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tài)】溫故探新—吳休八旬詩書畫展(前言)
在我的藝術生涯中,最值得懷念的是建國初期的幾年,在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教育下,廓清了我在解放前,特別是在國統(tǒng)區(qū)藝術院校受到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文藝思想的影響;那時西方現代美術思潮已在舊中國美術院校相當流行,所以當它在八十年代再度被一些美術青年捧為“新潮”而風靡一時之際,我認為那只是“回潮”而已。
解放后,我如獲思想解放之歡愉,而自覺地走上了“遵命文學”之路;誠如魯迅先生所說“不過我所遵奉的,是那時革命先驅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絕不是皇上的圣旨,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揮刀。”那時我們這些熱愛繪畫和心向革命的青年,滿懷激情地深入工農兵生活,向工農兵學習,為工農兵創(chuàng)作,雖然辛苦﹑勞累,卻甘之如飴,迄今無悔。
后來,中國和世界都發(fā)生了巨大和深刻的變化;在我的藝術生涯晚期,面對時代浪潮滾滾,黨的文藝方針﹑路線雖然是明確的,但“世界大氣候”的影響也相當強大;中國畫家當何以應對?被西方現代美術所惑?被藝術市場化所誘?被不良傳統(tǒng)所縛?被“自我表現”所迷?被個人名利所累?我深切體會到李可染先生“七十始知己無知”的困惑和感悟。而我已逾八十了,在許多方面仍然無知。但我愿如屈原所言,并略添幾字:路漫漫其紛亂﹑坎坷且修遠兮,吾當上下左右而求索!
轉載自雅昌資訊
發(fā)表評論 評論 (9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