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心選,你放心看, 精英文摘,更多精彩。
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轉載請注明。編輯公眾號:精英文摘 ID:jywz01
作者:陳丹青
來源:摘自《教養(yǎng)與人文》
我今天講課的題目叫“人文與教養(yǎng)”,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國民的教養(yǎng),是慢慢養(yǎng)成的;一是你失去教養(yǎng),是歷史慢慢形成的。我特別注意后者:幾十年來,是什么原因,使我們一些國民失去了教養(yǎng),而且是起碼的教養(yǎng)?“人文”,指的是整體狀況,我可以說:在座所有同學的人文狀況怎樣怎樣,但我不能說:你這個人的“人文”有問題,這話是空的;但“教養(yǎng)”指的是私人狀況,很具體,涉及每個人。
這些年我主要給藝術學生講演,從來沒跟非藝術專業(yè)的軍人、醫(yī)生交流過。主辦方讓我講講“人文”,我很茫然。人文是大話題,容易空。
與軍人的淵源……
講什么呢?我跟軍人有淵源。我的爺爺是國民黨軍人,黃埔軍校第七期畢業(yè),參加過抗日,也參加過“剿共”,在淮海戰(zhàn)役打了敗仗,被俘虜了。他屬于邱清泉兵團,打敗他的呢,是解放軍二野還是三野,我忘了,但其中有個軍人后來成為我的岳父。我的岳父,山東人,打打打,一路打到南京,打到上海,因為懂點文化――原來是中學老師――就做了工程兵參謀長,好像是這樣一個職位。
淮海戰(zhàn)役包圍過邱清泉部,所以當年我爺爺敗給我岳父。爺爺后來逃到老家廣東,共產(chǎn)黨一路打到海南島,他就到臺灣去了。當然,我爺爺從來不可能見到我,我也不可能見到他。直到1989年,我才有機會從紐約到臺灣去看他老人家,當時他已經(jīng)過了80歲了。第二年,我父親作為對臺辦干部,被批準到臺灣,把我爺爺給拽回家鄉(xiāng),得到善待,在那里終老去世了。所以,我跟軍人有這樣一層關系。
我是1982年出國的,對岳父母那個家的印象,全都穿著軍裝。11年后我第一次回國,非常懷舊,拼命找過去的事物。大家可能注意到我現(xiàn)在還背著“軍挎”,我插隊、上學、出國,都背著這樣的包,一直用到現(xiàn)在。我女兒也背一個這樣的包,在紐約跑來跑去――我回中國非常失落,尤其到我岳父家,更失落:都不穿軍裝了,馬路上看到軍人,軍裝和過去完全不同了,就像你們這樣,配肩章之類,帽子樣式全變了。現(xiàn)在對著你們這一代新軍人,我只好一路上拼命想出點新話題。
知青就是沒有知識的青年
我呢,是“文革”一代人,老知青,插隊8年,出國又是“洋插隊”,整整18年――我說我是知青,沒有夸張的意思,什么叫做“知識青年”?就是沒有知識的青年。我的學歷實際上是小學畢業(yè)。1966年“文化大革命”發(fā)生了,之后我勉強上過兩年初中,數(shù)學、語文課都沒有上過,就是參加批斗老師,參加游行,參加勞動,混了兩年就和幾十萬知青到農(nóng)村去了,從此再沒上過學。等到1978年我考上中央美院,已經(jīng)25歲,忽然變成研究生,讓我填寫學歷,我就填小學畢業(yè)。他們說不可以這樣填,你是同等學歷,但我堅持這樣填。結果很有意思,到2000年,我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聘用,又要填學歷,我仍然堅持說:我小學畢業(yè)。表格欄目有個空格,要你填寫誰為你的學歷作證。我犯難了,怎么辦呢,就填了一個領導人的名字。沒有“文革”,我們就會上學。
但我要告訴大家:我不喜歡上學!拔母铩背跗谠迹翰簧蠈W了,鬧革命了,孩子們高興壞了。你們大概不一樣吧,反正我不是個讀書人,叫我講人文,很奇怪的事情。好在市面上現(xiàn)在奇怪的事情非常多,我也來這么小小地奇怪一下子――跑到301醫(yī)院跟諸位碩士生、博士生講所謂“人文”。今天主辦者準備了我這些年寫的所謂的“書”,其中一本叫《多余的素材》,最后一篇文章題目叫做《彼哉》,“彼此”的“彼”,“嗚呼哀哉”的“哉”。
里面寫我遇見一位意大利人,是意大利駐中國商務代表,他推薦我看《四書五經(jīng)》,推薦《論語》的好幾個不同版本,弄得我滿頭出汗,羞愧難言――我是中國人,他是意大利人,我當時四十多歲,他才三十出頭,可是他能夠用中文在各種版本的《論語》上作注解,我很感慨,寫了這么一篇散文。為什么叫做“彼哉”呢?這話的意思,古語就是“他呀”!孔子說起某人,看不起他,就說“彼哉、彼哉”!
