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在线观看a级片,亚洲人成网站色www,夜夜爽77777妓女免费看,影音先锋啪啪av资源网站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名人軼事] 鐘振振|北宋詞人賀鑄評傳(1__4)

2 已有 128 次閱讀   2024-12-20 20:50
鐘振振|北宋詞人賀鑄評傳
小樓聽雨詩詞平臺 2024-12-15 23:36
鐘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F任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臺“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臺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編者按:
本文是鐘振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宋詞人年譜、行實考》(項目批準號17ZDA255)的階段性成果。
北宋詞人賀鑄評傳
引 言
如果我們把北宋詞壇比作夏夜的星空,那光燭中天的一輪明月,自然非蘇軾莫可當之。然而建章宮之千門萬戶,豈一匠之所能營?我們不應忘記,襯托著這一輪明月的,還有若干顆明星以及無數顆小星,的皪在清淺銀河之中。
活躍在神宗、哲宗、徽宗三朝詞壇的著名詞人賀鑄,就是這樣一顆耀眼的白熾星。
賀鑄比蘇軾年輕十五歲,大抵與秦觀、周邦彥同輩,且一時齊名。雖然按照粗略的劃分,蘇軾、秦觀、賀鑄、周邦彥都是北宋后期的重要作家,但根據他們各自的生卒年來做更細的排比,我們即可看出:蘇軾的創(chuàng)作活動,主要在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秦觀不幸以中壽棄世,其主要創(chuàng)作活動,止限于神宗、哲宗兩朝;而徽宗一朝(1100—1125)的二十多年,詞壇的牛耳是執(zhí)在賀鑄、周邦彥二人手中的。作為北宋詞殿軍的這兩大家,在兩宋詞嬗變的歷史進程中,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占據著很關鍵的位置,頗值得我們重視、研究。
關于周邦彥,經過近現代許多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研究工作已經開展得比較充分,進行得比較深入了。相對來說,賀鑄研究要薄弱一些。筆者寫此評傳的目的,是希望能對這位北宋后期著名詞人的研究工作,有所推進。
(一)賀鑄的家世
1,籍貫
關于賀鑄的籍貫,征以宋人之記載,大略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會稽。說見宋·李之儀《姑溪居士文集》卷四〇《跋凌歊引后》、施宿《嘉泰會籍志》卷三。
二,越州。說見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五。
三,山陰。說見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四所記宋·米芾龜山寺刻石、龔明之《中吳紀聞》卷三。
四,開封。說見宋·王稱《東都事略》卷一一六《文藝傳》、史能之《咸淳毘陵志》卷一八。
五,衛(wèi)州。說見宋·葉夢得《石林居士建康集》卷八《賀鑄傳》。
六,共城。說見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二〇。
按宋·王存等《元豐九域志》卷五《兩浙路》曰:越州會稽郡,治會稽、山陰二縣。是越州、會稽郡乃同地異稱,即今浙江紹興一帶;山陰縣,則為該州郡之治所。故會稽、越州、山陰等三說并無二致。
又,同上書卷二《河北西路》曰:衛(wèi)州汲郡,縣四。中,共城。則共城(今河南輝縣)乃衛(wèi)州之屬縣,故衛(wèi)州、共城二說,亦不相忤。
因此,上述六說實際只是越州山陰、開封、衛(wèi)州共城三說。
