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筆記俠「智者俠行」讀書欄目直播分享。
分享嘉賓:李陽林,前上市公司高管,思想閃耀創(chuàng)始人,《贏在目標落地》《字節(jié)跳動目標管理法》作者。
責編 | 若風 排版 | 五月
第 7878 篇深度好文:8583字 | 20分鐘閱讀
思維方式
筆記君說:
你會經常有這種感覺嗎?
工作壓力太大,睡不著;每次開會都手腳出汗;孩子學習跟不上,如何是好;去年定了很多目標,一個也沒完成……
有時真想躲起來哭一場。
當你覺得這么艱難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可能是你的目標落地出了問題?
是不是因為沒有目標而生活一團糟?如何走出灰暗?怎么面對工作生活中的困境?
李陽林在研究過張一鳴的思想后,總結了目標落地的五項基本功。
美國做過一個調查,以100個剛進入職場人作為調查對象,追蹤40年,直到他們退休。最終發(fā)現只有一個人變?yōu)榱烁晃獭?/span>
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什么?這個世界上只有5%的人能夠創(chuàng)造自由的人生。
如何成為5%?
首先要留意影響圈和關切圈。
當我們覺得大環(huán)境怎么樣,當我們覺得老板總是特別關注自己,當我們認為家人就是不理解自己……
這些時候,我們永遠也改變不了現實。我們要把注意力自外而內,放在自己身上。
我還能做點什么讓自己的處境變得更好?我有什么方法能夠改變這些糟糕的情形?
每天行動一點點,日積月累,你就會越自由,命運也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上。
《贏在目標落地》整本書都是在回答,如何利用好自己的影響圈,構建核心內核,成為頭部5%。
這個過程可以提煉為五項基本功:理目標、用人才、建共識、抓執(zhí)行、盤根因。
大家可以先通過5個基本功能內核,給自己現狀做一個診斷。
我的目標體系清晰落地嗎?現在是否有自己的目標體系?
我是不是在做最合適的事情,并且有突破和學習精神?
我是否能夠跟協(xié)作者有效溝通,達成共識?
我的執(zhí)行習慣是否優(yōu)秀,效果是否優(yōu)秀?
我是否能夠通過經驗快速學習,不斷提升?
大家可以自己打一個分,并看一下自己的總分。
假以時日,再看自己處于頭部還是腰部?再看自己是效率還是什么需要優(yōu)化?
把“贏”從想法變成現實可以通過五項基本功展開。
一、理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方向
目標大家肯定都接觸過,在目標層面有好的狀態(tài)和壞的狀態(tài)的區(qū)分。
正向的狀態(tài)指引下,我們以始為終,知道自己要什么,安全感特別足,能夠輸出價值。能夠抓住要害,審時度勢,自我調節(jié),不會被外界牽著走。
負向的呢?則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總是在追風口,還在抱怨周遭為什么沒有給自己好的反饋,陷入自我中心。
你覺得全世界好像都不理解你的時候,可能是你對于你應該創(chuàng)造什么價值這件事,并沒有好的判斷。所以負向狀態(tài)是沒有重點,什么都抓。
自己迷茫無措,只得人云亦云,甚至可能去找人算命當作寄托,過度依賴外部的判斷,無法找到自身的價值。
《贏在目標落地》中,我總結了理目標的三個要素。
1.理目標的三個指導思想
① 你熱愛的事情
我認識一位創(chuàng)業(yè)者,他看起來很粗放,也很講義氣。但是他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卻都是面向女性的教育項目。
“你認為自己適合做這件事嗎?你是如何理解女性教育的?”我問他。
“我做項目看的是市場價值,有多少人需要,有多少市場空白,商業(yè)前景如何。我認為女性教育是有商業(yè)前景的,我懂不懂不重要,我不懂的話可以找懂的人來做”
“那真正支撐你做這件事的到底是什么?”