我也沒教養(yǎng)……
我呢,就是孔夫子看不起的那個人,沒學問,可是來談“人文”,很諷刺的。我也沒教養(yǎng)。通常所謂“教養(yǎng)”,第一條,總得有禮貌?墒俏业浆F(xiàn)在遇到有些小關節(jié),還是止不住地沒禮貌――我喜歡逛古董店,最近我到羅馬旅游,找到兩條專賣古董的大街,一家一家進去看。有一家進去后,我就埋頭看小雕塑、小文物,然后向一位很有風度的老先生問價錢。問了幾件,老先生都說不賣,我說:“為什么不賣呢?”他就說實話了,他說:“這是我的店,你進來了,不跟我打招呼,就在那里看,然后問我賣不賣,我不賣!蔽液苌倌樇t的,當時臉紅到脖子,非常非常難為情,耳朵都熱了,想起小時候。
我小時候經(jīng)常被大人訓斥,訓斥的理由不是頑皮搗蛋、翻墻砸東西,而是沒禮貌。所謂沒禮貌,不是你不尊敬人,是你不知道尊敬的方式。我相信很多人沒禮貌,并不是這個人不好,實際上是不懂事。你小時候、你年輕時不禮貌、調皮,甚至粗鄙,情有可原,尤其在那么一個粗暴荒涼的時代;可是歲數(shù)大了,今年我虛歲53了,在羅馬,在文藝復興的故國,不經(jīng)意之間,小時候“文革知青”那種沒教養(yǎng),那種粗鄙的人格,就露出來,這位老人把我點醒了。非常小的一件事情?墒撬^教養(yǎng)、所謂禮貌,全看小事情,F(xiàn)在我想咱們可以說下去:今天,我們的所謂“人文”狀況,出了什么問題?我們普遍的教養(yǎng),出了什么問題?
問題很沖突。一方面,在我?guī)资暧洃浿,中國的國運,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么好。大家知道,我們經(jīng)歷過30多年的貧窮、愚昧、政治動亂,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還是非常落后的第三世界國家。可是改革開放20多年,國家強大了,經(jīng)濟增長全球最高,年輕一代越來越知識化、現(xiàn)代化、國際化。我們所有人都無法想象中國能夠達到今天的成就?墒悄,也是因為這二十幾年的經(jīng)濟體制轉型,中國又出現(xiàn)前所未有的大問題,什么問題呢?總括來講,就是全國上下,大家都同意,我們的人文素質發(fā)生很大的問題,大家都不滿意。
“人文”又是一句空話
剛才說了,“人文”是個大題目,容易說空。比方說我們經(jīng)常在各種文本上看到這句話:“我們要發(fā)揚人文精神”。我不會說這句話,這是句大話、空話,就像我們當年一天到晚說“革命精神”之類,F(xiàn)在,從政府到民間,沒有人提“革命”,為什么?因為國家付出了幾十年的代價,知道那是一句空話?墒墙裉煳覀兒鋈灰帷叭宋摹保晕覍Α拔母铩钡挠洃,我會警惕:又是一句空話!“人文”這兩個字,漢語原來沒有的。哪位同學能告訴我什么叫“人文”?
