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2011年,青海畫家耗費4000萬辦婚禮,娶小28歲非洲姑娘,后來如何
2011年10月30日,北京溫都水城康熙行宮,一場盛大的中式結婚慶典。
這場婚禮是畫家楊彥舉辦的,彼時他已經(jīng)52歲,迎娶了非洲24歲的姑娘愛達。
楊彥用中式最高的婚禮規(guī)格,把愛達用16座抬花轎娶進門。

非洲姑娘頭戴鳳冠、身穿霞帳,在眾親友的注視之下,嫁給了愛情。
據(jù)說,楊彥為了這場象征著愛情的婚禮,邀請了5萬人參加,前后共花費了4000萬。
而他跟妻子相識不到幾天,就一眼定情,愛達也愿意跟著他到他鄉(xiāng)定居。
婚后他們甜蜜如初,潑墨執(zhí)筆、舉案齊眉,仿佛語言不通的他們,眉目之間便可傳情。

但是他們之間的年紀相差28歲,真的能做到“白首不相離”嗎?
1958年,楊彥出生在青海西寧的普通家庭中,好在他的舅舅馬福偉是當?shù)匾幻嫾摇?/div>










在舅舅的刻意培養(yǎng)之下,楊彥從小就對畫畫有興趣,還展現(xiàn)了很高的天賦,6歲那年就臨摹了《芥子園畫譜》。
《芥子園畫譜》出版了300多年,很多名家都把它當成進修的范本,不管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這本畫譜都能從筆墨技法,乃至章法布局提供解決的方案。
所以,當楊彥展現(xiàn)了那么高的藝術天賦,楊家父母和舅舅一下子就感覺,這個小孩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楊彥也很努力,一放學就往舅舅家跑,學習畫畫,長此以往到成年時,他已經(jīng)有實力當一個職業(yè)畫家了。

幸運的是,追求技法精進的楊彥,拜在了華拓門下,后來又得到了李大千弟子李可染的指點。
不到幾年時間的時候,楊彥在畫壇名聲鵲起,很多作品被收編進“作品集”,而他創(chuàng)作的《生命的律動·海洋系列》,上見各大報紙,連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都對楊彥進行采訪。
1991年,海洋系列第十一號作品更是被中國畫研究院收藏,彼時的他才33歲。
楊彥的創(chuàng)作風格多變,前期他是畫壇怪才,隨著他年紀稍長,外貌和性格都略像張大千,業(yè)界便稱他為“當代張大千”。

更為重要的是,國內(nèi)外很熱衷于收藏他的作品。當他游覽黃山后,創(chuàng)作了《黃山賦》,這系列的畫作在拍賣會拍出了6600萬的高價。
楊彥熱衷于創(chuàng)作,當年奔波在外,采風、拜訪,唯獨在感情這一塊,他抱著寧缺毋濫的想法,絕對不湊合。
即使在父母的催促之下,楊彥也不慌不忙地創(chuàng)作,漸漸地,他成為了一個大齡青年,雖有名利在身,卻無妻兒作伴。
2001年秋天,楊彥到北京去看望朋友張二苗,張二苗也喜歡藝術,家中有著很多收藏。

兩人在交談之際,楊彥從桌上看到了一個非洲雕塑:一位少女的發(fā)型編織垂后,但眼睛卻十分特別,仿佛暗藏秋波,楚楚動人。
看到了這個藝術品,楊彥突然心中冒出了情愫:要娶這個少女為妻。
他向張二苗討要雕刻,張二苗不愿給,楊彥不甘心地說:“沒準我真的能娶一個真的呢!
也是從這一刻起,楊彥心中沉睡的愛與浪漫被激活了,他信心滿滿地說:“我相信她真實地生活在地球村,總有一天,我能與她牽手。”
接下里的10年時間,楊彥開啟了自己千里尋愛的旅程,去過很多國家,凡有黑人少女的地方,定有楊彥的駐足之處。
可惜的是,楊彥癡情于雕塑少女,卻一直沒有尋找到夢中情人。
在友人的介紹之下,世界小姐非洲賽區(qū)總冠軍瑪利亞,來到了楊彥的身邊。
楊彥看她的外貌與心中的設想大致符合,便在接觸不久后,就吐露了自己的心思。
而瑪利亞只是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楊彥的藝術修為感興趣,絕沒有其他心思,為了不讓感情有再進一步的機會,瑪利亞開口叫了楊彥一聲“爸爸”。
聽到這兩個字后,楊彥心中徹底咯噔了一下,雕塑少女的美夢付諸東流了。
瑪利亞沒有就此撒手而歸,她邀請楊彥去她的家鄉(xiāng)塞拉利昂,沒準在哪兒能碰到真名天女。
2011年,楊彥和瑪利亞踏上了非洲的旅程,在體育館參加節(jié)日活動時,長冉白須和皮膚顯白的楊彥惹起了眾人的注意。

