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天道》僅40字,讀完頓悟人這一生該怎么活
馮道是五代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歷經(jīng)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四朝。
《天道》這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闡述了命運、道德和自然規(guī)律之間的關系。
全詩以勸誡的口吻,鼓勵人們順應自然、積極向善,不要過分執(zhí)著于命運的起伏。
《天道》·馮道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fā)嘆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01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fā)嘆聲
釋義:人生的窮困與顯達都是命中注定的,何必為此發(fā)出嘆息呢?它傳達了一種對命運的接受和豁達的態(tài)度。
人生在世,窮達有命。
拼盡全力,未必能飛黃騰達;躺平擺爛,也未必會窮困潦倒。
古人云:“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边@話聽起來有點喪,但細想?yún)s不無道理。
我們常常為得不到的東西焦慮,為失去的東西懊悔,卻忘了,很多事情根本不是我們能控制的。
與其整天唉聲嘆氣,不如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
窮,未必是壞事;達,也未必是福氣。
莊子說:“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有時候,放下執(zhí)念,反而能活得輕松自在。
所以,別總抱怨命運不公。窮達由命,但心態(tài)由自己。
與其糾結于結果,不如專注于過程。活好當下,才是對命運最好的回應。

02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釋義:無論命運如何,都應專注于當下,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而不是過分擔憂未來的結果。
它強調的是一種純粹的、不問得失的行事態(tài)度,倡導人們專注于當下的善行,而非被功利心所束縛。
人與人之間,總喜歡算計得失。
做一件事,先問值不值;幫一個人,先想有沒有回報。
可真正的智慧,恰恰是放下這些計較。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是盲目樂觀,而是告訴你:有些事,做了就是意義本身。
就像孔子周游列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他圖什么?圖的是心中的道義,而非一時的成敗。
行善不是為了別人的感激,而是為了內心的安寧。
所以啊,別老想著“我這么做能賺多少錢”“這事對我有啥好處”。
該做的事,就去做。對的事,就去堅持。
結果?那是水到渠成的事。
你只管埋頭趕路,老天自有安排。
正如曾國藩所說:“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這才是真正的灑脫,也是真正的智慧。
03
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
釋義:冬天再冷,終究會過去。春天一到,草自然會冒出來。這就是自然規(guī)律,誰也改變不了。
人生也是如此。
低谷再深,總有走出來的一天;困難再大,也擋不住希望的光芒。
只要不放棄,機會自然會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道運行,四季更替,從不因人的意志而改變。
我們能做的,就是順應規(guī)律,做好自己。
想想那些成功的人,哪個不是從低谷中爬出來的:馬云當年創(chuàng)業(yè),被人當騙子。喬布斯被蘋果開除,一度陷入絕望。
但他們沒有放棄,最終等來了屬于自己的春天。
所以,別抱怨命運不公。
冬天再長,也是為了春天的到來做準備。冰再厚,也是在為草木的生長積蓄能量。
你現(xiàn)在經(jīng)歷的困難,都是在為未來的成功打基礎。
相信事物發(fā)展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不必過于焦慮和強求。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看到更美的風景。

04
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釋義:世間萬物的發(fā)展都有其內在的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清晰而明確,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和感悟,就能洞察其中的奧秘。
荀子在《天論》里早已說明:“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天道運行,自有其規(guī)律,不會因人的意志而改變。就像四季更替,春種秋收,這是自然的法則。
違背天道,往往事倍功半;順應天道,則事半功倍。
歷史上有太多例子,比如秦朝暴政,雖一時強盛,卻因逆天而行,最終二世而亡。
反觀漢初休養(yǎng)生息,順應民心,才有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天道不僅體現(xiàn)在自然規(guī)律中,也體現(xiàn)在為人處世的道理上。
《易經(jīng)》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善惡有報,這是天道的另一種體現(xiàn)。
我們?吹,那些心懷善念、腳踏實地的人,往往能走得更遠;而那些投機取巧、損人利己的人,終究難逃失敗。
現(xiàn)代社會中,很多人急于求成,忽略了天道的存在。
他們追求捷徑,卻忘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時間的積累,需要遵循規(guī)律。
天道酬勤,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
▶作者:池魚君。來源:池魚碎筆(ID:PY1128L)
國學文化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