“文人”,我們知道是指所謂“讀書人”,反過來,“人文”是指什么?是什么意思?(臺下某同學回答:“人文是指精神!保┛墒恰熬瘛币彩且痪淇赵,也應該追問――什么叫“精神”?你跳到水里去救一個人的命,是“舍己救人”的“精神”。好的,可是“舍己救人”的“精神”跟“人文”有什么關系?今天要是哪個人干了件善事,我們就說:他這是“人文精神”,挺大一頂帽子――據(jù)我所知,“人文”這兩個字,中國的古文有過,叫做“人文化育”,但并不指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人文”。
“文化”這個詞,古語里也沒有的,是19世紀從日本挪用過來的――大家要知道,我們現(xiàn)在開口說話,有一些詞語是從日本翻譯過來的,日本的西化過程創(chuàng)造了很多新詞匯,比方大家將來出去當干部,“干部”這個詞就是從日本來的,還有“階級”和“階級斗爭”,還有“共產(chǎn)主義”和“社會主義”,等等,全都是日本過來的。包括醫(yī)學上大量詞語,都是日化的西語――“人文”這個詞,實際上最早是從“文藝復興”那里來的,就是我剛去過的那個意大利,文藝復興國。文藝復興以前,漫長的一千多年中世紀,上帝最要緊,人是上帝的仆人,上帝的罪人……到了文藝復興,所謂“人”,所謂“人的價值”,抬起頭來,簡單說,就是世間一切,人最重要。
文藝復興有一件標志性作品,就是米開朗琪羅雕刻的《大衛(wèi)》,全裸體,還有波提切利,畫過“維納斯誕生”,也是全裸體。他們以上帝的名義來畫凡界的人,或者說,以凡界的人的樣子,來畫傳說中的神――人覺醒了,一切以人為本。我們今天所說的“一切以人為本”,實際上是從意大利人文主義那兒借過來的。但“人文”包括的事物太多了。文藝復興是個物理、天文、哲學等大發(fā)明時代,人類忽然跳躍著進步了一次,它泛指所有學科、所有學問,總起來,叫做“人文”,叫做“人文主義”。
按理說,中國經(jīng)過一個多世紀的現(xiàn)代化教育,文藝復興的價值觀和所有學科知識,我們差不多都掌握了,都在傳遞中,為什么我們今天還要來提人文教育?要提人文素質?我回國后一直不明白,什么叫“素質”?都說“這個人素質太差了”,我不太懂,然后又聽到全國在搞人文素質教育,我也不太懂,這句話在我出國前不流行的。素質,也泛指很多內(nèi)涵,但我寧可用比較老的字,叫做“教養(yǎng)”。我知道我既沒知識,又沒教養(yǎng),所以我對沒教養(yǎng)的事情,特別敏感。剛才在羅馬那個例子,我現(xiàn)在正在做老師,這是很丟臉的。
教養(yǎng),是我們中國自己的一句話,源遠流長。這個“養(yǎng)”字,是要時間的,一個孩子養(yǎng)大,一條小狗養(yǎng)大,都要時間。我今天講課的題目叫“人文與教養(yǎng)”,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國民的教養(yǎng),是慢慢養(yǎng)成的;一是你失去教養(yǎng),是歷史慢慢形成的。我特別注意后者:幾十年來,是什么原因,使我們一些國民失去了教養(yǎng),而且是起碼的教養(yǎng)?“人文”,指的是整體狀況,我可以說:在座所有同學的人文狀況怎樣怎樣,但我不能說:你這個人的“人文”有問題,這話是空的;但“教養(yǎng)”指的是私人狀況,很具體,涉及每個人。譬如這位同學有教養(yǎng),那位同學缺乏教養(yǎng)……一個國家整體人文發(fā)生問題,我想,首先是許多個人的教養(yǎng)發(fā)生問題。
很多人都缺乏教養(yǎng),總起來看,很可怕!今年年初我辭職事件被媒體渲染時,電視里公布了我的批評。我說,現(xiàn)在大學的教育,大學培養(yǎng)人,是“有知識、沒文化,有專業(yè)、沒理想”,套用今天這個講題,就是說你有地位、有學位,但你不一定有教養(yǎng)。我們隨時看到很多很有地位的人,比方說教授、官員、社會名流……但你仔細去看,他們未必有教養(yǎng)。我本人的沒教養(yǎng),剛才已經(jīng)是個例子,F(xiàn)在說個別人的例子,是別人對我沒教養(yǎng)
講講別人對我怎么沒教養(yǎng)……
怎么沒教養(yǎng)呢?就是我在學校里走,有人認出來了:“喔,你是陳老師”,跑來跟我說話,這不奇怪?晌矣幸淮卧趲镎瞿,一個儀表堂堂的青年,二十四五歲的樣子,是個研究生,非常帥的小伙子,立刻跑過來站在我后面大聲說:“你是不是陳老師?我是從江西來的,你在江西插過隊,我要跟你照個相!蔽曳浅擂,因為我正在撒尿。他完全不懂應該在外面等我,那樣沒禮貌,不懂得不可以這樣子對一個長輩說話――我的年紀好歹可以當他爹,而且我是老師,還是他尊敬的老師,是他想要合影留念的所謂名人,可是他這樣子跟我說話。
出了廁所,他早已準備好了照相機,把我像人質一樣一把夾住,不由分說就拍照。這種情況我不止一次遇到――雖然并不是每次都在撒尿――但一上來就拍照,拍完就走,然后跟人說,你看!我跟陳老師合影。我們小時候,所有大人都不許我們這樣對待人,可是如今變成大學里司空見慣的事情。不是對我一個人,所有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或必須認識一下的,都這樣,行話叫做“混個臉熟”――這就是沒教養(yǎng)。
講法容易,講教養(yǎng)難!
