
李白不僅是偉大的詩人,而且是當朝頂級書法名家,可惜歷史對李白的記載,僅是在詩歌方面一枝獨秀,書法才藝完全被其詩人名氣掩蓋。李白寫有許多書帖,但因為年代久遠佚失,傳世極稀。當代有沒有李白真跡呢?權威部門稱,李白書法真跡僅有《上陽臺帖》,是當今唯一書法墨寶,現(xiàn)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圖1)。
據(jù)筆者對民間收藏研究所知,李白書跡在民間存量或有二位數(shù),暫未得到權威機構確認。李白為何在當朝寫有許多書帖呢?因為李白做官時間短暫,常年在各地游歷自謀生計,以其詩書才華的社會名望,結識官員與賢達人士,詩文會友,作畫寫字,獲得生活資助。筆者在前期寫過一篇“李白書卷驚現(xiàn)當世,《上陽臺帖》真贗存疑”的文章,考證解讀民間收藏發(fā)現(xiàn)的李白書跡,并對《上陽臺帖》提出質(zhì)疑(詳見使用“作者名+文章標題”在網(wǎng)絡搜索查閱)。筆者上篇文章是打破所謂李白書跡存世唯一之說,本篇文章對打破存世唯一再添一份證據(jù)。
筆者上篇文章曾展示李白書卷的書藝風采(圖2—4),在圖4左紅圈內(nèi),標示了作者落款“青蓮居士”。
以上所述僅是本文鋪墊,本文重點是披露民間收藏另一件李白書法真跡卷本,書卷為紙本,長450cm(含題跋部分),寬29cm,內(nèi)容是李白草書《將進酒》詩帖全文,書卷全幅拼接圖如下(圖5)。
李白草書恍若游云驚龍,飄灑靈動,如詩如畫般描述了作者與朋友們此刻景象,飲酒為樂,舉杯消愁,猜拳遞盞,觥籌交錯,突生靈感,舞筆狂書,情不自禁,一揮而就,頃刻一件傳世千年的詩歌書帖,就在不經(jīng)意間脫口而出。李白《將進酒》與王羲之《蘭亭序》一樣,作品創(chuàng)作是真情實景的寫照感受,如是換個場合,脫離原創(chuàng)的環(huán)境氛圍,恐怕寫不出初稿的才韻。
需要說明草書《將進酒》文本,與后世版本有所不同,后世版本對文字有修飾。在此,為區(qū)別李白草書《將進酒》書卷與后世版本,以下把李白草書《將進酒》簡稱為“草書版”,把后世諸多《將進酒》版本并稱為“當代版”。
《將進酒》的草書版與當代版有哪些不同呢?把草書版放大,以白字標示草書版與當代版相同部分文字,以紅字標示草書版與當代版不同的文字(圖6—10)。
把以上標示紅、白字的不同點歸納起來,草書版與當代版有以下幾處差別:
1、當代版“千金散盡還復來”,草書版是“千金散盡還要復”(見圖7紅字)。
2、當代版“鐘鼓饌玉不足貴”,草書版是“鐘鼓饌玉何乞君”(見圖8紅字)。
3、當代版“惟有飲者留其名”,草書版是“唯有飲者留其名”,草書版寫的是口偏旁“唯”字(見圖9右紅圈處)當代版是豎心旁“惟”字,“唯”與“惟”兩字文意略有差別。
4、當代版“陳王昔時宴平樂”,草書版是“陳王昔錢明宴樂”(見圖9右紅字)。
5、當代版“斗酒十千恣”,草書版是“示汁燙千恣” (見圖9中紅字)。
6、當代版“主人何為言少錢”,草書版是“主人為何言少錢”(見圖9左紅字)。
7、當代版“五花馬、千金裘”,草書版是“花馬、千金裘”(見圖10右紅圈處補字),顯然是李白在揮筆疾書時,漏寫了“五”字。
以上差別對比,涉及對草書辨識與文意解讀,限于筆者水平如有差誤,歡迎讀者賜教。
綜上所述,可見草書版與當代版文本,大同小異,僅是個別詩句遣詞用字略有差別,或是歷朝編纂李白詩集,對文本修訂所致,無從考證那個版本是原作。
究竟那個版本是《將進酒》原作?在李白草書《將進酒》書卷上已有答案,即有書卷題首為證,確認《將進酒》草書帖是原作。
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989-1052年)為書卷題首,所寫篆書是“李太白將進酒原述”,在題首左端有小字寫“太白書將進酒原跡,范仲淹篆首”(圖11)。范仲淹生卒晚于李白280余年,貼近李白生活時代,比后朝文人學士研究李白,解讀《將進酒》創(chuàng)作背景,必然是更權威、更知情。范仲淹題字用詞,明確以“原述”、“原跡”表述,明白無誤的肯定李白草書《將進酒》詩帖是原作,是歷史上最早最權威的認定。