“是商業(yè)之美,讓我著迷。未來我還會投身投資領域,研究、琢磨和體會商業(yè)的魅力”
組織誕生起就具備它的性格和熱愛,它就像一個孩子。
如果我們不遵照這個孩子的脾氣去做事,結果只會事與愿違。
② 你擅長的事情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點,只要自己去琢磨就能挖掘出來。
組織也是如此,找到擅長點,找到自己生態(tài)位。
③ 對他人有價值的事情
了解自己的擅長和熱愛,并分析它是不是市場需要的。
如果別人不需要,不付費,組織的生存就難以為繼。
當我們無法為別人創(chuàng)造價值的時候,可能就是我們走下坡路的時候。
2.搞清楚好的目標,它是有五個要素的
① 找準關鍵問題,是成功的秘訣
某家公司年底復盤,對于當前公司面臨的關鍵問題眾說紛紜。
有人說是銷售士氣,有人覺得是團隊老化,有人認為是產品,還有人說是財務……
最后通過分析,對于他們行業(yè)來說,最關鍵問題是如何再次打造產品的領先性。
如果丟掉產品領先性,公司將完全失去市場。
解決了產品領先性問題,其他士氣問題、團隊迭代問題、財務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什么是關鍵問題?就是從大局出發(fā),理清楚為了達到想要的未來,當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成功的秘訣就是找準關鍵問題,優(yōu)秀的目標也都是從關鍵問題推理出來的。
② 目標需要是聚焦的,拒絕“目標過載”
每個組織,一個組織內完成一兩個目標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如果設置5~10個,甚至10~20個的話,你會發(fā)現,無論怎么努力都毫無成果。
③ 目標足夠具體,才有執(zhí)行的抓手
某客戶服務部門制定了一個目標,希望能提升團隊的專業(yè)度。
這個目標制定出來后立刻引起了團隊的質疑。你說的提升專業(yè)度到底是什么專業(yè)度?
是接電話的話術專業(yè)度,還是響應速度的專業(yè)度?還是培訓方面的專業(yè)度?
目標不應該是放之四海而皆準,而是根據每個個體,每個組織特殊的情況制定,明確限制性和適用邊界。
只有當目標足夠具體的時候,公司與各部門才有執(zhí)行的抓手。
④ 目標是關聯的
一個團隊中,目標不應該是分散的,各做各的。如果各自占山為王,那還做什么團隊目標管理?干脆都各自創(chuàng)業(yè)算了。
目標應該是自上而下拆解,自下而上支撐,橫向部門互相協(xié)同,最終形成一個目標網絡。
⑤ 目標必須是可達成的
我們可以制定“跳起來摘桃子”的目標,但不能制定“跳起來摘星星”的目標。
任正非說,原子彈必須要在黑板上爆炸,然后才有可能在地上爆炸。
目標是經過理性拆解,充分的推演的,企業(yè)不會打無準備之仗。
3.八步流程推導目標,像寫劇本一樣
很多人,包括十年前的我自己都會人說,“你為什么要把自己的人生定得那么死?難道不能夠走一步看一步嗎?”
現在我把這個認知迭代了。
前段時間我準備拍一個視頻,我覺得拍視頻應該真情流露,才是最好狀態(tài)。
但拍攝團隊說,拍攝最好精確到每一步都怎么做。
導演也說,好的節(jié)目都有嚴絲合縫的劇本,通過不斷推演,才能出精品。
自然狀態(tài)的真情流露,只是亂拳打死老師傅的方法,是空想。
如果想拿到滿意的結果,一定是要通過嚴絲合縫的專業(yè)設計。這么看來,我們給自己定目標,實際上也是給自己人生寫劇本的一個工作。
如果想要拿到那個結果,你一定要反復的推演。我們也可以像寫劇本一樣,按照八部流程來推導目標。
關鍵問題驅動(找出主要矛盾是什么?)→目標優(yōu)勢(為什么客戶選擇你?)→定出必勝戰(zhàn)役(定量分析一年能打多少“糧食”)→進行可行性分析,匹配資源→分析限制性因素→走一步,看三步→外部壓力測試(內部員工,種子用戶等測試,找到計劃漏洞)→目標顯性化(目標要放在每天能看到的地方)
流程的推導,需要不斷地用實踐驗證和迭代。
二、用人才:五個維度識別人才
目標確定之后,就要組建團隊、用人才了。
正向的用人才,是以客戶為中心、人崗匹配、基礎素質過硬、有好的價值反饋體系、優(yōu)勝劣汰的。
負向的用人才形態(tài),是以自我為中心、人崗不匹配、虛名大于實質、沒有有效的價值反饋體系、組織進入死水狀態(tài)的。
很多公司招聘的時候,都在問要招什么樣的人?優(yōu)秀,有大廠經驗,履歷特別好,有行業(yè)成功經驗……
很多時候發(fā)現這類人才招過來并不好用,用人才更重要的是關注員工跟組織關系。
企業(yè)可以用下面三個工具去匹配適合企業(yè)的人才。
1.識別人才的五力模型
什么樣的人才是優(yōu)秀人才呢?