20世紀90年代有個案例,具體哪年我忘了:美國愛阿華州,一位中國留學生槍殺了他的三個老師,還有他的一個中國同學。當時這是大新聞。他名叫盧剛,在中國是天才班培養(yǎng)的,成績優(yōu)異,很年輕就出國,攻天體學,很尖端的學問。矛盾發(fā)生在哪兒呢?發(fā)生在他和另外一個天才學生,溫州人,農(nóng)村出來的,兩人都在愛阿華州大學修天體學,都師從同樣的導師。但是呢,盧剛沒得到獎學金,另一個同學得到了,盧剛沒得到他要的分數(shù),另一個同學得到了,他忌恨同學,也忌恨老師。他帶了手槍到不同的教室,把幾位老師一個一個打死,很從容,也把那位溫州同學打死,總共打死四個人。當時老師躲在課桌椅底下,懇求他,他很冷靜,一槍打死一個,開車逃走,當然,他很快被抓住了。
事情發(fā)生后,美國非常痛惜,并不是痛惜他開槍殺人,因為美國經(jīng)常發(fā)生校園槍擊案,隔三差五會有報道,這是美國的老問題――美國痛惜什么呢?在全世界研究天體物理方面,一共有6個最頂尖的教授,現(xiàn)在有3個沒了,五六十歲左右,被打死了。在天體學研究中,近百年的累積,現(xiàn)在一半變成空白,失去了重要的研究者。但我要說的是另一個問題。中國正在健全法制,營造司法改進的環(huán)境。但一個國家只有法制是遠遠不夠的。我在美國呆了這么久,親眼看到果然是個法制嚴明的國家,太講法了,講得叫人受不了?墒欠ㄖ撇荒芙鉀Q所有事情,維持一個社會的正常運轉,法制是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人的教養(yǎng),人的行為規(guī)范。問題是,講“法”,很清楚,講教養(yǎng),非常難。
再舉另一個有關教養(yǎng)的例子。梁啟超怎么去世的,大家知道嗎?他死于當年協(xié)和醫(yī)院的醫(yī)療事故:醫(yī)生給他切錯了一個腎,病情惡化,死掉了。這么重要的國師,腎給切錯了,死了?墒橇簡⒊趺凑f?他的第一反應,是請周圍人千萬別跟媒體說,不要公布。他說,中國老百姓剛剛開始相信西醫(yī),還有很多人在觀望,舊觀念還沒轉過來,如果因為我的腎切錯了,社會上知道了,老百姓又會退卻,不信西醫(yī),所以別公布。
大家想想,他是拿自己的命為現(xiàn)代化做犧牲。大家會說,這是他的道德、思想,這是他的精神,可我覺得這是教養(yǎng)。思想、道德是可以學的,可以放在嘴上說的,可是遭遇性命攸關的大節(jié),教養(yǎng)裝不出來。梁啟超知道自己完蛋了,但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性命,這僅僅靠的是思想道德嗎?剛才講到的留學生盧剛案,真正動人的是后面的故事,中國人聽了,簡直匪夷所思。愛阿華區(qū)是個大學區(qū),有將近上千名中國留學生,盧剛案發(fā)生后,全體中國留學生和家屬非常緊張,壓力大極了:我們在別人國家犯了案,殺了人,出門怎么面對美國人?可是就在案發(fā)當天晚上,愛阿華州所有中國留學生家門口都有一封信塞進來,是當?shù)亟烫蒙l(fā)的,大意是說:“請所有中國人不要緊張,不要愧疚,我們都是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請大家一起為死難者祈禱,為兇手祈禱!