三說中,哪種說法是正確的呢?答案是:都不能算錯。
任何一個古老的家族,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都曾有過支系子孫的蘗分星散與蓬轉萍漂。因此,不同歷史載籍對于同一位歷史人物之籍貫的記述,往往呈現出某些合理的歧異。即以賀鑄之籍貫而論,山陰、開封、共城三說,正是其家族遷徙史這條線索上的三個繩結。
據賀鑄《慶湖遺老詩集》自序及其他有關史料以綜合考察,他的原籍是會稽山陰。唐昭宗乾寧二年(895)三月,浙東節(jié)度使董昌據越地叛唐,僭號稱羅平國。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錢鏐自請以本軍進討,得到了朝廷的允許。乾寧三年(896)四月,錢鏐軍克越州,斬董昌,浙東之亂平息。就在這一次的戰(zhàn)亂中,賀鑄的七世祖拋棄了家鄉(xiāng)的產業(yè),避難遷往北方,與早已定居在鄆州陽谷縣(今山東陽谷縣東北)的另一支賀氏合族了。五代后晉時,賀鑄的六世祖賀景思曾在禁軍中任軍校。后晉都開封,賀家的開封籍貫,大約即始于此。直至宋仁宗天圣(1023—1032)初,賀鑄的祖父賀惟慶才將籍貫遷到了衛(wèi)州共城。
賀鑄少年時代在共城生活過,青壯年時期也曾數次在開封供職或閑居,唯獨始終未能回歸祖籍山陰。盡管他在詩中一再表示過自己對回歸祖籍山陰的強烈愿望:
少須婚嫁匆匆畢,會買扁舟下浙東。(《答陳傳道》)
徑買一舟歸自好,五云溪接當家湖。(《和錢德循書懷》)
老狐首丘志,客子敢忘越?未死定歸東,柴荊晝常閟。(《送咸寧陳令完夫移官吳郡》)
但由于種種原因,他的這一夙愿竟不獲償,真是莫大的遺憾。
【附注】
〇夏承燾先生《賀方回年譜》以為,《東都事略》言賀鑄為開封人者,蓋謂賀氏宋初以外戚賜第開封。此說似不確。
《東都事略》卷一三《世家》一為賀景思的長女、賀鑄的五代姑祖母賀皇后立傳,已稱其為開封人。賀皇后卒于后周顯德五年,入宋后方追冊皇后,可知賀家的開封籍貫應從五代時算起。
又,《宋史》卷四六三《外戚傳》上曰:賀令圖,開封陳留人。賀令圖是賀鑄的高祖。據此,則賀家的開封籍貫還可以具體落實到陳留縣(今河南開封東南)。
(未完待續(xù))
作者/鐘振振 編輯/馮 曉
鐘振振|北宋詞人賀鑄評傳(2)
小樓聽雨詩詞平臺 2024-12-16 22:58
鐘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F任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臺“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臺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編者按:
本文是鐘振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宋詞人年譜、行實考》(項目批準號17ZDA255)的階段性成果。
北宋詞人賀鑄評傳(2)
(一)賀鑄的家世
2,遠祖
會稽賀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名門望族。據三國吳謝承《會稽先賢傳》,它是周人始祖后稷之裔。后稷的十二世孫古公亶父有三子,長曰太伯,次曰虞仲(一稱仲雍),幼曰季歷。季歷子昌,即后來的周文王。古公亶父欲立季歷以傳位于昌,太白、虞仲遂南遷至吳(所居城曰梅里,在今江蘇無錫東南),以讓季歷。太伯無子,卒后,弟虞仲立。至其重孫周章時,周武王滅商,正式封他為吳國的君主。又十四世,壽夢始稱吳王。傳至其孫王僚,僚之從兄弟公子光殺僚自立,是為吳王闔廬,事在魯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在這場宮庭政變中,王僚子慶忌出奔衛(wèi)國,后興師來報殺父之仇,中途被闔廬所遣之刺客要離刺殺身死。慶忌的妻、子則倉卒渡浙江逃往越國,隱居于會稽。越人很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給以當地湖澤之田,供其安身立命。從此,其族遂稱慶氏,湖亦隨之而得名為慶湖(后以鏡湖著稱)。至東漢安帝時,裔孫慶純?yōu)槭讨校馨驳凵盖搴油鮿c之諱,乃改姓氏為賀。