我們一般會從旺盛的生命力、判斷力、超強執(zhí)行力、學習與創(chuàng)新力、反思能力,五個維度來識別。
① 旺盛的生命力
一個生命力旺盛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是一個人高度成熟的最明顯表現。他不會裝作受害者,想通過受害者姿態(tài)來獲取更多的資源和機會。
如果一個人總是以受害者姿態(tài)出現,通過打壓和否定別人來彰顯自己的成功,他絕對是團隊毒瘤,應該趕緊和他“分手”。
積極主動的人,都有透徹的人生觀,口頭禪是我還可以做什么,他們總是在想我能做什么,能做出什么樣的改變。
② 判斷力
判斷力是一個人總能夠在錯綜復雜的局面中抓住關鍵問題,從而做好資源配置,推動事情往前走。
有判斷力的人一般都能從“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事實是什么、知道該如何做,才能實現目標”三個維度去思考。
③ 學習與創(chuàng)新力
想要了解一個人是否足夠優(yōu)秀,就看他的學習習慣、他有沒有不斷學習新的東西、有沒有不斷將所學轉化為實踐。
④ 超強執(zhí)行力
優(yōu)秀人才都有超強執(zhí)行力,都有一套從目標到策略,到任務,再到行動的落地邏輯,且為了達成目標,他們可以做到自律和投入。
所以我們鑒別一個人是否有執(zhí)行力時,就看他如何理解一件事的落地層次,他如何理解一件事從設想到落地的流程。
另外就看他對于時間的理解和運用,沒有時間概念的人,很難產生緊迫感,很難做到強執(zhí)行力。
⑤ 反思能力
當一件事沒有達到預期,責怪別人一點意義都沒有。
優(yōu)秀人才都有反思能力。
他們總是會思考如何發(fā)展,機遇在哪里?當前是什么擋住了路?一開始哪里沒有想清楚?中間的資源哪里配錯了,為什么會配錯?執(zhí)行上和節(jié)奏上哪里出了問題,為什么會出問題?進而找到解決方案,在犯錯中不斷成長,并為下一次積累經驗。
2.用好人才的四個要素
① 給予貢獻者滿意的薪酬
奈飛CEO里德認為,從長遠來看,在高績效的環(huán)境里,支付市場最高工資其實最能節(jié)約成本。
為了能夠年復一年地吸引和留住市場上最優(yōu)秀的人才,開出的工資最好比市場最高工資略微高一點。
在員工開口要求漲工資之前,在員工開始找其他工作之前,主動把工資漲上去。
對于公司而言,損失了人才再重新招聘將是更大的損失,還不如一開始就把員工的工資開高一點。
② 給予充分的人際關愛
優(yōu)秀的人和普通人一樣,都需要被看見、被肯定、被鼓勵,這將滿足他對于良好人際關系的需求。
在“領導與我的關系、平級與我的關系、下屬與我的關系”三層關系里,與領導的關系是最為重要的。
建議你至少每兩周跟自己的直接下屬有一次以他為主的對話,了解他最近的心情、生活、成長和工作進度,從而洞察出他需要什么,是鼓勵還是嚴厲地愛。
總之,你要比他自己更相信他是可以的,并且你還可以幫助他做到。
③ 給予挑戰(zhàn)與成長的機會
員工用他們的時間和才智換取了公司的資源和機會,他們以這些資源和機會去跟市場交互,來獲取消費者并為消費者服務,最終得到收入,反饋給公司。然后,員工如何做事和協(xié)作的方式,又構成了企業(yè)文化。
團隊一旦成功,他們的生存需求、關愛需求、成長需求和精神需求就會得到滿足,他們就會更愿意拼搏,由此形成正循環(huán)。
④ 給予充分的精神回報
人不僅需要物質的回報,也需要精神的回報。一旦精神回報缺乏,憑什么?值得嗎?為什么要繼續(xù)?這幾個問題就會涌上心頭。
如何讓組織內的每個人感受到“我熱愛這份事業(yè),我在為我喜歡的人創(chuàng)造價值,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可以通過“激發(fā)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激勵榮譽感、引導團隊向內看,去跟自己要答案”的方向來引導。
3.去留測試
如果團隊中的人才讓你焦躁不安,晚上也睡不著覺,那一定要進行去留測試,問自己下面這組問題:
你還認為他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才嗎?
