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現(xiàn)代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放棄了靈魂中最高貴的東西

孔甲丙
12-28 11:35優(yōu)質(zhì)創(chuàng)作者
所謂高貴的靈魂,就是對自己懷有敬畏之心,尼采如是說。哲學,一直是一門神秘的學科,它不教導(dǎo)人類任何技能,但它卻指導(dǎo)著人類的一切。
尼采,德國著名的哲學家,西方現(xiàn)代哲學的開創(chuàng)者,他的一生如同他的理念一樣,充滿爭議又不斷引人深思,可以說,直至當下,也沒有一個人可以肯定的說,自己能夠讀懂尼采。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作為尼采作品中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其中借主人公查拉圖斯特拉的口將其主要哲學思想告知世人,而這本書也成為后來多位哲學家哲學思想的起源。
在這本書中,尼采有這樣一句話,現(xiàn)代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放棄了靈魂中最高貴的東西,一直被后來者探尋,其實,讀懂了這句話,也就能讀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讀懂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也就能讀懂尼采的主要思想理念。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本書的創(chuàng)作模式效仿圣經(jīng),而其主人公就好像是耶穌,書中主要講述了主人公一個人在山間感悟真理,然后為了拯救愚昧的世人而下山演講,整本書的語言充滿哲理而又富有詩意。
尤其是書中尼采借主人公查拉圖斯特拉的口將自己的主張一一宣述,盡管他不被人理解,他卻始終高昂著頭,這個“他”,既是查拉圖斯特拉,也是尼采。
尼采在這本書中主要宣揚的是權(quán)利意識以及“超人”的概念,權(quán)利意識稍容易理解一點,即他肯定人類在任何時候都應(yīng)該主張自己的權(quán)利,不受任何人任何事的制約,權(quán)利意識強調(diào)的是對自我的認知和看重。

而“超人”這個概念,并非是我們現(xiàn)在普遍意義上的超人,而是一種人類之上的狀態(tài)。
在尼采看來,人類并不是人進化的最終目標,人活于世,還是要依賴于不斷的演進和發(fā)展,就如同數(shù)萬年前,人類是由古人猿進化而來,而“超人”就是人類進化之后所應(yīng)當?shù)竭_的另一種狀態(tài)。
當然,這個觀點或許在如今很多人眼里,依舊是不被理解的,在當時,更是如此,尤其是尼采的“超人”理論的提出,是為了鼓舞當時深受基督教壓迫的普通人的反抗。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百姓深信的是“三綱五!焙汀熬龣(quán)神授”的封建思想,而西方其實實質(zhì)也是如此,只是在中國,規(guī)范百姓思想的是儒家教義,而在西方,控制民眾思想的則是教會教條。
而尼采的種種理論,歸根結(jié)底,就是在鼓勵民眾逃脫教會的思想控制,追求自己思想上的自由,可以說,他的思想充滿了反叛精神。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創(chuàng)作之初的背景是,尼采正遭遇著生活的雙重打擊,先是愛人的求而不得,再是自己將其看作“圣人”的導(dǎo)師未能經(jīng)受物質(zhì)的誘惑,最終倒向了教會,這讓尼采一度陷入茫然。
而《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但凡讀過這本書的人,誰也不會想到,尼采在創(chuàng)作這本書時的境遇竟是如此慘淡的。
因為書中主人公查拉圖斯特拉充滿了力量與反叛精神,絲毫看不出一點向敵人妥協(xié)的念頭,這完全不像是一個深受打擊的人能夠?qū)懗鰜淼淖髌,然而,尼采做到了,他將自己對封建教條的不屑一顧,對普通民眾的頑固不通全部訴之筆端。
他借主人公查拉圖斯特拉的口告訴世人,庸碌的活著并不是真正的活著,人一旦丟失了靈魂中最高貴的東西,那么他將與牲畜無異。

人類靈魂中最高貴的東西,究竟指的是什么
說到這里,也許很多人迫切的想要追問,尼采口中所說的最高貴的東西究竟指的是什么?其實,這句話有多個不同解釋,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更何況是對哲學創(chuàng)始人的理解。但是,如果通過了解尼采的生平以及通讀他的所有作品,其實也不難得出答案。
首先,人類靈魂中最高貴的東西,指的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性。在尼采看來,人活著的目的,不應(yīng)該只是為了單純的活著,而是為了不斷的創(chuàng)造,與當時傳統(tǒng)教會理念截然不同的是,傳統(tǒng)的教會理念鼓勵人們遵循傳統(tǒng)。
而尼采則鼓勵冒險以及打破常規(guī),在他看來,現(xiàn)代的人就如同千萬年前的人猿一樣,只有通過不斷的創(chuàng)造,人才可以順利過渡到“超人”,這才是人類真正的使命。

