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來杭州,一開始并不住在西湖邊。
當(dāng)時,西湖是三面云山一面城,城墻之東是城市,以西為郊外、西湖。乾隆到杭州,早期先住內(nèi)行宮(城內(nèi)行宮的簡稱),再坐船出涌金門到孤山圣因寺拜祭康熙牌位。乾隆十六年,圣因寺改為行宮,乾隆就直接住在西湖邊了。清翟灝編輯的《湖山便覽》卷中如此描述:“乾隆十六年,皇上法祖勤民,親奉皇太后鑾與,巡幸江浙,住蹕西湖,恭建行宮于圣因寺西,適當(dāng)孤山正中,面臨明圣湖!边@里的明圣湖就是西湖。
一色樓臺三十里,不知何處覓孤山。孤山,有“西湖之眉目”的美稱。古人有語:錢塘之勝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歷史上,孤山一帶是各朝帝王喜建行宮的地方,南宋理宗就曾在此修建了規(guī)模宏大的西太已宮,清初則是古典園林的鼎盛時期,從行宮到庋藏《四庫全書》的文瀾閣,無不體現(xiàn)了皇家的氣勢和造園技術(shù)。如今,孤山下的中山公園便是乾隆的行宮遺址。
公園正門當(dāng)年應(yīng)是孤山行宮的主入口,門前一對漢白玉獅子據(jù)傳是明代遺物。對面臨湖有個大牌坊,上有匾曰:光華復(fù)旦。當(dāng)年乾隆多是坐船至此,下船后再步入行宮。踏入大門,是一溜木棧道,右側(cè)有豎起的石碑寫著:清行宮遺址。木棧道兩側(cè)有幾處用玻璃覆蓋起來的行宮地基石:須彌座臺基、階沿青石等。向里不遠的石階上方有兩個筆力雄健的彤紅大字“孤山”,傳是宋人手跡。兩旁各立石亭一座,是杭州市民為感激南洋華僑資助災(zāi)民而建。沿階而上,東側(cè)有一處由亭閣假山、水池曲橋構(gòu)成的精美庭園。園中是以蘇東坡詩句命名的西湖天下景亭,亭上有一幅以不同字體書寫的楹聯(lián):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此聯(lián)巧用疊字,順涌倒讀均成聯(lián)。有人將疊字折開略加移動,讀作:山處明,水處秀,山明水秀;晴時好,雨時奇,晴好雨奇。別有情趣,為西湖第一名聯(lián)。
實際上,當(dāng)年乾隆的孤山行宮占地面積至少是中山公園的1倍多,大致包括現(xiàn)在的浙江省博物館、文瀾閣、浙江省圖書館古籍部、西泠印社等;实鄢鲂,準備工作自然要做好,巡游地圖更不能少。本次浙博展出的“盛世天子——清高宗乾隆特展”第六單元中,有幅《清乾隆西湖行宮圖》,詳細描繪了當(dāng)時孤山行宮的模樣,也真實記載了當(dāng)時宮廷的生活場景。此圖縱14厘米,橫518厘米,全圖分五段,每段先有繪制精美、色彩艷麗的地圖,后有字跡工整、內(nèi)容豐富的圖說。繪圖部分絹底彩繪,文字部分紙底墨寫本,由清代杭州人關(guān)槐所作,他是乾隆朝的禮部侍郎,主管朝中禮儀、祭祀和外事活動等。圖以鳥瞰的形式展示了皇帝的出游路線,詳細記錄了各景點與行宮間的距離,如“柳浪聞鶯至三潭印月四里”,供皇帝參考選擇。
《清乾隆西湖行宮圖》
清乾隆 縱14厘米 橫518厘米 杭州西湖博物館藏
所以,它其實是一張功能明確的皇家導(dǎo)游圖:右起第1部分是西湖全圖,描述乾隆行宮與整個西湖的方位關(guān)系,其余則是4條“西湖一日游”線路,大多以孤山行宮為出發(fā)點:第2部分是從孤山行宮往東北方向走,如“行宮至平湖秋月一里”、“斷橋殘雪至平湖秋月一里”等;第3部分是從孤山行宮往西北方向走,如“西湖行宮至蘇堤春曉四里五分”、“石屋洞至理安寺三里九分”等;第5部分是從孤山行宮往西面走,“從韜光觀海至上天竺六里”、“玉泉魚躍至雙峰插云三里”等。其中,第4部分比較特殊,描繪的是從內(nèi)行宮往西南方向游覽的線路,這可能源自創(chuàng)作者的精心考慮:如果乾隆住在內(nèi)行宮,這便是一條合適的旅游路線。
