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年華,但求無悔
人到中年,回憶自己的前半生,是懊惱悔恨,還是心滿意足?
無論這半生如何,都是自己的寶貴生活,但求無悔。
《落日》
【唐代】齊己
晚照背高臺,殘鐘殘角催。
能銷幾度落,已是半生來。
吹葉陰風發(fā),漫空暝色回。
因思古人事,更變盡塵埃。
這落日就好像自己一般,如今已過半生。風吹葉動、殘鐘嘶鳴、暮色昏昏、夕陽將落。詩人思緒萬千,但終是不能脫離時間的桎梏。
《寄竇處士》
【唐代】杜荀鶴
漳水醉中別,今來猶未醒。
半生因酒廢,大國幾時寧。
海畔將軍柳,天邊處士星。
游人不可見,春入亂山青。
首句一出,便甚是引人。詩人何故酒醉半生、至今未醒?只因國家破敗、內無安寧。望著這滿目蒼夷,清醒處世只會更加苦痛,不如醉死。
《貴卿》
【宋代】文天祥
天高并地迥,與子獨牢愁。
初作燕齊客,今為淮海游。
半生誰俯仰,一死共沉浮。
我視君年長,相看比惠州。
文天祥與一般文人不同,所寫、所感、所思全部是在親身經(jīng)歷之后,仍保存著赤子之心。即使入得牢獄,也能寫出“半生誰俯仰,一死共沉浮”這般豪情壯語。
《離北山寄平甫》
【宋代】王安石
日月沄沄與水爭,披襟照見發(fā)華驚。
少年憂患傷豪氣,老去經(jīng)綸誤半生。
休向朝廷論一鶚,只知田里守三荊。
清溪幾曲春風好,已約歸時載酒行。
詩人年老回憶從前,年少時的豪情,中年時的憂慮,如今的華發(fā)漸生。半生都在朝堂中汲汲營營,如今更愿守得田地三荊,約酒賞花,清閑終老。
《和黃魯直燒香二首》
【宋代】蘇軾
萬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斕斑。
一炷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閑。
一炷香不過幾刻便煙消火冷,如今年邁體衰、兩眼昏花,倒是落得滿身清閑。雖然詩人意語閑情,但字句間卻顯出對生命流逝的無奈之感。
《朝中措》
【宋代】李之儀
臘窮天際傍危欄。密雪舞初殘。
表里江山如畫,分明不似人間。
功名何在,文章漫與,空嘆流年。
獨恨歸來已晚,半生孤負漁竿。
詞人登欄倚望,看到江山如畫,慨嘆自己少時追名逐利、遍寫文章,不如垂竿獨釣,享半生清閑。
《又和見喜病間》
【宋代】楊萬里
初病楊花猶亂飛,即今梅子已黃稀。
臥驚節(jié)物遽如許,起得沉綿更解肥。
云寺耶溪招布襪,斜風細雨欠蓑衣。
半生不結脩門夢,只夢家山喚早歸。
人在病中,最是脆弱,也最是念家。詩人久病初愈,目之所見不再是當時楊花亂飛時,而是綿綿細雨,敲打著本就孤寒的心。
《虞美人》
【清代】納蘭性德
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
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
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技花樣畫羅裙。
詞人與亡妻分離后,最難以忍受的是月明之夜的清冷相思,凄清幽怨到讓人不堪承受。一句“半生已分孤眠過”,更是將失意一傾到底,心酸入骨。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