他關注的是公司的成功,還是個人的成功?
你相信他的判斷力嗎?
和他繼續(xù)合作,能讓公司更好嗎?
相信這四個問題之后,你心中就有了答案。
三、建共識:以目標為基礎,而不是強權
好的建共識是能夠形成 1+1>2 的合作關系。
如果組織是各顧各的,猜忌,從來不說真話,背靠背遠離,這個組織就很難維系下去,很難拿到結果。
例如一家公司要做電商,但是大家對于電商的理解都不一樣,那么這個合作就會非常地難。
特別要強調的是,建共識一定是以事實和目標為基礎的,而不是以強權為基礎的。
很多企業(yè)可能習慣了,領導講,大家聽,不知道如何建共識。
顯而易見的是,共識不是一個人的共識,是大家的共識,一致的共識大家才愿意共進退。
作為領導者,要清楚建共識是為了打勝仗,而不是紙上談兵。
建共識的工具有四種,時間限制,我分享一下“共創(chuàng)會+集體OKR”的工具。
共創(chuàng)會存在的意義是共識想法,大家先發(fā)散后收斂,為最后的決策輸入有價值的信息。
行之有效的做法就是請大家分組討論,先由每個人都講一講,如果他是公司的CEO,他會為公司全年定什么樣的OKR,組內合并同類選項,然后在組與組之間進行“PK”。
集體OKR可以在整個組織中共享,這樣團隊就可以在整個組織中明確目標,協(xié)調和集中精力打一場必勝的戰(zhàn)役。
OKR有四重功效,如下圖所示。
1.聚焦與承諾
很多OKR的工具書說,OKR中O不要超過3~5個,每個O不要超過3~5個KR,要聚焦。
實踐證明,多個O,你一定不懂公司最重要的事情,也會導致組織的OKR系統(tǒng)失靈。
所以引導團隊制定OKR的時候,圍繞一件大事來制定OKR是更明智的選擇。
聚焦的好處是減少解釋成本,公司要什么,每個部門應該產出什么,會非常清晰。
每一個目標單位只有一個O來做承諾,這一個O會派生出很多要做的事情,延展出很多策略,但最后也需要收斂,形成三大最核心的關鍵結果(KR),然后再聚焦執(zhí)行策略。
2.協(xié)作與合力
所有的事情都視為一件大事。這件大事就是把“為誰創(chuàng)造什么價值”做好。
一個團隊的目標客戶大概率是一致的,除非有新業(yè)務要孵化,要不怎么叫一個團隊呢?所有人的目標,都要圍繞集體的最重要的目標展開。
OKR的好處就是將公司級的工作重點、各部門的工作重點、每個人的工作重點呈現出來。
從而大家也能掌握自己在整體里的位置,知道自己跟整體的關系,更好地形成合力。一旦有節(jié)點運轉受阻,那么整個系統(tǒng)就會報警,我們盡快化解危機。
3.延展與追蹤
通過OKR體系制定出來的目標,自帶一套追蹤體系。
這套追蹤系統(tǒng)會打破以往“年初定目標,年底看結果”方式的弊端,盡可能做到過程透明、實時跟蹤、靈活應變。
4.挑戰(zhàn)與成長
用OKR定目標不需要老板強壓一個高目標,而是基于自我成長需求和大家共同的追求去定目標,大家發(fā)自內心地去想我們怎么樣可以更好,以及市面上還有什么樣的機會,去共同制定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目標,然后再靠追蹤流程去幫助大家實現目標。
制定目標的過程實際上是在做深度會談,依靠集體智慧去生發(fā)集體智慧,從而產生真正的共同思考和共同行動。一個人的成長速度往往是慢的,但如果能夠匯集多人的力量,組織的一小步,就是個人的一大步。
在這個過程中,公司的業(yè)務從決策層的頂層架構的思考流淌到整個公司的各個角落,并在流淌傳遞的過程中得以修正。
通過這種集體學習,可激發(fā)集體熱望,通過開展反思性交流,可幫助集體理解復雜事物。
集體目標制定的方法論,無論是對于高層還是中層團隊都是適用的,只要是超過兩個人的團隊,都應該有一個共商共識的科學流程,如下圖所示。
四、抓執(zhí)行:順著人性展開