此外,它還是一份珍貴的西湖史料,詳細記錄了當(dāng)時西湖的樣貌。如從圖中可獲悉,當(dāng)時西湖南高峰有塔,阮公墩尚無,斷橋橋面有精美亭子,圖上未見楊公堤身影,圖中左下角標注“阿哥所”字樣的建筑,位于如今浙江圖書館古籍部的大門口附近,而現(xiàn)古籍部內(nèi)的公廁位置則是當(dāng)年的“看戲殿”。
歷史的輪回,總讓人無限感慨。西湖其實一直在變,有些還在,有些已不在。
京杭道里圖卷
清 縱78.5厘米 恒2032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青綠山水 無款。采用平立面結(jié)合的鳥瞰式畫法,以蜿蜒運河為軸,描繪了從北京到杭州的大運河沿途兩岸的山水風(fēng)物、城垣布置、地理風(fēng)貌等。重要山巒、名勝等用泥金蠅頭小楷注于圖上。
張宗蒼繪“西湖行宮八景圖”
清乾隆 縱94厘米 橫260厘米 常州博物館藏
常州博物館藏張宗蒼《西湖行宮八景圖》橫披,為其晚年供奉內(nèi)廷時所作,款用細楷恭書:“小臣張宗蒼恭畫”,鈐朱文“臣”,“張宗蒼”二印。畫右上方鈐有朱文“乾隆御覽之寶”印。此畫所繪內(nèi)容為杭州西湖孤山行宮八景:四照亭、竹涼處、綠云徑、瞰碧樓、貯月泉、鷲香庭、領(lǐng)要閣、玉蘭館。整幅畫構(gòu)圖謹嚴,筆墨細致柔和,設(shè)色明快清潤,把畫中亭臺樓榭,曲徑回廊,綠樹紅花,山翠欲滴的自然美景描繪得淋漓盡致。在畫左上方亦有乾隆朝狀元,重臣莊有恭敬書的御制詩八首。
乾隆帝御筆《西湖圖》卷
清乾隆 縱28.9厘米 橫91.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引首乾隆帝御筆“興寄湖山”。
乾隆御筆《泛舟西湖即雜詠冊》
清乾隆 紙本 每頁縱6.5厘米 橫5.1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帝御筆《龍井寫生花卉》軸
清乾隆 縱48.5厘米 橫35.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帝書董邦達繪《西湖八景詩圖》卷
清乾隆 紙本水墨 縱37厘米 橫90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徐揚《乾隆帝玉帶橋詩意圖》卷
清乾隆 紙本設(shè)色 縱15.4厘米 橫124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錢維城《乾隆帝西湖十景詩意圖》冊
清乾隆 紙本設(shè)色 縱9厘米 橫16.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冊共十開,每開繪西湖一景。
《西湖風(fēng)景圖說》冊
清乾隆 紙本設(shè)色 縱14.9厘米 橫19.7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西湖風(fēng)景圖說》分為上下二冊,共四十八開,除第一開繪西湖全圖外,每開各繪西湖一景。
董誥《西湖十景》圖冊
清 紙本設(shè)色 縱16.3厘米 橫32.5厘米 浙江省博物館藏
發(fā)表評論 評論 (9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