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每個人小時候,皆聽過“三顧茅廬”的故事吧,當年劉備聽聞諸葛亮的名號,想要招募他,3次前往隆中拜訪,最終用誠意打動他,使得諸葛亮輔佐他,也正是劉備求賢若渴的精神,使得之后,輔佐后主劉禪時,一心憂國,殫精竭慮,寫出著名的《出師表》,傳頌千古。
除此之外,他還發(fā)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杜甫曾作詩,贊嘆他曰:“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朱元璋也說:“若諸葛孔明……文武兼資,難概以一律”。
上述所講的內(nèi)容,讓我們看到諸葛亮的智慧和才華,實際上,當代很少有人知道,諸葛亮還是一位書法高手,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本身就是書法,逐步完善、成熟的時期,他飽讀詩書,天資卓越,修養(yǎng)十分深厚,學(xué)習(xí)書法時,自然領(lǐng)悟的更加深刻,從小練字,臨摹前人篆隸、章草等。
南朝梁陶弘景,頗為善書,曾撰寫一本《刀劍錄》,卷內(nèi)寫道:“蜀章武元年辛丑(221年),采金牛山鐵,鑄八鐵劍,各長三尺六寸,……并是孔明書作風角處所”,虞荔《古鼎錄》也記載:“諸葛亮殺王雙,還定軍山,鑄一鼎,埋于漢川,其文曰:定軍鼎。又作八陣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書!
諸葛亮多次為蜀漢禮器題銘,采用篆隸之體,筆勢醇厚古拙、雄健洞達,極具剛強氣魄,如周越所言:“蜀先主嘗作三鼎,皆武侯篆隸八分,極其工妙”,當時的善書者,除了精通碑刻、篆隸,彼時草書已經(jīng)出現(xiàn),眾人學(xué)書時,對其臨學(xué)也是頗為深入。
就像諸葛亮,也擅寫草書,《宣和書譜》記載:諸葛亮“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世得其遺跡,必珍玩之”。又說:“今御府所藏草書一:《遠涉帖》”,這幅《遠涉帖》乃是諸葛亮罕見的傳世書跡,區(qū)區(qū)27字,卻令人白覽不膩。
采用章草寫就,筆畫圓轉(zhuǎn)醇和,字體大多外圓內(nèi)方,既有草書的暢意、流動之感,還不乏立體效果,筆筆筋骨醇厚,質(zhì)感高級,不夸張的說,如此高妙的水平,不遜于專業(yè)書法家,當年“書圣”王羲之,都曾臨摹此帖,目前尚有他的摹本傳世,《玉堂嘉話》、《秋澗先生文集》等均曾著錄。
您對諸葛亮?xí)ㄓ泻我娊,歡迎評論區(qū)留言討論!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