領導者最擔心的事情就是,當一個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定下來之后,人們還是坐在那里一直醞釀,沒有行動。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害怕面對自己沒有能力完成這件事的局面。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我們要順著人性,展開執(zhí)行。
1.量變引發(fā)質變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fā)于卒伍,這其實也是只有量變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達到質變的有趣的詮釋。
所以,當一個目標定下來之后,先不管對不對,因為你也無法判斷,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去做執(zhí)行,瘋狂去做量的堆積。
當量累積到一定程度你就會看到真相,該加強什么,該如何迭代,你也會相信你確實可以把這件事做好。
2.打造執(zhí)行入口
《掌控習慣》一書里寫到一個非常有趣的案例,世界著名的舞蹈家特懷拉·薩普的故事,她把自己的成功歸功于簡單的日常習慣。
每天早上都以同樣的方式去做,就成了一種習慣性動作——使它可以重復,易于做到。
每天都有幾個關鍵時刻,這些關鍵時刻你所做出的決定,將會影響你今天一整天的產出質量,比如早上開工和下午開工的時間。個人每日梳理和高效的團隊日會對于每個人都是挺有必要的。
3.足夠簡單
目標都是復雜的,關鍵問題和優(yōu)勢分析也是深度和復雜的,但是行動無非就那幾個,比如目標是考博,行動就是學習;目標是賺取非常高的利潤,行動就是研發(fā)產品和做銷售;目標是寫一本書,行動就是開始寫字。
當我們把事情的動作拆解得足夠細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其實就那么幾個簡單的動作,然后重復去做,累積效果,靜待花開。
4.預先承諾
承諾這件事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需要反復承諾,在各個時間單元里,對于該做的事進行承諾。
要達到年度目標,你這個季度要做到什么,請承諾;
要做到季度目標,你這個月要做到什么,請承諾;
要做到月度目標,你這周要做到什么,請承諾;
要做到周度目標,你今天要做到什么,請承諾。
基于自由意志的承諾機制的好處,在于提前鎖定他在接下來時間里,去做該做的事情,而不至于過于發(fā)散,最后一事無成,讓自己成為受害者。
5.監(jiān)督人
人總想展示自己好的一面。所以當一個人想做一件事的時候,就把它告知給其他人,當其他人知道后,就會留意這個人到底做了沒有。而當事人因為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就會更有動力去完成這件事。
如果你想實現你的目標,在一開始就告訴其他人吧。扎克伯格每年都會將自己的目標公布在他的個人社交賬號上,這也是一種獲得監(jiān)督的方式。
五、盤根因:拒絕內耗,探尋真因
盤根因最大的好處就是避免自嗨,尤其是當你跟客戶與價值遠離的時候。
你工作了16個小時,覺得自己勤奮又努力,但其實有很多時候往往碌碌無為,自我感動。
中國有句話,吾日三省吾身,其實也是這個意思,一定要發(fā)現問題點,發(fā)現自己的問題點。復盤肯定不是內耗,這個一定要講清楚。
復盤不是漫無目的的,很多公司復盤變成了日常過流水賬。不是的,復盤應該是一定要先明確正確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圍繞這個正確的事情不斷地去修正盲區(qū)。
那負向盤根因形態(tài)是什么呢?