而當時的德國,或者說西方大部分國家,都深受教會思想的侵襲,幾乎所有普通民眾都在教會的思想控制下,做著因循守舊的工作,過著因循守舊的生活,而這一切,在尼采看來,就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歷史倒退。
所以,他所嗟嘆的,應(yīng)當是當時如同民眾對教會的盲目相信,或者說是當時民眾內(nèi)心深處根深蒂固的思想奴性。因為在他看來,人之所以能夠區(qū)別于動物,就是在于人類擁有思考的能力。
然而教會的存在,就是為了控制人類的思想。而當時的大部分人,也確實成為了思想的奴隸,從這一方面看,他口中人類靈魂中最高貴的東西應(yīng)當就是自我意識的覺醒。
人應(yīng)當首先肯定自己,認識自己,渴望自由,渴望獨立的思想,繼而才能稱之為人,而不是根據(jù)一個固定的思想框架,將自己及自己的思想牢牢禁錮其中,倘若如此那人類又與動物有什么不同。
但是可悲的是,盡管尼采的理念如今看來振聾發(fā)聵,但是在當時的西方社會,卻是驚世駭俗,不容于世的理念,很容易理解,倘若民眾的自我意識得到覺醒,那么,教會又該怎樣繼續(xù)控制這個龐大的國家,后來的文藝復(fù)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不也證明了最終的結(jié)果。

只是,礙于社會發(fā)展的制約,以及經(jīng)濟基礎(chǔ)的狹隘,尼采在世時并未看到他在書中渴望看到的一幕,人類將自己的意識喚醒,但是他的理論就像是一束火把,照亮了一個曾經(jīng)完全黑暗的領(lǐng)域,使得來者能夠跟著光亮一步一步探索全新的領(lǐng)域。
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尼采所謂最高貴的東西也可能是指弱者對強者的向往與渴望,因為貫穿尼采思想始終的理念,除了剛剛所說的權(quán)利意識和“超人”理念,還有就是弱對強的渴望。
而這也是為何后世對尼采褒貶不一的重要原因,因為他欣賞一切強大,而蔑視一切弱小,就像他認為反抗是人性的光輝,而妥協(xié)則是人性的暗淡。
他認為男人是強大的代表,女人則是弱小的代表,敢于冒險證明強大,甘于平淡說明弱小,而這些觀點如今看來,就顯得有失偏頗,因此這些理論也成為了后人抨擊尼采的主要原因。
但是,我們也需要承認,從古至今,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哲學家還是思想家,沒有一個人他的理論是完全正確的,后世所看重的,是在其所有的糟粕中,仍然留有其精華,而尼采就是如此。

尼采:獨孤的天才,思想的高者
其實后人在了解尼采時很難理解尼采思想的啟蒙之源,作為從小接受基督教教條教育的德國人,他由母親撫養(yǎng)長大,然而他的思想?yún)s是在否定自己接受的一切,誰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促成了他思想的萌芽。
因為找不到理由,所以后人將其稱為“受命而來”,通俗來說,天份促使尼采成為了一個天才,還是不被人理解的天才。其實無論是東方歷史還是西方歷史,能被稱之為天才的,幾乎都是孤獨的,而尼采很顯然也很早就明白了自己與他人的不同。

或許在他與同伴玩樂時,他就發(fā)現(xiàn),他的朋友腦袋里想的是今天回家母親又做了什么好吃的,而他想的則是人類的演進和未來。因為與眾不同,所以鶴立雞群,就像他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的主人公一樣,他將自己比喻成了一個傳教者,而并非普通的民眾。
然而,古往今來,但凡登高望遠者,除了能夠欣賞會當凌絕頂?shù)拿谰埃要承擔周遭空無一人的寂寥,尤其是作為西方現(xiàn)代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在他所要走的這條路上,前無古人,也無同行者,他只能像查拉圖斯特拉一樣,尋找一處高山,獨自冥想。

在民眾需要他時,他為其宣揚理念,而當民眾不再需要他時,他只能一個人回到山中。
也許,尼采是矛盾的,他肯定的每個人都要有自我意識,每個人都應(yīng)當主張自我權(quán)利得到實現(xiàn),然而,他又蔑視女性,認為其是人類中的弱者,他的思想鋒利而又激烈,熾熱而又純粹,所以,他的哲學理念中的精華清晰可見,而糟粕也是如此。
但無論是是精華還是糟粕,誰也無法否認的是,他的一生,確實開啟了另一個時代。
85
7
8
贊賞作者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