自春秋以迄初唐的千馀年間,這個家族中很出過一些有名的歷史人物,茲擇其尤昭著者,略述如次:
〇王子慶忌。慶忌是春秋時代傳奇式的悲劇人物。相傳他筋骨果勁,萬人莫當,走追奔獸,手接飛鳥,骨騰肉飛,拊膝數百里。闔廬嘗追之于江,駟馬馳不及,射之闇接,矢不可中。當他被要離用長矛刺成重傷后,左右欲殺要離,他卻制止道:此是天下勇士,豈可一日而殺天下勇士二人哉!可令還吳,以旌其忠。竟使要離良心發(fā)現,于返吳途中因悔恨而自殺。事見《吳越春秋》卷四《闔閭內傳》。
〇慶普。普字孝公,兩漢今文經學家。曾任漢宣帝子東平王劉宇太傅。與戴德、戴圣同學禮于后倉,自此《禮》有大戴、小戴、慶氏之學,三家并立于學官。事見《漢書》卷三〇《藝文志》、卷八八《儒林傳》。
〇賀齊。齊字公苗。東漢末,守剡縣(在今浙江嵊州西南)長。該縣有靳斯從者輕俠為奸,賀齊欲治其罪。縣主簿以為靳氏乃本縣大族,治之將有后患,諫賀齊勿問。賀齊聞言大怒,立斬靳氏。靳氏族黨糾集千人舉兵攻縣,賀齊率吏民開城突擊,大破之。轉守太末縣(在今浙江金華、衢州間)長,諫惡養(yǎng)善,亦有佳績。后為東吳名將,屢建戰(zhàn)功,封山陰侯,官終后將軍,假節(jié)領徐州牧。事見《三國志》卷六〇《吳書》一五《賀齊傳》。
(未完待續(xù))
作者/鐘振振 編輯/馮 曉
鐘振振|北宋詞人賀鑄評傳(3)
小樓聽雨詩詞平臺 2024-12-17 22:23
鐘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F任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臺“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臺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編者按:
本文是鐘振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宋詞人年譜、行實考》(項目批準號17ZDA255)的階段性成果。
北宋詞人賀鑄評傳(3)
(一)賀鑄的家世
2,遠祖(續(xù))
賀鑄的遠祖,除慶忌、慶普、賀齊外,還有:
〇賀劭。劭字興伯,賀齊之孫,東吳名臣。景帝孫休時,從中郎為散騎中常侍,出為吳郡(今江蘇蘇州一帶)太守。末帝孫皓時,入為左典軍,遷中書令,領太子太傅。孫皓兇殘暴虐,政治黑暗,他上疏極諫,言及當時法禁轉苛,賦調益繁,百姓罹杼軸之困,黎民罷無已之求,老幼饑寒,家戶菜色;江邊戍兵衣不全裋褐,食不贍朝夕,出當鋒鏑之難,入抱無聊之戚;后宮之中坐食者萬有馀人,內有離曠之怨,外有損耗之費,使庫廩空于無用,士民饑于糟糠;愿主上寬賦除煩,振恤窮乏,省諸不急,蕩禁約法。書奏,孫皓深恨不已。后來賀劭終因奉公貞正,為孫皓左右群小所共譖,慘遭殺害,家屬亦被流放海隅。事見《三國志》卷六五《吳書》二〇《賀劭傳》。他為吳郡太守時,當地諸豪族輕視他,題其府門曰:會稽雞,不能啼。他索筆續(xù)寫道:不可啼,殺吳兒。于是偵查出諸豪族種種不法行為,申報朝廷,加以懲處。事詳《世說新語》卷上《政事》。
〇賀循。循字彥先,賀劭之子,晉代名臣。西晉時曾除陽羨縣(今江蘇宜興)令,以寬惠為本,不求課最。后為武康縣(在今浙江德清縣境)令,政教大行,鄰城宗之。東晉元帝時,為中書令,行太子太傅,改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他冰清玉潔,行為俗表,位處上卿,而居身服物蓋周形而已,屋室財(按,同才)庇風雨。善屬文,博覽群書,為當時儒宗。卒贈司空,謚曰穆。事見《晉書》卷六八《賀循傳》。元帝未即位為安東將軍時,征他為軍咨祭酒。前此,廷尉張闿居建康(今南京)小市,欲奪左右近宅民居,乃私作坊巷之門,早閉晚開,刁難居民。居民訟于州府,皆不受理。眾人聞賀循將至,遂聯名迎之于郊,向他求訴。賀循答應見張闿時為言此事。張闿聞訊,即毀門,親至賀循處致歉。賀循之為世所敬服,于此可見一斑。事詳《世說新語》卷中《規(guī)箴》。