是自大,“我沒有問題,都是別人的問題”,要么就是內耗,“都是我的錯,嗯,就是我不行”。
這樣的復盤是沒有意義的。
在《贏在目標落地》里面,我給大家推薦了幾種復盤工具,期待大家能夠用起來。
1.使自己呈現一種打開狀態(tài)
某公司高管說,如何檢驗自己每次復盤的效果,就看這次復盤時自己的襯衫有沒有汗?jié)。還有管理者說,每次雙月復盤的前夜,自己都很難睡一個好覺,因為非常焦慮。
復盤的過程是一個從自身找謎底,找答案的過程,放下小我,走出舒適區(qū),只有打開過去和歷史包袱,始終相信自己有美好未來,新的發(fā)現和好運氣才有機會光臨你。
2.要有反思的勇氣,而不是得過且過
雨果說,如果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種失敗,那么自己揭下面具則是一種勝利。
所以反思需要有勇氣,要跳出原有的思考框架,去思考自己,這也是為什么說“人性的自我要越來越強大,占據主導地位;獸性的自我要受到人性的控制,收放自如,最終通過不斷地訓練,達到神性的狀態(tài)。”
能夠反思的人很少,然后人一旦進入反思的境界,能量就會增強,就會變得強大。當你不再向外求,開始問自己的時候,一扇新的大門就打開了。
3.要有應對情緒的技巧
情緒化是目標導向的大敵,如果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情緒化,對團隊而言是很糟糕的示范。
張一鳴是怎么做的呢?他會記錄影響自己心情的事情類型、心情恢復的時間,根據記錄來總結辦法,提高自身免疫力,直到徹底免疫。
很多員工認為張一鳴脾氣好極了,就是真的好,不是壓抑自己,即使遇到不滿意的情境,也是溫和的說理,溫和的鼓勵。
記錄情緒,審視情緒,通過放下和頓悟,讓情緒靜靜地來,靜靜地走。
4.堅持
復盤不是一日之功,只有長期堅持復盤,好的習慣,好的方法才會“長”到自己身上。
真正要培養(yǎng)棟梁之材的參天大樹,不僅需要“陽光雨露”,還需要有耐心,甚至等待百年時間。
5.要見行動
很多企業(yè)都開批評與自我批評會,還會開頭腦風暴會。開會的時候大家痛哭流涕,發(fā)誓改過自新,都覺得之前狀態(tài)不行。
但是開完會,就沒有了行動的落地與追蹤。久而久之,大家也不愿意開這種會,因為沒有用,人還是原來的人,水平還是原來的水平。
長此以往,會非常影響大家的士氣。因為大家看不到個人和組織有變得更好的能力和跡象。如果不能見到行動成果,復盤就只是紙上談兵,就只是自嗨。
6.日復盤
復盤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但不會止步于不完美,你定目標的能力怎么強大?
就是通過復盤不斷地找自己的盲區(qū),不斷地找到自己的提升點,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讓自己每天定目標的能力,每周定目標的能力,每月每年定目標的能力越來越強。
我給大家提供一個日復盤工具,它有6個步驟:
從日常做記錄,你把你自己的一天的時間可以分成幾個小的時間區(qū)間。每個時間盒子里面都放上你今天該做之事。
記錄你做的過程,你遇到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你產生了什么樣的情緒,覺察情緒背后的認知,以及進展順利的原因是什么?進展不順利的原因是什么?
通過探尋真因,找到自己的關鍵問題,制定解決方案,最后執(zhí)行拿結果。
每一天都這么做,你會發(fā)現你自己越來越自由,越來越從容。
結語:
找到自己人生命題,讓生活充滿意義
我16年開始出來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也是自己作為普通人,尋找自己人生命題的過程。
我從研究張一鳴著手,他也是在思考,如何給自己一個命題。
最近新聞顯示,字節(jié)跳動的收入已經逼近Facebook。
這個結果在我看來,實際源于張一鳴想要給自己的人生一個答案,所以才把字節(jié)跳動推向更高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如果你不想錯付,希望人生綻放,在任何環(huán)境下,你都可以去創(chuàng)造你的劇本,你都可以去追求你的意義,追求你明年想要實現的目標。
哪怕是學游泳,學鋼琴,或是要寫一本書,要成為一名顧問,或是成為獨立工作者去賺錢……
別人20年走通的路,我們也可以,只要你能做到通過目標不斷提升自己,雖然這個過程可能需要花費30年才能走通。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人工智能時代,與優(yōu)秀企業(yè)家、一把手一起尋找企業(yè)更多可能性
掃碼立即加入👇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
來源 筆記俠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