與范仲淹同時代另一位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學家,官任宰相之位的王安石(1021-1086年),也在李白草書《將進酒》書卷尾端題字(圖12黃框處),題字是“太白書法冠唐賢,片紙只字足為傳世之寶,況將進酒文知余素好古跡,寓書贈余,暮年得此,如獲瓌(瑰)寶,書此數(shù)語,以示子孫當世世珍藏,與天地同不朽也。王安石記”。
王安石題字內(nèi)容要點有三:
一是評價李白書法技冠唐賢,唐朝是書法藝術的巔峰時代,書壇名人有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陸柬之、薛稷、李邕、張旭、懷素、顏真卿、徐浩、柳公權、李陽冰等等,都是耳熟能詳?shù)臅ù蠹,書壇人才輩出,書道賢能遍地。當代雖是見不到李白書法,但在古代見識過李白書法的人很多,書藝水平得到社會公認,故有王安石所稱“太白書法冠唐賢”,把李白擺在唐代書壇位居前列的位置上。
二是贊嘆李白書卷的無比珍貴,“片紙只字足為傳世之寶”。從唐代李白到宋代王安石相隔三百年,李白的影響力長盛不衰,宋代的文化繁榮,進一步推動社會對李白詩書的追捧。雖然在唐、宋時代,詩有王維、杜甫、白居易、王勃、李商隱、杜牧等等,書有初唐四大家、草書張旭懷素、楷書顏柳等名家,但是具有詩書雙全,譽滿朝野,名高天下,比肩李白者舉世無雙,李白遺存的片紙只字,當然被珍視為傳世之寶。
三是跋文意在“以示子孫當世世珍藏,與天地同不朽也”。王安石稱,《將進酒》書卷是贈予余素,暮年得此,如獲瑰寶。余素是誰?是誰贈予?跋文沒有說明,當代無從考證。王安石題字是寄望后世,把《將進酒》書卷當世世珍藏,與天地同不朽。表達敬畏先祖,保護古跡,傳承文脈的祈望。
王安石跋文是寫在書卷左端李白署名之后,另在書卷尾跋附紙,還有宋代蘇軾題字“邏之寄周循州云,陸孟邱楊久作塵,同時存者更誰人”(圖13右)。題字后兩句是引自唐代韓愈所作七言詩。
此外有南宋詩人、文學家曾紆,金代書畫家蔡松年在尾跋署名留字(圖13中、左)。
李白草書《將進酒》書卷的文史價值有兩大貢獻:一是對歷史多個《將進酒》版本,確認李白草書《將進酒》詩帖是原作祖本。二是對《將進酒》創(chuàng)作時間,提供了準確的創(chuàng)作年代依據(jù)。
此前,《將進酒》創(chuàng)作時間在文史界說法不一,有文史專家郁賢皓先生著《李白集》認為,《將進酒》大約創(chuàng)作于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李白研究專家黃錫珪先生著《李太白編年詩集目錄》認為,《將進酒》是作于天寶十一年(752年)。更多研究觀點認為,這首詩的創(chuàng)造背景,是在李白被唐玄宗招進翰林院,受到權貴們讒毀排擠,憤而于天寶三年(744年)離去。此后,李白怨氣未消,心緒煩悶,重踏云游之路,大約在天寶十一年(752年)金秋時節(jié),隱居嵩山的好友元丹丘,邀請李白前往游景散心,李白又帶上與元丹丘共為好友的岑夫子一同前往,登高看遠,借酒放歌,李白喝到盡情之處,詩興大發(fā),寫下了這首千古名作《將進酒》。
1900年敦煌石窟出土大量古籍,其中有《將進酒》詩文手抄本,與后世版本有多處不同,考古與文史專家認為,《將進酒》的原名叫《惜罇空》,自唐代之后文本被多次修改?磥磉@一說法并不靠譜,在李白草書《將進酒》原帖,根本沒有《惜罇空》三字,即使歷史上有稱詩名為《惜罇空》,這是與李白毫無關系。
李白究竟是何時創(chuàng)作了《將進酒》?在書卷中已有答案,書卷左端李白署名處,寫有“辛未之春”(圖10左紅圈處)。李白生卒周期內(nèi)的辛未年是731年,時年31歲。《將進酒》的詩歌風格,十分切合青年李白的精神面貌,人生勵志,翹望未來,胸懷抱負,顯露風采,自比是振翅欲飛的大鵬,“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而上九萬里”(李白詩)。
