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的枕畔,總浮動著蟋蟀的淺唱。那細(xì)碎的吟哦像浸了月光的絲線,輕輕纏繞著睡意,讓每個夢境都沾著草木的清芬。
蟲鳴本是天地間的尋常絮語,偏逢著多情的人,便洇出了滿紙?jiān)娦。早在《詩?jīng)》的光陰里,蟋蟀已叩響了文字的門扉。
春秋的人們細(xì)數(shù)著它的蹤跡:七月在野地里藏著,八月躍到屋檐下,九月溜進(jìn)門檻邊,十月便索性蜷在床底,成了秋夜最貼身的陪伴。
后來的詩人聽著這蟲鳴,總?cè)滩蛔科饡r光的絲線。清代李四維筆下,“疏籬草徑行人少,蟋蟀吟時正夕陽”,寥寥數(shù)字便鋪展開一幅孤寂的秋景 —— 落日照著空寂的小徑,蟲聲裹著暮色漫過來,把歲月的痕跡都染得愈發(fā)清晰。
這一聲聲漫吟輕唱,原是秋的私語,卻被多情的心聽出了萬千滋味。
它讓秋意在夜色里慢慢釀得醇厚,也讓詩意在時光里漸漸沉淀,成了秋夜最綿長的余韻。
1、《蟋蟀》
李四維〔清代〕
山郭江村雨后涼,西風(fēng)吹冷豆花香。
疏籬草徑行人少,蟋蟀吟時正夕陽。
2、《十六字令·蟋蟀》
陳珍瑤〔清代〕
聽。窗外寒蟲徹夜鳴。聲聲絮,莫也訴離情。
3、《蟋蟀》
釋行!菜未
少年不解客中愁,砌下尋來斗過秋。
今夜雨窗聽不得,聲聲渾欲白人頭。
4、《舟中聞蟋蟀》
宋琬〔清代〕
蘆荻花飛似柳綿,驚心又是授衣天。
不知促織從何至,載得秋聲滿畫船。
5、《轉(zhuǎn)應(yīng)曲·蟋蟀》
吳綺〔清代〕
蟋蟀,蟋蟀。啼向蘭閨聲急。
泰娘初解離情,悄擁鸞衾夢驚。
驚夢,驚夢。斜月壓簾霜重。
6、《蟋蟀》
白玉蟾〔宋代〕
白發(fā)秋來又幾莖,萍蓬湖海困平生。
三更窗外芭蕉影,九月床頭蟋蟀聲。
7、《吟蟋蟀》
柳成龍〔明代〕
蟋蟀鳴何急,聲聲如有情。
幽人半夜起,明月在西庭。
8、《踏莎行·詠蟋蟀》
董俞〔清代〕
切切凄凄,叨叨絮絮。西風(fēng)驛路傷心處。
明知枕畔不堪聽,何勞故傍疏燈語。
古跡丹楓,寒城白苧。便須譜入悲秋句。
玉人起坐淚闌干,聲聲斷續(xù)紗窗曙。
9、《試院初聞蟋蟀》
華鎮(zhèn)〔宋代〕
窗前落盡梧桐葉,床下新聞蟋蟀聲。
瘦骨不禁秋氣重,夜深虛幌夢魂清。
10、《蟋蟀》
朱頤㙇〔明代〕
蟋蟀關(guān)何事,哀音入夜偏。
寥寥閑永漏,切切亂鳴弦。
乍逐微風(fēng)斷,還從疏雨連。
閨中有思婦,怪爾不成眠。
【聲明】圖源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立即刪除。
發(fā)表評論 評論 (0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