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jīng)常看到或者聽到這句話:在生活中一個人越缺少某樣的東西,他就越愛在人前顯示從不缺少這樣東西。
就像一個人越?jīng)]錢,就越愛裝大方是一個道理,他希望別人知道他過得好,不愿意被其他人看扁。
人一旦自卑,便會小心翼翼將讓他產(chǎn)生自卑的東西埋在內心的最深處,當有人質疑他缺少某種東西時,他便會奮力反抗。
不是炫耀就是被激怒,害怕自己隱藏了許多年的自卑被發(fā)現(xiàn),功虧一簣,導致他失去了底氣。
但生活是自己的,一味地掩蓋躲藏,只會讓自己的內心變得越來越疲憊。或許你可以嘗試另一種選擇。
“放松身心,接納自己”,豐盈自己的內心,讓內心變得越來越強大,不懼怕這世界任何的流言蜚語。
所以啊,想要做個有底氣的,內心強大的女生,你一定要學會這三件事。
培根談到自信的力量時,曾說:深窺自己的內心,而后發(fā)覺一切的奇跡在于你自己。
馬爾頓也曾講到:堅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們,做出驚人的事業(yè)。
顯而易見,自信心在一個人的生活發(fā)展中是有多么重要。
而在這個世界上,缺乏信心的人們,大多是來源于未知的恐懼,而剩下的那些則是從沒有為即將發(fā)生的事做出一定的準備,而產(chǎn)生的憂慮。
怎么,才能給自己建立自信心呢?
首先,我們要學會真正的“愛”自己。這里的愛是出于對自己最真實的肯定,接納自己的不足,以及未來怎樣去改變。
起初,我們可以不斷地給予自己合理地暗示,比如,對于一件事情我是否能完成,能完成的程度,以及不能完成,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其次,找一個自己熱愛的領域,在這個領域內,一點點地增長技能。
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次的成功都會賦予你極大的能量,促使你接受更高程度的任務,不斷地向上,你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言談還是舉止中,都會充滿著自信的光彩。
小時候上學,老師在批評學生的時候,總是會說他“左耳進,右耳出”。
在那時,這是一句讓人面紅耳赤的否定。
但是當你成年以后,你會發(fā)覺有時做一個“左耳進,右耳出”的人也不為過。
對于知識,我們不能如此糊涂。但對于生活卻可以為之。
人的一生是很容易被環(huán)境所左右的,有些人“聽風是風,聽雨則是雨”,有些人有如“墻頭草,隨風倒。”
而那些具有這堅定的內心,無論外界如何嘲諷、詆毀或者溜須、拍馬,他們都不會改變其本來的心智,堅定地走曾經(jīng)的路。
社會不復雜,復雜的是人心。這一生你會聽過太多的話。
學生時代,他們評論你的學業(yè),工作以后,又會有人論評你的事業(yè),直至你事業(yè)有成,為你操心婚姻的閑言更是不絕于耳。
如果你認真了,你便落入了圈套。
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連自己的生活都過不好,又有什么資格來指導你的人生呢?
對于這種話,我們處理的最好辦法就是一笑置之,讓它“左耳進,右耳出”,一切會影響你目標的,都讓它消失在你的視野中。
生而為人,壞習慣人都有,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放棄自己的壞習慣,給自己一個嶄新的變化,換取更有底氣的你。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條理論,它叫做木桶定律,木桶定律是講一個木桶能盛裝多少水,是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木板,而不是取決于它最長的木板。
其實做人也是一樣,短板就像是一些壞習慣或者是缺點。
雖然自己的優(yōu)點在閃閃發(fā)亮,也還是避免不了壞習慣對它的限制。
紀德曾經(jīng)說過:惡習的最大壞處,就是它貶低了一個人的價值。
所以,我們應該試圖有意識地增長自己的短板,正視自己的壞習慣,并一點點地改變它,讓木桶里盛裝更多的水,成為趨近于完美的自己。
有底氣的女生,不在于她的穿戴有多么的奢華,也不在于她的出身有多么高貴。
底氣在于心,是一種不卑不亢的從容,是一種無所畏懼的灑脫。
我從不相信一個沒底氣的人會活得幸福,縱然幸福,她也只能是永遠也不能逃出生天的井底之蛙,沒有見過天空的遼闊又怎么讀懂人間的至味清歡。
最后,希望每個女人都能活得有底氣。她自不需要別人幫扶,自己便能給足自己安全感。
臉上綻放笑容,身體自在從容,內心足夠豐盈,即使遭遇詆毀,或是遇到優(yōu)秀的人,你也能無所畏懼地告訴自己:我就是我,我一直很優(yōu)秀!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