楊彥也在人群中,看到了身姿曼妙,舞姿卓絕的愛達。
愛達對楊彥感到好奇,便走過去跟楊彥打了一聲招呼,可她低著頭,在見到楊彥的那一刻才抬頭。
楊彥看到愛達的長睫毛中,夾雜著幾根金色睫毛,瞬間被愛達的容貌與靦腆折服,認定了她就是非洲少女雕塑的真人版。
當天下午,楊彥就約愛達見面,友人在中間充當翻譯,那時,愛達還是一個大四的學生,能歌善舞的她已經(jīng)拍了三部電影。

巧的是,酒店的大廳正在播放鄧麗君的《小城故事》,楊彥和愛達就小聲哼了起來。
楊彥把自己10年來的千里尋愛說了一遍,當場就對愛達說:“我已經(jīng)默默愛了你10年!
愛達感受到楊彥身上輻射出來的慈愛、激情和超脫,在楊彥的真情流露之下,愛達欣喜不已,說:“天哪,我被愛情俘虜了。”

他們一眼定情。在塞拉利昂的幾天里,楊彥拜訪了愛達的父母,她的爸爸是大學校長,媽媽在銀行工作。
楊彥把自己的職業(yè)、經(jīng)歷、10年尋愛旅程,以文字的方式寫在幾張紙上,作為特別的見面禮交給了愛達的父母。
等他們父母了解了楊彥的背景后,發(fā)現(xiàn)楊彥人品藝德俱佳,便同意他們交往結婚,在塞拉利昂舉辦了簡單的婚禮。

同年6月,楊彥問愛達,要不要跟我一起回中國。沒想到愛達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回國后,這樁婚事遭到了眾人的反對,他們都勸楊彥三思而后行。
在塞拉利昂時,就有華人建議楊彥,千萬不要結婚,根據(jù)他們的了解,一旦結婚,對方的家里所有人都要管,娶的是一大家子,連對方家里的小羊出生,姑爺也要負責。
不過在愛達的眼里,這些都是偏見,更何況,他們是真愛。
在經(jīng)過了4個多月的籌劃,一場盛大的4000萬婚禮在北京舉行。
婚后,愛達懷孕,婆婆為了讓愛達在北京感受到親情,她特地去跟酒店的黑人大廚,學做非洲美食。

一年后,他們的混血兒子楊和平出生。有了孩子,眾人這才知道,楊彥是認真的。
老來得子的楊彥,心中十分開心,孩子給他提供了很多創(chuàng)作靈感和激情,并且妻子也在旁邊研磨,有時候也會跟楊彥學習拈弄筆墨、學普通話。
不久后,愛達可以用普通話跟丈夫交流了,創(chuàng)作的作品《紅梅贊》也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
有時候,楊彥會帶著一家三口,出現(xiàn)在訪談節(jié)目里,從這些節(jié)目中可以了解到,他們一家三口真是過得十分幸福美滿。

而且,當楊彥去外地出席活動時,愛達就會給楊彥編胡子這種形式,來表達陪伴。
當主持人了解了這個信息后,愛達在節(jié)目現(xiàn)場就給楊彥編起了辮子。
他們展現(xiàn)出來的幸福生活,在外人的眼里,語言不通、風俗不同都不是問題,相差28歲的跨國戀、忘年戀,在他們這里仿佛有了最好的證明。
但是慢慢地,他們不再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直到2018年,一眾記者蜂擁而至終南山凈業(yè)寺,人們這才知道,60歲的楊彥皈依佛門了。
楊彥面對為什么要選擇剃度出家,他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只是為了智慧。”

原來早在20多年前,楊彥跟妙湛和尚有緣,兩人常常在一起探討佛法,妙湛和尚還給楊彥起了法名本琦,而楊彥也會把佛理融入畫作之中。
皈依佛門后,楊彥對于生活的吃穿用度要親力親為,洗衣刷碗掃地,跟過去的生活有著截然不同,楊彥卻說:“這是放下自我一個最便捷的方法和訓練。”
同時,楊彥也沒有放棄藝術創(chuàng)作,每天會在不同的載體上抄經(jīng),甚至還會云游四方,創(chuàng)造了很多經(jīng)典的畫作。
他前往吐魯番、海南島、戈壁灘、沙漠等地,在天山、紅河谷等地創(chuàng)作《法顯西行圖》。

如今,只有出家人釋大覺,曾經(jīng)其樂融融、幸福滿滿的一家三口消失了。
對于楊彥的出家,有人說他是為了追求藝術的創(chuàng)作,也有人說他看破了紅塵皈依佛門,也有人說,可能是家庭原因,愛情不再,才選擇了出家。
如今,釋大覺孤零零地在寺廟里參悟佛法,就像11年前,他孤身前往非洲,帶回24歲的愛達一樣。
但不管是楊彥還是釋大覺,對于畫家來說,只是生活發(fā)生了變化,他除了讀經(jīng)撞鐘之外,便是潑墨繪畫。
而關于非洲姑娘愛達和兒子楊和平的消息,可能藏于釋大覺的心中,藏于凈業(yè)寺的鐘鐘塵埃之中,也可能藏于畫作之中..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