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林徽因和梁思成7張恩愛合影,眼神不會騙人,難得一見!
1924年,20歲的林徽因與23歲的梁思成在前往美國留學途中,拍下了這張珍貴的合影。那時的林徽因身著一襲灰色大衣,脖間圍著一條同色的圍巾,短發(fā)飄逸,站在船只的甲板上,臉上洋溢著青春的光彩。梁思成則穿著黑色大衣,內(nèi)搭白色襯衫,戴著一副眼鏡,氣質(zhì)溫文爾雅,坐在林徽因旁邊,神情安然。兩人此次留學目的地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梁思成專攻建筑學,林徽因選擇了美術(shù)學。雖然林徽因同樣對建筑學充滿興趣,但由于當時賓夕法尼亞大學規(guī)定女性無法進入建筑學科,她只能選擇了美術(shù),并在此期間選修了建筑課程。此外,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和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是親密的朋友,因此兩家也有意撮合這對年輕人。與此同時,林徽因的赴美留學,似乎也有另一層原因——遠離當時對她癡迷不已的徐志摩。

1926年,兩人在大學校園內(nèi)再次合影。那時,林徽因已經(jīng)22歲,她身著一條短袖旗袍裙,清新的學生氣息讓她看起來溫文爾雅、純凈可愛,頭發(fā)簡單自然,散發(fā)著一種青春的朝氣。梁思成則身穿一套西裝,雙手背后,倚靠在一棵樹旁,神情凝思,溫文爾雅。兩人身處異國他鄉(xiāng),互相鼓勵,不僅學業(yè)出色,心靈也深深契合,彼此成就。時光如流水,他們在彼此的支持下,一同度過了這段難忘的留學時光。

1927年,林徽因和梁思成拍攝了另一張合影。那天,林徽因顯得格外高興,她放聲大笑,眼睛里滿是陽光,而梁思成則溫柔地拉著她的手,深情凝視。兩人間的默契讓人無法忽視,尤其是梁思成眼中的深情,毫無掩飾,仿佛他的世界里只有林徽因一人。林徽因雖然深受眾多優(yōu)秀青年傾慕,但她最終選擇了梁思成,作為自己一生的伴侶。
同年,他們還在一次大學晚會上拍了照片。這次的晚會兩人身著“奇裝異服”,展現(xiàn)了與平日不同的一面。林徽因不再只是溫婉文靜的一面,更多了幾分活潑與俏皮,而梁思成也顯得更加生動,展現(xiàn)了他們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臨近畢業(yè)時,林徽因不僅順利完成了美術(shù)專業(yè)的課程,還以優(yōu)異的成績完成了建筑學的選修課程。她在建筑學上的成績,甚至超越了不少主修建筑學的同學。這一成就,直到百年后賓夕法尼亞大學才正式承認,并為她補發(fā)了建筑學位證書,充分證明了她的才華與努力。
1928年,林徽因與梁思成的結(jié)婚照拍攝于溫哥華。雖然那時的婚禮準備匆忙,但兩人依然留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此時,林徽因已經(jīng)24歲,短發(fā)依舊,眼中多了一份成熟和堅定。那一刻,她的眼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信心與決心,顯得既青澀又成熟。
回國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先后在東北大學工作,受張學良邀請參與教學,并共同創(chuàng)辦了中國首個建筑學系。此后,梁思成還在清華大學創(chuàng)建了建筑學系。與此同時,二人也致力于保護中國古建筑,他們走訪了15個省份、2000多個縣城,拍攝和記錄下2000多處古建筑遺跡,包括遼代的獨樂寺觀音閣、廣濟寺、應縣木塔等。這項工作耗費了巨大的精力和時間,他們冒著艱難的環(huán)境條件,不畏困苦,一路跋山涉水,充分展示了他們對文化遺產(chǎn)的深厚情感和責任。

梁思成的成就逐漸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他被邀請成為耶魯大學的教授,并且擔任了聯(lián)合國大廈的設計顧問。在抗戰(zhàn)期間,林徽因和梁思成也為保護北平城的古建筑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編制了《全國文物古建筑目錄》,并將其交給解放軍,確保了北平的歷史建筑得以保存。

進入1950年代,林徽因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肺結(jié)核令她的身體逐漸消瘦,但她依然堅持工作,未曾停歇。1950年,夫妻二人一起參與了新中國國徽設計的工作。盡管身體不適,林徽因與梁思成依然全身心投入,最終圓滿完成了任務。林徽因還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八寶山革命公墓的設計,同時,她也積極為北京古城墻的保護奔走,盡管最終未能成功保留,二人對此感到深深的痛惜。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梁思成也經(jīng)歷了許多波折,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的許多圖書和資料被沒收,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1955年,林徽因因病去世,享年51歲。1972年,梁思成也因病去世,享年71歲。
林徽因與梁思成不僅是令人羨慕的夫妻,他們在建筑學方面的成就更是無可替代。作為新中國的建筑大師,他們?yōu)橹袊慕ㄖ聵I(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成為了歷史的見證者與創(chuàng)造者。
發(fā)表評論 評論 (0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