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紅樓夢》中的“菩薩”和“佛爺”,一個逼走兒子,一個見死不救

眾所周知,《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一,為清代曹雪芹所著!都t樓夢》是珍貴的史料,能夠給當(dāng)代人還原明清時期貴族的生活風(fēng)氣。更可貴的是,《紅樓夢》的故事情節(jié)還絕妙地展現(xiàn)了亙古不變的世情百態(tài)。
《紅樓夢》是“女兒夢”,貴族小姐和高級丫鬟們各有各的個性與魅力。警幻仙姑“情榜”上記載了“金陵十二釵”正冊和副冊。
正是貴族小姐們,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云、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千紅一窟(哭),萬艷同杯(悲)”。副冊則是以花襲人、晴雯為代表的高級丫鬟們。丫鬟們年輕而又充滿生命力。
《紅樓夢》的一層悲劇色彩在于,如花似玉的“女兒”們,不論是貴族小姐、還是丫鬟,在封建社會的剝削中香消玉殞、紅顏薄命。
而相比之下,年長的“婆子”、“太太”們在封建社會的浸染下,從美好的存在被異化成混賬、糊涂的“死魚眼珠”(賈寶玉77回語),成為一把霍霍向年輕女孩們的刀,本身卻也是可悲的。

在充滿活力的明艷女孩們襯托下,榮國公府里王夫人和李紈兩位貴族太太的生活卻分外簡樸,深居簡出,仿佛一潭死水。
然而,曹雪芹鋪陳情節(jié)的功力絕不會僅僅滿足于用情節(jié)展現(xiàn)人物表層的性格。當(dāng)進一步細品情節(jié),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王夫人和李紈看似良善心軟,好似“活菩薩”,實則心冷意狠。
吃齋念佛,但能意狠
王夫人出身金陵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王家家世顯赫,既承襲了較高的爵位(都太尉統(tǒng)制縣伯王公之后),又積累了萬貫家財,還有嫡系后人王子騰(王夫人的嫡親兄長)是當(dāng)朝高官。
王家的祖上掌管過各國進宮朝賀的事務(wù)(王熙鳳語),幾代傳承下來潑天的富貴,朝中還有外放的高官大員,號稱“東海少張白玉床,龍王請來金陵王”。

王夫人作為高門貴女,在年輕時曾經(jīng)也是雷厲風(fēng)行。如“一進大觀園”處,從周瑞家的和劉姥姥的談話中,我們得知王夫人年輕時也管家,才能不下王熙鳳。然而,在林黛玉進入賈府之時,王夫人已然不問俗務(wù),只知吃齋念佛。
我們可以猜測,王夫人的轉(zhuǎn)變有可能是長子賈珠的亡故引發(fā)的。王夫人在壯年時育有賈珠、賈寶玉二子和賈元春獨女。
然而,賈珠的驟然離世,意味著王夫人唯有淘氣的幼子可以作為將來的依靠。如賈寶玉挨打的情節(jié)處,王夫人傷心道,若是賈珠還在,自己也不愿管寶玉淘氣了。
長子已然亡故、幼子尚且淘氣。這或許使得王夫人孤注一擲,決不允許他人“帶壞”寶玉,讓自己和榮國府一族的希望破滅。王夫人成日不問世事,唯有吃齋念佛,來保佑幼子的成長。

出于這種目的性,王夫人盡管有著“佛爺”的外表,也踐行著吃齋念佛的日;顒樱撬龑τ趯氂裆磉呇诀邆兊呐e止極度敏感,甚至出現(xiàn)過激反應(yīng)。如著名的“金釧兒投井”情節(jié),則刻畫了王夫人意狠的一面。
原來,寶玉趁著王夫人午睡,和捶腿的丫鬟金釧兒調(diào)笑。王夫人實際上已經(jīng)醒來,聽到這里暴怒而起,當(dāng)眾侮辱打罵了金釧兒,并且將她趕出賈府去。這對于家生下人、高級丫鬟是最嚴(yán)重的的懲罰,侮辱性極強。因此,金釧兒不久便在羞憤中投井自殺。

金釧兒自小便作為丫鬟服侍王夫人,和王夫人的感情本來是很深。然而,在利益面前,王夫人的眼里完全不容沙子,毫不猶豫地間接逼死了最親密的小丫鬟;蛟S談不上“窮兇極惡”,可至少是過于“意狠”了。
寶玉得知金釧兒的死訊則是深深悔恨、卻又無可奈何。寶玉在無人之處設(shè)香爐祭奠,將這份愧疚深埋心底,多次向玉釧兒示好補償。
后期,王夫人還聽信王善保家的讒言,下令抄檢大觀園,做主趕出了美仆晴雯,任憑寶玉的求告而無動于衷,這也進一步地對寶玉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寶玉了悟后出走賈府,難言沒有王夫人意狠的催化因素。

青年守寡,從此心冷
李紈出身書香清流門第,父親是國子監(jiān)祭酒。按今天的話說,李紈可是是京城第一高等學(xué)府校長的女兒。結(jié)合文中描寫也不難看出,李紈的詩書天賦是很高的。作為賈府的青年女性,李紈也位列“金陵十二釵”之一。
然而命運何其不幸,由于青年守寡,李紈過早地壓抑自己作為一個正常人交往的需求,成日深居簡出,只是以撫育遺腹子賈蘭為己任。李紈滿眼滿心都是賈蘭,唯盼賈蘭高中科舉,將來為官做宰,自己受封誥命夫人,才算混出頭了。

李紈的“心冷”由旁人的評價可見一斑。比如,65回尤二姐問話,借仆人興兒之口,直接點明了李紈是個好脾氣的“活菩薩”,作為寡婦只知清凈守節(jié)。
抄檢大觀園前后,李紈更是不聞不問,仿佛事不關(guān)己。我們不禁發(fā)一身冷汗,賈府樹倒萎靡之日,李紈恐怕同樣見死不救。
盡管《紅樓夢》后六十回已經(jīng)失傳,我們通過判詞仍然可以得知,李紈最終應(yīng)該是得償所愿,賈蘭高中皇榜,自己也受封誥命、立牌坊。然而,曹雪芹批判地諷刺李紈是“枉與他人作笑談”,在封建桎梏中為了得到虛名,白白消磨了自己的一生。

千紅一哭,萬艷同悲
說到底,我們也并不是要譴責(zé)王夫人和李紈!都t樓夢》的精髓就在于對所有人都抱有同情和悲憫之心。封建社會是“吃人”的,女孩子們的異化實在值得惋惜。
王夫人和李紈不過是被封建社會裹挾著物化了自己、也物化了子女親人和仆從。
王夫人吃齋念佛,是個“佛爺”,卻殺伐果斷,可見其意狠;李紈不問世事,是個“活菩薩”,在風(fēng)雨飄搖中也高高掛起,卻一心撲在賈蘭的前途上,可見其心冷。不過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