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紅樓夢》里最沉得住氣的婦人,逐客令都趕不走
《紅樓夢》第四回,作為四大家族中“珍珠如土金如鐵”的薛家進了賈府,關于進京,薛家的理由是:其一、送寶釵進京待選;其二、為了探親;其三、報銷舊賬?墒侨苏f“投親不若住店”,薛家一來不缺錢,二來明明在京有自己的房子,為何還是住進了賈府?而且一住就不肯走了,甚至在賈府下了逐客令后仍裝傻充愣,不愿搬走,是什么原因?
對于薛家進京的理由,我們先來分析一下:
對于送寶釵進京待選,書中已稱過:除聘選妃嬪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親名達部,以備選為公主、郡主入學陪侍,”也就是說,寶釵僅僅需要報名到都就可以,不需要親自到場,所以這一理由并不成立。至于報銷舊賬,一般需要的時日不長,可以跟探親一起進行。

但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事情,薛家完全可以住店,但薛家沒有,而不住自己家房舍是因為打掃需要時間,但是薛家住進梨香院就不需要另外打掃嗎?而且薛姨媽住下后,賈母作為主人托人來吩咐薛姨媽多住幾日,薛姨媽謝過后,又私與王夫人說明:“一應日費供給一概免卻,方是處常之法!。這話很有意味啊,處常之法就是不打算搬走的意思了,而薛姨媽為何又要私下與王夫人說?是否兩人此前就有什么計劃?
在第三回黛玉進府后,第二天過王夫人房里時,正好遇到王夫人與王熙鳳拆王子騰的來信,告訴姑侄倆薛蟠打死了人正在應天府審理。那么從薛蟠打死人到他進賈府,歷時有多久?很多人因為第三回黛玉進府,第四回寶釵進府,便以為兩人是前腳后腳到的,實則不然。

在第二十回,寶玉與黛玉吵架和好后,寶玉道:
“……你先來,咱們兩個一桌吃,一床睡,長的這么大了,他是才來的,豈有個為他疏你的?”
也就是黛玉進府后起碼一兩年,薛家才進府的,但是黛玉進府第二天薛蟠就在應天府打死了人?梢晕覀兛梢酝扑,從薛蟠打死人到進賈府,中間隔了一兩年的時間。
那么這么長的時間,會發(fā)生了多少事?別的不敢說,但可以肯定兩件事:
第一,薛家忙于應付人命官司,家中的生意早已消耗,甚至已經(jīng)敗落。
第二,寶釵的選秀結果已經(jīng)出來,她落選了。

對于第一種,薛家只能進京投靠王家或者賈家,以求重振旗鼓,當然還能掩蓋家道敗落的景象。而對于第二種,寶釵此番落選,必然沒有卷土重來的機會,她只能找個有權有勢的婆家,放眼望去,還有誰比賈寶玉更合適?“金玉良緣”就此騰空出世。我們可以想象在這段時間里,王夫人與薛姨媽會經(jīng)常有書信往來,兩人對“金玉良緣”有高度的默契,所以薛姨媽一家不聲不響進府是有原因的,兩姐妹聯(lián)系了這么久,王夫人早知道薛姨**進府時間,所以沒有訝異,但對于王夫人以外的人都是很突然的。

薛家進府后,“金玉良緣”就在賈府流傳開來,所以寶釵見到寶玉都想躲著些,覺得難為情。關于這“金玉良緣”,到底真是和尚說的還是薛姨媽說的?在三十四回,寶玉被打后薛蟠被薛家母女懷疑他告的狀引起的,薛蟠氣急敗壞下說道:
“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鬧,我早知道你的心了。從先媽和我說,你這金要揀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見寶玉有那勞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動護著他”。
如果這段“金玉良緣”是賴頭和尚說的,薛蟠大抵會說“賴頭和尚說過”,而不是“媽和我說”,所以可以肯定,這是薛姨媽制造的謠言,意欲攀上賈家這門親事。

薛家進府后,除了薛姨媽極力安利“金玉良緣”,還有一個暗中推波助瀾人,就是寶釵的丫頭金鶯兒。此丫頭一逮住機會就給寶玉暗示,第一次是在梨香院,有意提出寶釵金鎖上的字,引發(fā)寶玉的興趣,想借此讓寶玉認為兩人冥冥中有注定。第二次是寶玉被打后,金鶯兒又私下與寶玉談起寶釵那些“別人不知道的好處”。
對此,我想作者應該是比較反感的,畢竟有詩云:“打起黃鶯兒,莫使樹上啼”,金鶯兒處心積慮的給寶玉暗示,不正像一只嘰嘰喳喳的鶯兒嗎?
正因為沖著“金玉良緣”而來,所以薛姨媽當時才會有了長住的打算。在元春省親前,梨香院被用于十二位優(yōu)伶居住,賈府如此豪門貴族,難道騰不出一間合適的房屋給十二位女孩用嗎?肯定沒有,我想這正是賈府,確卻來說是賈母下的逐客令,但薛姨媽沒有被打倒,你讓我住哪就住哪,就是不搬走。

“金玉良緣”被推到高潮是元妃端午節(jié)賜禮一節(jié),在元春賜禮中,寶玉與寶釵的禮物完全一致,黛玉則與賈府三春一致。對此賈母便坐不住了,借著清虛觀打礁進行一次狠狠地反擊,暫時壓住了勢頭。
當然,最后黛玉淚盡而亡,“金玉良緣”最終得果,卻也不過是“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癡。”,在日復一日的等待寶玉中蹉跎了青春。想起薛姨媽此前的種種用心良苦,真真令人倍感唏噓。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