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孩子身上“天才”“神童”這樣的身份標簽,成為了家長新的“炫富”資本,人們紛紛努力嘗試要把自家的娃娃打造成“天才”或者“神童”。
一個小娃娃被稱之為“天才”稱之為“神童”,大概他自己是不會覺得有多么開心滿足,反而是他的爸爸媽媽會成天昂著頭炫耀:瞧,我家孩子是天才、是神童。
所以,早在三四十年前曾經出現(xiàn)了一種奇特的教育方式——神童教育,也的確涌現(xiàn)出了一批天才神童,這些天才神童中有文學的、有物理的、有數(shù)學的、有藝術的……
童年時的譚文西
各個領域的天才神童齊刷刷被“教育”出來,比如幾歲就能把詩詞典籍倒背如流的“廬江神童”、十一歲就上中科大的物理神童謝彥波、還有愛好天文和圍棋的“第一神童”寧鉑等等。
在藝術界近三四十年也涌現(xiàn)了一批人造“藝術神童”,譬如書法界非常熟悉的“書法神童”何世龍,那么畫壇也曾有一個名噪一時的繪畫天才叫做譚文西。
他在三十七年前就被譽為是“繪畫神童”,早那個時候他的一幅畫就能賣到五萬,如今這個“繪畫神童”的現(xiàn)狀如何呢?
童年時的譚文西
譚文西的聞名始于四十一年前《人民畫報》的一幅封面照,那一期畫報封面上手持毛筆仰望未來的孩子正是譚文西,年僅六歲的他旋即成為紅遍全國的“繪畫神童”。
不久之后世界級繪畫大師大衛(wèi)·霍克尼來訪,譚文西又成為能與他親密交流的唯一小畫家,大衛(wèi)·霍克尼更是將這個“繪畫神童”鄭重地寫進了自己后來出版的回憶錄當中。
在那本后來風靡全球的回憶錄中,大衛(wèi)·霍克尼將這個繪畫神童描述為“小小畢加索”,這個舉世公認的繪畫大師甚至斷言,譚文西今后將成為一個和自己一樣優(yōu)秀的藝術家。
譚文西畫的貓
眼見兒子按照自己的“神童教育”計劃,成功地被“培育”成了繪畫天才,譚父開始帶著幾歲的文西四處游學訪問。
成名后數(shù)年間文西都保持著足夠高的出鏡率和熱度,以至于成年后的文西回憶此段經歷時感嘆自己的童年真像“耍猴”。
被“培育”成天才神童也許都是文西父親的功力,每天數(shù)十幅繪畫的高強度練習要求,讓“神童”沒少挨皮肉之苦,這在文西心中埋下了“叛逆”的種子。
童年時的譚文西
在九歲時譚文西的“繪畫神童”之名開始享譽世界,他成為第一個舉行世界巡回畫展的繪畫天才,每到一個國家或者地區(qū)他在展覽上的繪畫都能在短短數(shù)天內售罄,這種場場爆棚并收獲滿滿的展覽情形即便是大衛(wèi)·霍克尼也未必能做到。
在享受天才神童帶來的名利同時,譚文西的小學卻未能完整讀完,待到年齡后又破格進入到中學階段,他的文化成績毫無意外地只能墊底,厭學的同時伴隨著毫不在意的驕傲。
在他十四歲時曾有富商愿重金送他出國就讀頂級美院,卻被驕傲的文西拒絕。
譚文曦在畫室
盡管成績一塌糊涂,他最終還是憑借著天才神童的本事考入了央美。早早就名利纏身的文西自然成為了校園小王子,他可以選擇愛情,可以大手大腳地瀟灑,遠離了動不動就要教訓自己的父親,還可以放肆叛逆……
在某年圣誕前的狂歡夜,他駕駛一輛豪華進口摩托馳騁在夜色中,在一聲轟隆巨響中將自己的身體撞到支離破碎,一并被撞碎的,還有名利之下帶來的友情愛情和其他光環(huán)……
持續(xù)醫(yī)治幾年之后,文西才能拄著拐杖走出醫(yī)院,而此時,他就如一個新生的普通人,天才神童曾經帶給他的榮譽和名利,就這樣煙消云散,身體殘缺、一切清零。
譚文曦
這一撞,就好像連著他的繪畫天賦都被撞得粉碎,他開始被畫壇遺忘。
從天才神童,回歸到一個普通人,生計之苦和柴米油鹽開始圍繞著文西。后來,他改名叫譚文曦,選擇開辦一個小小的畫室,教孩子繪畫養(yǎng)家糊口,生活的壓力讓這個曾經的神童徹底淪為路人甲。
偶爾,他拾起畫筆想畫出童年時被大衛(wèi)·霍克尼盛贊過的“貓”,卻沮喪地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畫,都再也畫不出那樣靈動的感覺來了。一代繪畫奇才就此埋沒在蕓蕓眾生,令人惋惜。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