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欣賞是一門難度很高的雅學,面對一副書法作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多數(shù)人不知所云,但書法欣賞仍有其基本規(guī)律可循,亦非“玄學”之術。筆者以為,欣賞書法是欣賞者在人腦中“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因此,必先“識形”,次而“賞質(zhì)”,再而“寄情”,三步逐行,漸入佳境。
第一境 識形
書法是線條形象的藝術,“形”有三要素。賞得“三要素”則入第一境。
一曰形式完整。書法以條幅、中堂、橫披、匾額、斗方、扇面、對聯(lián)、尺牘、手卷、頁冊、題畫等格式最為經(jīng)典。書法的色彩以白紙、墨字、紅印組合最為耐看。一幅完整的書法作品以正文、題款、印章構(gòu)成最為普遍。章法是書法藝術欣賞的總體觀。通篇結(jié)構(gòu),引領管帶,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各盡意態(tài),氣運流動,起伏隨勢,筆毫捻轉(zhuǎn),巧布虛陣,寓情寄意,都是章法的組成部分。當你站在這樣一幅法不越于理,妙不超乎真的作品面前,真會讓你陶醉神往。
二曰書體特點。書體以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魏體、章草、行草等最為常見。每一種書體的結(jié)體原則不同。所呈現(xiàn)的美也不同,符合書體的結(jié)體原則,疏密有致
三曰筆法多變,筆法是書法的基本之法,千百年來歷代的書法家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用筆的技法,極大的豐富了書法的表現(xiàn)力,好的書法作品筆法到位,豐富多彩同中有異,千姿百態(tài)。
書法不同于寫字。書法要講究“法度”,“合法”才能“質(zhì)美”。其“法”有四。賞得“四法”則入第二境。
第二境“賞質(zhì)”
一曰字法。字乃書法之根本。聚點畫而成字,點畫之間應當“平衡對稱,對比和諧,主次得宜,疏密適度,多樣統(tǒng)一。”
二曰筆法。用筆貴在因體而變、穩(wěn)實豐富;中側(cè)(鋒)互換,方圓相間,法出有源;筆力遒勁、力透紙背。
三曰章法。章法即整幅書法作品的“布白”。它講究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以筆勢連綿,氣脈暢通、節(jié)奏分明,若如“行云流水”。即所謂“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計白當黑,奇趣乃生”。
四曰墨法。墨有六彩之說,即“濃、淡,枯、濕,燥、潤”。若能“帶燥方潤,將濃遂枯”,則可達到“無聲而樂的和諧”,“五光十色的神采”,“灑筆以成酣歌,和墨以籍談笑”的境地。
第三境 寄情
“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傊唬缙淙硕选保▌⑽踺d語)。書法的目的是“暢寄幽情”。書法藝術的最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氣質(zhì)的一種抽象體現(xiàn)與表露。欣賞書法不僅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點畫、章法的精巧,而是要看作者的精神、胸襟、氣質(zhì)修養(yǎng)。因此,欣賞書法的最高境界是通過書法作品與書法家“對話,交流”。而賞得此境需要賞者“見智”、“見性”,悟得書法之“出法”、“神韻”、“格調(diào)”之妙理。
一曰出法,有個人的書法特點。卓越的書法家總是善于在嚴格的傳統(tǒng)法度之中自由馳騁并施展其獨特的創(chuàng)造才能。因此,他們往往任情姿性,縱筆所如,使人看出他們的“無拘無束”,而又不流于“荒誕狂怪”;既有“先圣”的遺風,又有自己的“圣地”,法古而不呢古,即所謂“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放豪之外”。
二曰神韻。書法的神韻是指于書法作品中 ,神韻是書法作品透過筆墨傳遞的一種耳目一新神情與韻味,使人得到美的享受與愉悅,得到藝術欣賞的共鳴。凡書法之大家的書法作品無不顯出英姿勃發(fā)的奪人氣勢,蘊藏著一股生氣勃勃的活力,富含著一種令人玩味的情趣,放射著一種奪目的光彩,如一位大歌唱家一登臺,雖一人已懾服萬千觀眾,如一位大英雄出征,雖千軍萬馬,不怒而威,勇冠三軍,神韻之于書法如書之魂魄,魂魄失,書法作品就會黯然失色,流入平庸,魂魄存,墨色異彩紛呈,筆畫情趣頓生,作品散發(fā)出生命勃發(fā)的活力
三曰格調(diào),指不同書家或不同作品的藝術特點的綜合表現(xiàn)。書法的格調(diào)高雅,是書法作品的至境,高雅與低俗是對應的,取法其上得其中,取法其中得其下。格調(diào)高雅,陽春白雪才符合書法審美原則。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6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