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xù),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第10篇:
排比鋪張?zhí)匾煌,藩籬如此亦區(qū)區(qū)。
少陵自有連城璧,爭奈微之識碔砆。
今天,元好問提到的是唐朝詩壇的一位大佬:杜甫。雖然他在生前并沒有很高的地位,但在去世以后,卻獲得了詩圣的名聲。這件事不得不提一下元稹的功勞。
不過,元好問對于元稹卻有點偏頗。
先從最后一句說起。
微之,指中唐詩人元稹。杜甫去世過了43年,其孫杜嗣業(yè)找到元稹寫了《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杜甫在詩壇的地位漸漸提高。
元稹的《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是一篇墓志銘,其中不僅僅寫了杜甫的生平介紹,更重要的是,元稹闡述了自己詩論觀點,并且對于杜甫的貢獻持肯定態(tài)度。
不過,元好問卻說:爭奈微之識碔砆。
碔砆,亦作"珷玞",又作"碔玞"。元好問評價元稹,說他看錯了杜甫。為什么這樣說呢?
二、少陵自有連城璧杜甫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并且自號少陵野老。少陵,指杜甫。
元好問說,杜甫其實是有價值連城的寶玉的。然而,元稹卻只是看杜甫手中的石頭(碔砆)。
意思是,杜甫詩作中,最珍貴的地方,元稹沒有看到。元稹看到杜甫詩中的東西,并不是杜甫最有價值的。
元好問所說的碔砆,是指杜詩的哪一部分呢?
我們在回來看元好問這首詩的前兩句:排比鋪張?zhí)匾煌荆h如此亦區(qū)區(qū)
特,只是。排比鋪張僅僅是其中一種手法而已。杜甫詩中的排比鋪張,說的是什么?我們要從《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中找找答案:
時山東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余觀其壯浪縱恣,擺去拘束,模寫物象,及樂府歌詩,誠亦差肩于子美矣。
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shù)百,詞氣豪邁而風調(diào)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
在這一段文字中,元稹對于李白杜甫進行了比較。元稹說,李白在樂府歌詩(古體詩)方面,可以與杜甫差肩(比肩,水平相當)。
但是在其他方面,李白差一點。其他方面指: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即元好問詩中的“排比鋪張”。這是指律詩的創(chuàng)作。
我們知道,李白雖然也格體兼做,但是他的七律僅僅傳下來幾首, 五言雖然多,不過有不少不完全符合格律的要求。
至于“大或千言,次猶數(shù)百,屬對律切”,則是指排律。在這方面,李白的作品更少。
元稹以此為標準,認為李白不如杜甫。
排比鋪張?zhí)匾煌,藩籬如此亦區(qū)區(qū)。元好問說,排律僅僅是一個方面,元稹如果把這個作為評判的標準,格局就太小了。
杜甫真正的價值,元稹沒有看到(少陵自有連城璧),只是把石頭看作寶玉而已(爭奈微之識碔砆)。
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分了兩部分,重要的部分在“序”中,這一部分表達了元稹的詩論觀。
老街賞讀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寫道了第十首,可以看出,元好問所寫,其實繼承了元稹的觀點,他們兩位是同一陣線的人。例如元稹同樣推崇詩騷以及建安詩歌,他寫道:
仲尼緝合選練,取其干預(yù)教化之尤者三百,其馀無聞焉。騷人作而怨憤之態(tài)繁,然猶去風雅日近,尚相比擬。
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戰(zhàn)。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故其遒壯抑揚怨哀悲離之作,尤極于古。
對于南朝詩歌,特別是梁陳時期,則提出了批評:
晉世風概稍存。宋、齊之間,教失根本,士以簡慢歙習舒徐相尚,文章以風容色澤放曠精清為高。蓋吟寫性靈,流連光景之文也,意義格力無取焉。
陵遲至于梁、陳,淫艷刻飾、佻巧小碎之詞劇,又宋、齊之所不取也。
對于唐朝初期,受到齊梁風氣的影響,其觀點也和元好問一樣,元好問第8首寫道:
沈宋橫馳翰墨場,風流初不廢齊梁。
元稹則說:
唐興,官學大振。歷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wěn)順聲勢,謂之為律詩。由是而后,文變之體極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遺近,務(wù)華者去實;效齊、梁則不逮于魏、晉,工樂府則力屈于五言;律切則骨格不存,閑暇則纖濃莫備。
關(guān)于杜甫的價值,元稹則不吝贊美之詞:
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使仲尼考鍛其旨要,尚不知貴其多乎哉。茍以為能所不能,無可不可,則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
元稹說杜甫有沈宋、蘇李、曹劉、顏謝、徐庾眾家之長, 乃有史以來的唯一存在。這段文字的后面,就是元稹評價李杜的話,本文第三部分已經(jīng)引用過,不再贅述。
元好問的這首詩,是對于元稹的批評,認為他不認識杜甫真正的價值。
如果讀過《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難免懷疑元好問是不是對元稹有偏見,或者元好問沒有看到墓志銘的全部內(nèi)容。
元稹認為杜甫是集眾人之長者,無論古體、近體、寫景、抒情、現(xiàn)實,他在文中提到的“眾人”,已經(jīng)是各種風格的佼佼者了。
二位元姓詩人,其實論詩觀點是一致的,為何小元要誤解老元呢?
@老街味道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09,斗靡夸多費覽觀,陸文猶恨冗于潘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