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九句話,解決人生問題的靈丹妙藥

南懷瑾是一位讀書宏富、貫通儒釋道、修行頗深的國學大師,他對人生有著很多的精彩議論,夾雜在他對儒釋道經(jīng)典的解說中,每一句都體現(xiàn)著他的學問和修為,每一字都體現(xiàn)出一種通透的質(zhì)地。這樣一位智者的人生感言,極為難得,當今稀有,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和一再領(lǐng)悟。
他曾說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細細體悟這些話,正是走在大度看世界、從容過生活的光明大道上!因此,南師箴言不僅是我們身心修行的法寶,還是我們?nèi)松鷨栴}的靈丹妙藥。尤其,是下面這九種直接關(guān)系現(xiàn)實生活的智慧。

一、南師箴言:不識本心,難以開悟
感悟:南師告訴我們,有些修行做功夫的人到達了清凈的境界,沒有雜念妄想,
但是,見解不透徹,認為清凈才是道,認為不清凈、不空則不是佛法,
于是,自己把自己給障礙住了,“故于圓覺而不自在”,
對于不垢不凈的圓覺自性沒有認識清楚,
執(zhí)著于空,執(zhí)著于清凈,
不能自在,不能算是大徹大悟。
二、南師箴言:萬物有理,大道至簡
感悟: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
有這樣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
只是我們的智慧不夠、經(jīng)驗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
而《易經(jīng)》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
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了解它以后,
就變成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簡單。

三,南師箴言:佛家只說兩個字——無常
感悟:佛學為什么講無常?
因為世界上的事沒有永恒的。
人的欲望,永遠貪求永恒,
想永遠保持存在,那是永遠不可能的,
那是笨蛋,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
所以佛告訴你,積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墮落,合會終須別離……
那是必然的道理,這是大原則。
四,南師箴言:把人做好,把事做對,就是學問
感悟:學問不是文學,
文章好是這個人的文學好;
知識淵博,是這個人的知識淵博;
至于學問,哪怕不認識一個字,也可能有學問——作人好,做事對,
絕對的好,絕對的對,
這就是學問。

五,南師箴言:由極高明而歸于平凡
感悟:學問到了最高的境界,
就是以最平凡、最膚淺的人做自己的老師,做自己的榜樣。
用文學上的話來描寫,一個人的一生呀,
由最絢爛而歸于平淡,由極高明而歸于平凡,
這才是真正的成就主。絢爛之極歸于平淡,
是一種境界,是一種修煉,是一種認識。
六,南師箴言:與其求好的結(jié)果,不如求好的開始
感悟:佛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對智慧高明的人,“因”一啟動就知道結(jié)果了,
因里頭就含有果,普通人要到結(jié)果出來了才知道。
所以菩薩怕因,不輕易種因。
比如兩個人講話意見不合,彼此態(tài)度開始不對,
自己都不曉得自己情緒變化,不高興就擺出臉色,
這一來就有了因,人家反應(yīng)的結(jié)果當然不好。
還有,跟人講話先皺眉頭,
本來很好的事,人家也不愿意聽了。
你有時跟人開個玩笑,但后果怎樣有沒有想過?
言者無心,可是聽者有意,別人不認為是玩笑。

七,南師箴言:心定,則萬物莫不自得
感悟:世界上各種宗教,所有修行的方法,
都是求得心念寧靜,所謂止住。
佛法修持的方法雖多,總括起來只有一個法門,
就是止與觀,使一個人思想專一,止住在一點上。
《頓悟入道要門論》上說:
“定者,對境無心,八風不能動。
八風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是。
若得如是定者,雖是凡夫,即入佛位!
用通俗的說法,就是榮辱得失不放在心上,
喜怒哀樂也不在臉上表露出來,能做到這點,凡人也能成佛。
八,南師箴言:不如人意,就是人生
感悟:天下事沒有一個“必然”的,
所謂我希望要做到怎樣怎樣,而事實往往未必。
假使講文學與哲學合流的境界,中國人有兩句名言說: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
而碰到不如意的事情,還無法向人訴苦,
對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兒女都無法講,這都是人生體驗來的。
又有兩句說:“十有九輸天下事,百無一可意中人!
這也代表個人,十件事九件都失意,
一百個人當中,還找不到一個是真正的知己。

九,南師箴言:知生滅便是覺悟
感悟:生命就是這樣,年年都有個春天,年年也有個冬天,這是生滅兩頭的現(xiàn)象;念頭、細胞乃至一切物質(zhì)也是有生有滅,永遠都是這樣。找到了生命能生能滅的根本,叫做成佛,叫證得菩提!瓰槭裁捶鸾痰街袊苋菀拙捅晃漳?因為中國文化的老祖宗《易經(jīng)》,也講過這個道理。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