李白草書《將進酒》書卷有鈐印26枚(圖略),三分之二是皇家內(nèi)府收藏官印,其中有宋徽宗“御書方印、雙龍圓印”,宋高宗“真閤”印,宋理宗“緝熙殿寶”印,元文宗“天歷之寶”印,元魯國“皇姊圖書”印,清雍正“雍正御覽之寶”印,清乾隆“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鑒賞、乾隆宸翰、古稀天子、太上皇帝、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印,內(nèi)府收藏“御書房鑒藏寶、石渠寳籍、寳籍重編”印等。歷朝官吏、社會名流鈐印有,宋代蘇軾、米芾、賈似道、陸游、吳琚,明代項子京,清代尤侗、米漢雯等。可見書卷的傳世路徑,主要是在皇室上層遞藏,其他難得一見。
李白是中國歷史上才華蓋世的傳奇人物,精通律詩絕句,辭賦歌樂,書畫經(jīng)文,崇道尚武,尤以詩歌成為詩壇泰斗,達到古詩詞文學藝術的頂峰。然而,李白的人生卻是充滿了坎坷艱辛,明珠蒙塵,仕途險阻,落敗凋零。李白雖是得不到朝廷賞識,但對個人才華充滿自信,襟懷坦蕩蕩,胸有赤子情,詩書恣意狂,美酒伴人生,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保ɡ畎自姡,“天生我才必有用”,天降大任于斯人,為此寫出豪放不羈,蕩氣回腸的《將進酒》。
李白草書《將進酒》書卷的發(fā)現(xiàn),是文學、史學界的幸事,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澄清了《將進酒》考證研究許多歷史爭議問題。宋代王安石曾希冀《將進酒》書卷,“子孫當世世珍藏”得到踐行實施。一千多年來雖有改朝換代,物是人非,依然被歷朝珍藏,世代傳承,終將成為歸屬社會的古代珍寶藝術品。
★ 作者其它文章 ★
一、民藏PK館藏系列
1、民藏PK館藏:宋代蘇軾《寒食帖》
2、民藏PK館藏: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
3、民藏PK館藏:宋代李公麟《降靈圖》
4、民藏PK館藏:宋徽宗大字書法《秾芳詩帖》
5、民藏PK館藏:南宋宮素然《明妃出塞圖》
6、民藏PK館藏:三國鐘繇《宣示表》真跡
7、民藏PK館藏:唐代杜牧《張好好詩帖》
8、民藏PK館藏:宋代李公麟《馬球圖》
9、民藏PK館藏:唐代梁令瓚《五星二十八宿形圖》
★★★
二、“書圣”王羲之系列
1、《蘭亭序》之謎新發(fā)現(xiàn)
2、“書圣”寫大字,壁掛論國是
3、極品傳世帖,大字《蘭亭序》
4、書圣墨寶《斂衽帖》,書藝媲美《蘭亭序》
5、民間收藏新發(fā)現(xiàn)兩件王羲之法帖真跡
6、王羲之傳世墨寶,《洛神賦》大字行書
★★★
三、“畫圣”吳道子系列
1、畫圣神跡,傳世奇跡 ——《八十七神仙卷》考證之一
2、民間巨畫終了徐悲鴻藏畫的斷代紛爭 ——《八十七神仙卷》考證之二
3、天堂景致 大唐風情 ——《八十七神仙卷》考證之三
4、畫筆出神入化,黑白媲美五彩
5、五彩繽紛的神仙世界
6、書是墨寶, 畫如神跡 ——吳道子書法作品鑒賞
7、畫圣《送子天王圖》,白描/彩畫現(xiàn)真容
★★★
三、書畫名家系列
1、懷素書跡《四十二章經(jīng)》百年騙局
2、湮滅史海的書壇大師——王導
3、黃庭堅書法是丑書嗎?
4、煙江疊嶂詩中謎,流傳千年現(xiàn)原跡
5、唐代書法世家徐嶠之唯一傳世真跡
6、周興嗣草書,《千字文》墨寶
7、呂蒙正楷書墨寶,《寒窯賦》創(chuàng)世奇文
8、歐陽詢最美楷書,真跡本《溫彥博碑》
9、顏真卿楷書力作,真跡本《顏勤禮碑》
10、北魏張猛龍,書卷指迷蹤
11、東漢《曹全碑》是誰寫的
12、實錘證據(jù):《張猛龍碑》是張猛龍寫的
13、孔廟三碑的《史晨碑》是誰寫的
14、李白書卷驚現(xiàn)當世,《上陽臺帖》真贗存疑
15、撲朔迷離的曹操書法
16、被書壇冷落的晉代女書家——魏夫人
17、曹全自書《曹全碑》的實錘證據(jù)
18、李白草書《將進酒》,醉吟揮毫傳千秋
★★★
四、收藏雜談系列
1、中國民間收藏PK世界頂級博物館(2022圖文版)
2、王羲之書法鑒賞需要顛覆的認識誤區(qū)
3、古代十大行書排名為何不靠譜
★★★
上述文章刊于多個網(wǎng)站與公眾號,使用“作者名+文章標題”可搜索查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0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