至如南朝梁賀琢、賀革、賀琛,陳賀德基,初唐賀德仁等,或以儒學名世,或以文藝見稱,史書皆為立傳,一時也道他不盡,只好概從省略了。
(未完待續(xù))
作者/鐘振振 編輯/馮 曉
鐘振振|北宋詞人賀鑄評傳(4)
小樓聽雨詩詞平臺 2024-12-18 22:16
鐘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F任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臺“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臺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編者按:
本文是鐘振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宋詞人年譜、行實考》(項目批準號17ZDA255)的階段性成果。
北宋詞人賀鑄評傳(4)
(一)賀鑄的家世
2,遠祖(續(xù)二)
〇十五代祖賀知止
賀知止(?一753),唐玄宗朝著名文學家賀知章的從祖弟。年輕時精研《老子》《易經》,躬耕于會稽。開元二十九年(741)正月,朝廷下令,命兩京及諸州置崇玄學,生徒習《老子》《莊子》《文子》《列子》,每年準明經例考試,謂之道舉。由于知止頗通道家玄學,故會稽所隸屬的江南東道三次薦其應試。但他自甘淡泊,無意仕進,始終未肯赴舉。如此恬退不求聞達,適足以贏得重名令譽,立時便有人為之張揚于朝,因而得以免試授官上虞縣(今屬浙江)丞,這大約是天寶三年(744)左右的事。秩滿后,又試任城縣(今山東濟寧任城區(qū))令,時約當天寶六載(747)左右。此時,大詩人李白已罷翰林,浮游四方,而家寓任城。大約天寶八載(749)左右,李白回任城探家,知止有幸得以結識了這一代文豪。二人相過從于詩酒間,頗為投契。李白特地撰寫了《任城縣廳壁記》一文,贊美知止的政績,其后半篇云:帝擇明德,以賀公宰之。公溫恭克修,儼碩有立。季野備四時之氣,士元非百里之才。撥煩彌閑,剖劇無滯。鏑百發(fā)克破于楊葉,刀一鼓必合于《桑林》。寬猛相濟,弦韋適中。一之歲肅而教之,二之歲惠而安之,三之歲富而樂之。然后青衿向訓,黃發(fā)履禮。耒耜就役,農無游手之夫;杼軸和鳴,機罕顰蛾之女。物不知化,陶然自春。權豪鋤縱暴之心,黠吏返淳和之性。行者讓于道路,任者并于輕重。扶老攜幼,尊尊親親。千載百年,再復魯道。非神明博遠,孰能契于此乎?白探奇東蒙,竊聽輿論,輒記于壁,垂之將來。俾后賢之操刀,知賀公之絕跡者也。
文中以東晉名臣褚裒(字季野)、蜀漢英杰龐統(tǒng)(字士元)比擬知止,可見李白對他的才具十分推重。雖則言及其所治下任城教化大行的那一段文字,未免溢美過甚,然而李白素以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自任,似乎不至于違心地去阿諛奉承一個小小的縣令。因此,扣除《廳壁記》中那些文學夸張的成分,知止其人為官清正廉明這一點,大抵是可以確認的。
大約天寶十載(751)左右,知止遷任陽谷縣(今屬山東)令。在職期間,仍多德政。十二載(753),卒于官。當地百姓懷念他的恩惠,攔住喪車,不讓其親屬將其靈柩運還會稽,于是他的三個兒子只好把他安葬在陽谷縣北的高地上。
[附記]
〇《任城縣廳壁記》,見《李太白文集》卷二八!段脑酚⑷A》卷四〇八亦收此文,題作《兗州任城縣令廳壁記》。歷來為李白詩文箋注者,皆未詳賀公為何人,幸有賀鑄《慶湖遺老詩集自序》可補其憾。
〇《世說新語》卷上《德行》曰:謝太傅(謝安)絕重褚公,常稱:褚季野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度龂尽肪砣摺妒駮菲摺洱嫿y(tǒng)傳》曰:吳將魯肅遺先主(劉備)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李白《廳壁記》季野備四時之氣二句用此二典。
(未完待續(xù))
作者/鐘振振 編輯/馮 曉

分享 舉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