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怎樣綜合評價王夫人這個人?
王夫人是《紅樓夢》中一個極其復雜、充滿矛盾且引發(fā)巨大爭議的人物。她并非簡單的“善”或“惡”的標簽可以概括,而是一個在封建禮教和家族利益網中掙扎、既有慈母之心又有雷霆手段的悲劇性貴婦。要綜合評價她,需要從多個維度進行剖析。
在公眾面前,王夫人努力維持著一個符合封建標準的貴婦人形象:
虔誠的佛教徒:她常年吃齋念佛,給人以慈悲、寬厚的印象。
孝順的兒媳:對賈母表面上恭敬順從,盡管內心常有不滿。
高貴的出身:來自“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的王家,是四大家族聯姻的關鍵人物。
這個表象是她立足賈府的根基,也是她自我認知的一部分。

然而,她的行為常常與她“念佛”的表象形成尖銳對比,暴露出其性格的核心矛盾。
1、作為母親:深藏的母愛與可怖的控制欲
對賈寶玉:她的愛是窒息式的。寶玉是她“后半生的依靠”,是她全部的希望。這種愛導致了她極端的保護欲和控制欲。她驅逐任何可能“帶壞”寶玉的年輕女性(晴雯、金釧兒、四兒等),本質上是為了清除兒子成長路徑上她無法掌控的“誘惑”和“威脅”。這種愛,對寶玉而言是一種沉重的精神枷鎖。
對賈珠:早逝的長子賈珠是她心中永遠的痛。李紈和賈蘭的孤兒寡母處境,也反襯出她作為母親對“成才”兒子的眷戀與對“不肖”兒子的焦慮。
2、作為主母:理家的責任與無情的鎮(zhèn)壓
理家能力:她實際上榮國府的內務掌權者(雖交由王熙鳳執(zhí)行)。她并非無能,在查抄大觀園等事件中展現出果決甚至冷酷的手腕。她的目標是維護家族的秩序和體面。
冷酷無情的一面:
金釧兒之死:因一句玩笑話,她一巴掌將服侍自己多年的丫鬟攆走,間接導致金釧兒投井自殺。事后她雖有幾滴眼淚,但更多的是為自己“造孽”的悔過,而非對金釧兒生命的痛惜。
晴雯之死:僅因晴雯“眉眼像黛玉”,生了“一副輕狂樣”,就在病中將其從炕上拉下,攆出大觀園,致其凄慘死去。這是她對寶玉身邊“狐媚子”的清洗,也隱含了對黛玉的不喜。
查抄大觀園:這是她維護禮教和自身權威的巔峰之舉,手段激烈,雷厲風行,導致司棋、入畫等被逐,極大地破壞了大觀園的純凈與和諧。

要公允地評價王夫人,必須將她置于其所在的封建時代背景中。
1、她是封建禮教的忠實衛(wèi)道士
她的一切行為,無論多么冷酷,其內在邏輯都是維護封建社會的倫理綱常。她認為年輕男女的私情是“丑禍”,伶牙俐齒、容貌出眾的女子是“妖精”,會禍亂家族。她不是在作惡,而是在她認定的道德框架內“行善”——即清除一切可能危害家族秩序和兒子前程的“不安定因素”。
2、她自身也是封建制度的犧牲品
婚姻的悲。赫煞蛸Z政與她感情淡漠,妾室趙姨娘不斷挑釁,她的婚姻生活并無幸?裳浴
情感的壓抑:長子的早逝、次子的“不肖”,讓她長期處于焦慮和恐懼之中。她吃齋念佛,某種程度上也是在這種壓抑生活中尋求精神寄托和內心平靜。
認知的局限:她無法理解寶玉和女兒們的精神世界。她用自己信奉的那套價值觀去“愛”他們,結果卻成了他們痛苦的根源。她是一個可恨、可悲又可憐的人。
3、一個不成熟的“政治家”
她有維護家族利益的自覺,但缺乏遠見和智慧。她的手段簡單粗暴,只會“堵”而不會“疏”。查抄大觀園看似雷厲風行,實則是一場內耗,加速了家族的離心離析。與賈母的寬仁、王熙鳳的機變相比,她的管理方式顯得僵化和短視。
結論:王夫人是一個立體而真實的悲劇人物。
從現代視角看,她是迫害晴雯、金釧兒等無辜少女的“劊子手”,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母親。
從歷史視角看,她是封建社會中一個恪守禮法、以家族利益為最高準則的貴婦,她的行為是那個時代的產物。
從文學視角看,她是曹雪芹塑造的又一個“薄命司”中的女子。她的可恨之處,恰恰源于她所處環(huán)境的可悲。她用自己的方式奮力掙扎,卻不可避免地成為壓垮下一代、也壓垮自己的巨石之一。
總而言之,王夫人是《紅樓夢》中一個極具深度的人物。她完美地詮釋了何為“慈悲其外,冷酷其內”,也深刻地揭示了在封建禮教的枷鎖下,無論是施害者還是受害者,無人能夠幸免于悲劇的命運主題。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