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有句名言:“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
人這一生,要與無數(shù)人打交道。識錯了人,交錯了友,只會不斷地消耗你,給你的生活徒添煩勞。結(jié)識了真正的良師益友,你才能與他共渡生活風風雨雨,一路陪伴,相互成就。
對于如何識人交友,中國人自古就有自己的智慧。戰(zhàn)國時期,秦國丞相呂不韋,融合諸子百家學說,編撰了一部《呂氏春秋》。其中提到了5種識人方法,至今讀來依然發(fā)人深省。
01
通則觀其所禮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某公司有這樣一個年輕人,出身貧困,剛進入公司時,他對所有人都謙遜有禮,說話做事面面俱到。
由于他的和善、上進,同事們對他照顧有加,他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大家都用心指點他。
可后來,因為做成了幾個大型項目,他邁入領(lǐng)導層,整個人就完全變了。
不僅看不起曾經(jīng)的同事,打壓欺負新人,背地里還誣陷曾經(jīng)的領(lǐng)導收受賄賂,最終因為人品問題被開除。
有句話說:“得意是一個放大鏡,它會讓壞人更陰暗淺薄,當然也會讓好人更善良溫和!
失意時,很多人都懂得韜光養(yǎng)晦,謹小慎微;而一旦功成名就,得意忘形,便會露出真實嘴臉。
所以,要看清一個人,一定要看他得意時的樣子。
《菜根譚》中說,你有多謙卑,就有多高貴。
一個人在別人心中有沒有價值和地位,從不在于他的身家有多少,位子有多高。而在于當他發(fā)達了,身處高位,依然能保持謙卑,像以前那樣待人。
這樣的人,才能夠贏得別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稱贊和尊敬,也更值得交往。
02
聽則觀其所行
鬼谷子說:“言行不類,終始相悖,外內(nèi)不合,而立假節(jié)以感視聽者,不可交!
大概意思是,一個人言行不統(tǒng)一,說一套做一套,嘴上說的天花亂墜,行動起來卻完全不是一個樣子,這樣的人,不可深交。
而值得交往的朋友,往往不會說漂亮話,但只要你有難,他就會挺身而出,為你撐傘。
1923年,沈從文只身帶了幾本書和七元六角錢,從湘西來到北京,在北京大學旁聽和寫作?梢荒赀^去了,投稿了幾百份,也沒拿到過一分錢稿費。
在快要撐不下去時,沈從文給北京十幾個朋友寫信求救,希望有人搭救一把。那么多收到信的朋友,最后來的只有郁達夫。
郁達夫帶沈從文到飯館飽餐了一頓,臨走時把身上僅有的5元錢也都給了他。
后來也是在郁達夫不遺余力的推薦下,沈從文的文章開始登上報紙,最終成為一代文壇大師。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誼掛在口頭上,他們并不為了友誼而相互要求一點什么,而是彼此為對方做一切辦得到的事。
判斷一個人值不值得深交,不要光看他說了什么,還要看他做了什么。
平時話說得再漂亮,再怎么天花亂墜,不如遇到困難的時候伸出一次援手。
信人別信嘴,交人要交心。
03
止則觀其所好
余華寫過這么一句話:“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用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時間不會撒謊!
你把時間花在哪,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作家李娜曾提過,她有個朋友,兩年前在一個公司里做會計,每天工作都是機械地重復。
但這位朋友喜歡看書,工作之余就自己隨便寫點東西。后來試著投稿,第一篇小說發(fā)布在豆瓣上,就被推薦到首頁。
他受到鼓舞,每天下班之后的3、4個小時,他都雷打不動,坐在書桌前用心練習文筆。半年之后,他出版了第一本書,成為一名暢銷書作家。
胡適先生說:“一個人的前程,全靠他怎樣利用閑暇時間,閑暇定終生!
如果你空閑時,只是吃吃喝喝,看電視,刷抖音,你的人生終將逐漸淪為庸常。
可若你把閑暇時間充分利用起來,讀書,聽網(wǎng)課,學習一門新技能,你的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延展和可能性。
興趣愛好,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性;而把時間花在哪兒,則能看出一個人的高度。
把空閑時間花在自我提升上的人,內(nèi)心必然豐盈充沛,努力上進。
多與這樣的人交往,互相促進,我們也能突破自我,拓展人生的寬度。
04
窮則觀其所不受
有這樣一則新聞:胡女士是當?shù)氐牡捅簦缧┠,她被查出患有肝?nèi)血管瘤,丈夫也常年疾病纏身,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
全家唯一的經(jīng)濟來源,是胡女士和丈夫擺攤賣雞蛋、面條的微薄收入。
一天,胡女士忙完準備收攤時,撿到一個錢包。里面除了幾千元現(xiàn)金外,還有銀行卡、身份證等證件。這個錢包,對于胡女士來說,無異于飛來橫財,她大可神不知鬼不覺地據(jù)為己有,補貼家用。
但胡女士卻沒有絲毫猶豫,趕緊向周圍的店鋪打聽,希望盡快找到失主。眼看天快黑了,還沒有失主的消息,她顧不上回家,又聯(lián)系了當?shù)氐呐沙鏊。幾?jīng)周折,終于找到了失主。
拿回錢包后,失主很是感激,從包里拿出一沓錢給她,想以此表達謝意,胡女士卻婉言謝絕了。
古語云:不為窮變節(jié),不為賤易志。
人處于貧窮時,窘境會讓金錢變得格外重要。此時,依然能堅守“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者,為真君子。
真正值得交往的人,一定恪守心中原則,身處低谷依然潔身自好,面對誘惑也無動于衷。
與這樣的人相處能夠托付真心,讓人放心踏實。
05
賤則觀其所不為
一位朋友,是個律師。律師這個行業(yè),水其實很深。很多律師為了錢,什么案子都能接;為了打贏官司,無所不用其極,什么手段都能用。但是他卻是另類,只有合理維護自己權(quán)益的案件,他才接。
對方如果人品低下,那給再多的錢,他都拒之門外。而有些人家境貧寒,付不起律師費,找上門來,他甚至會免費幫他們打官司。行業(yè)里稱他為傻大哥,有油水的案子推掉,盡做吃力不賺錢的事。
其實,他一點也不傻,他背后也有家庭要養(yǎng),有房貸車貸要還。他知道只要自己稍微放低底線,可以過得很好,只是他不愿意。
在他看來,人這輩子,比錢更重要的,是良知,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卡爾維諾說過: “一旦你放棄了某種你原以為是根本的東西,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還可以放棄其他東西,以后又有許多其他東西可以放棄。
要守住底線,底線一旦被突破了一次,就很難再有底線了!
沒有底線的人,會因蠅頭小利而不擇手段,與之相交,你永遠不知道他什么時候會在背后捅你一刀。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哪怕身處窘境,也依然能夠堅守良心和初心。
遇到這樣的人,請深交一輩子。
陸九淵有言:“事之至難,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誠能知人,則天下無余事矣!
這世上,最難的事,莫過于清晰地了解他人。
學會觀人5法,從處世的細枝末節(jié)中,識偽善,辨人心,遠小人,把寶貴的時間,留給值得的人。
◎本文圖源網(wǎng)絡(luò),圖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來源 大道知行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