中國人安心了,第二天上學、上班,到了學校、公司,又受到美國同學和同事的口頭安慰,然后教堂請中國人,不管你信不信教,都來參加儀式,原諒罪人,超度死者。我們可以想想,這事發(fā)生在我們國家會怎么樣?我相信政府會有理性,不見得失控、失態(tài)。但這里發(fā)生一個問題,就是在一個道德傳統(tǒng)沒有中斷的國家,或者道德傳統(tǒng)嚴重中斷的國家,一旦發(fā)生這種悲劇,你會見證二者的差異。這就要說到所謂人文和教養(yǎng)為什么會失落?道德傳統(tǒng)為什么會中斷?大家知道,“五四運動”對中國今天的影響,是科學與民主,但是另一面影響,我相信比較清醒的知識分子都在反省,今天整個人文狀況發(fā)生問題,有遠因,有近因,遠因是“五四運動”,近因是文化大革命,造成什么后果呢?就是文化斷層,倫理也好,道德也好,我們民族長期傳遞的核心價值觀被中斷了。
“人文”是巨變時代的犧牲品
中斷以后,可以恢復,但傷口留著疤,無法回到原來的樣子。諸位有些是學外科的,人遭了大傷害,一刀下去,縫起來,但縫口會留下,不容易愈合,是不是這樣?文化斷層比肉體破裂可怕得多,后果也嚴重得多!拔逅倪\動”把整個先秦諸子以來的大統(tǒng),基本上給否掉了,但中國要現(xiàn)代化,要轉型,不動這大刀子不行?墒,1919年不可能預見大統(tǒng)被反掉后,對中國是什么影響,我們親眼看到了。這是大話題,我的學識承擔不了,但我把我的認識說出來――近因,“文化大革命”把“五四”傳統(tǒng)也顛覆掉了?傊,那十年,人的問題、社會問題,并不是“文革”結束就解決了,而是在最近幾十年慢慢顯示出來,在各種形態(tài)、各種人群中,由各種新的原因和舊的病根,處處顯示出來――這是真正嚴峻的問題。
我要轉向另外一個話題,就是當我到國外目擊另一種文化生態(tài),我痛感是一個國家的文化,不能出現(xiàn)斷層,出現(xiàn)斷層,這個國家要付很久很久的代價。
比方說,“五四”破掉了孔孟老莊,什么是孔孟老莊?就是一整套辦法、說法,仔仔細細教你怎么處理人和朝廷(當時就是國家)的關系,人和家庭的關系,人和人的關系, 人和生命的關系……這些倫理哲學支撐中國人兩千多年,“五四”以后,1949年以后,尤其“文化大革命”以后,全面崩解。到了我們這幾代人,很難把這些倫理變成我們血液生命里的東西。這些年有人提出來要重修國學、要讀經(jīng)。但是一個大傷疤,你很難恢復到原來的肌體的狀態(tài)。
另外還有佛家和道家。中醫(yī)合理的部分,充滿道家智慧。
道家吸收了《易經(jīng)》,但和《易經(jīng)》不同,《易經(jīng)》最初影響的是儒學,道家有句非常重要的話,叫做“無為”,就是順其自然,一旦你能夠無為,就什么都可以“為”,國家的事情是這樣,個人的事情,包括藝術、醫(yī)學、兵法,都是這樣。西方人比我們尊重國學。老子的《道德經(jīng)》二戰(zhàn)后德國人手一冊,為什么?因為德國“二戰(zhàn)”后目睹國家和歐洲經(jīng)歷空前浩劫,最后發(fā)現(xiàn)中國的古老哲學可以從另一面提供你怎樣認識民族的災難、國家的浩劫、歷史的命運。我和德國人、德國藝術家交談,他們都知道道家,知道老子,高度尊敬。但我們要對國家的歷史有個大的體諒。
為什么古老民族在當代遭遇現(xiàn)代化,必須轉型,必須付出代價,甚至必須拋棄傳統(tǒng),因為那些傳統(tǒng)不再適用新的國家形態(tài),新的人際關系,新的社會結構――所謂“人文”,所謂“教養(yǎng)”,在一個巨變的時代就是這樣作為代價犧牲掉的,直到國家富強到一定程度,我們又回到這個問題,回到“人”的問題,沒法回避。
本文編輯:精英文摘(ID:jywz01),多謝關注!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