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寫生啦
趙無極在西方表現(xiàn)形式中貫穿東方美學(xué)思想,可謂藝通中外,心馳古今,在20世紀東西文化沖撞和融合的過程中,造就出意象新穎,風(fēng)格卓越的藝術(shù),在東西方之間架起橋梁,引起共鳴,不愧為當今藝壇群雄中的一家。
趙無極(1921年2月13日—2013年4月9日) 華裔法國畫家。生于中國北京。童年在江蘇南通讀書,并學(xué)習(xí)繪畫。1935年入杭州藝術(shù)?茖W(xué)校,師從林風(fēng)眠。1948年赴法國留學(xué),并定居法國。在繪畫創(chuàng)作上,以西方現(xiàn)代繪畫的形式和油畫的色彩技巧,參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的意蘊,創(chuàng)造了色彩變幻、筆觸有力、富有韻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繪畫空間,被稱為“西方現(xiàn)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現(xiàn)為法蘭西畫廊終身畫家、巴黎國立裝飾藝術(shù)高等學(xué)校教授,獲法國騎士勛章。曾在世界各地舉辦160余次個人畫展。2013年4月9日,趙無極因病醫(yī)治無效在瑞士沃州逝世,享年92歲。
趙無極繪畫六十年回顧
(1935-1998)
靜物(花瓶)
1935年
布面油畫
26X19.5cm
靜物:蘋果
1935年
布面油畫
46X61cm
少女肖像
1942年
布面油畫
26.5X22cm
杭州風(fēng)景
1946年
布面油畫
38X46cm
杭州故居
1947年
布面油畫
65X81cm
妹妹肖像
1947年
布面油畫
81X65cm
妹妹肖像(我妹妹)
1947年
布面油畫
100X81cm
女人與狗
1947年
布面油畫
127X96cm
雪景
1947年
布面油畫
56X39cm
圣心教堂
1948年
布面油畫
50X73cm
站立的裸女
1948年
布面油畫
73X60cm
坐著的女子
1948年
布面油畫
100X81cm
肖像
1949年
布面油畫
100X65cm
村莊
1949年
布面油畫
38X46cm
風(fēng)景
1949年
布面油畫
60X75cm
花瓶
1949年
布面油畫
65X54cm
檸檬
1949——1950年
布面油畫
38X55cm
漁夫與船
1950年
布面油畫
38X46cm
阿雷佐
1950年
布面油畫
92X100cm
風(fēng)景
1950年
布面油畫
100X81cm
船塢里的船只
1951年
布面油畫
73X92cm
錫耶納廣場
1951年
布面油畫
50X49cm
巴黎圣母院
1951年
布面油畫
65X81cm
構(gòu)圖:男人與女人
1951年
布面油畫
44.5X36.5cm
靜物
1952年
布面油畫
53.5X78.5cm
倫敦塔橋
1952年
布面油畫
38X46cm
靜物:琵琶
1952年
布面油畫
64.5X99.5cm
靜物
1952年
布面油畫
65X81cm
失去的大海
1952年
布面油畫
116X81cm
金色城市
1952年
布面油畫
90X116cm
大教堂及周圍景色
1952——1953年
布面油畫
89X116cm
靜物:花瓶、茶壺、玻璃杯和水果
1953年
布面油畫
73X92cm
倫敦塔丘
1953年
布面油畫
73.5X92cm
龍
1954年
布面油畫
45.5X37.5cm
向屈原致敬
1955年
布面油畫
195X130cm
追求
1955——1957年
布面油畫
195X97cm
河
1956年
布面油畫
95X100cm
穿過表象
1956年
布面油畫
97X195cm
繪畫
1957年
布面油畫
200X162cm
繪畫
1958年
布面油畫
114X146cm
1959年4月16日
1959年
布面油畫
114X147cm
1959年10月13日
1959年
布面油畫
114X146cm
1959年12月18日
1959年
布面油畫
162X130cm
1960年5月25日
1960年
布面油畫
195X114cm
1962年5月10日
1962年
布面油畫
130X89cm
1963年4月18日
1963年
布面油畫
195X97cm
1963年10月21日
1963年
布面油畫
200X180cm
1964年1月24日
1964年
布面油畫
130X195cm
向愛德加·瓦萊斯致敬
1964年
布面油畫
255X345cm
1964年7月27日
1964年
布面油畫
200X162cm
1964年7月30日
1964年
布面油畫
150X162cm
1965年7月30日
1965年
布面油畫
200X162cm
1965年10月25日
1965年
布面油畫
130X195cm
1966年3月8日
1966年
布面油畫
150X162cm
1967年1月20日
1967年
布面油畫
150X162cm
1968年1月6日
1968年
布面油畫
260X200cm
1970年1月29日
1970年
布面油畫
200X525cm
1970年10月1日
1970年
布面油畫
162X200cm
1975年3月5日——1985年1月7日
1975——1985年
布面油畫
250X260cm
1976年11月14日
1976年
布面油畫
260X200cm
1979年10月1日
1976年
布面油畫
260X225cm
1980年4月21日
1980年
布面油畫
260X200cm
1983年3月10日
1983年
布面油畫
200X325cm
1983年6月1日
1983年
布面油畫
200X162cm
1985年12月20日
1985年
布面油畫
195X130cm
向馬蒂斯致敬之一
1986年
布面油畫
162X130cm
1986年9月20日
1986年
布面油畫
130X195cm
1988年4月25日
1988年
布面油畫
200X162cm
1988年5月15日
1988年
布面油畫
260X200cm
1989年4月19日
1989年
布面油畫
130X195cm
1989年5月16日
1989年
布面油畫
150X162cm
1989年10月18日
1989年
布面油畫
162X100cm
1990年7月30日
1990年
布面油畫
200X162cm
1990年9月22日
1990年
布面油畫
162X130cm
1990年10月25日
1990年
布面油畫
130X195cm
1991年1月10日
1991年
布面油畫
130X162cm
1991年6月22日
1991年
布面油畫
150X162cm
1991年8月6日
1991年
布面油畫
100X162cm
1991年9月16日
1991年
布面油畫
114X146cm
1992年5——9月
1992年
布面油畫
260X200cm
1992年4月9日——1993年6月7日
1992——1993年
布面油畫
114X146cm
1993年2月7日
1993年
布面油畫
146X114cm
1993年2月15日
1993年
布面油畫
162X150cm
1993年8月4日
1993年
布面油畫
162X150cm
1994年4月26日—— 8月26日
1994年
布面油畫
200X260cm
1994年9月1日
1994年
布面油畫
130X195cm
1995年8月21日
1995年
布面油畫
200X162cm
1995年12月24日
1995年
布面油畫
130X195cm
1996年2月9日
1996年
布面油畫
200X162cm
1996年8月28日
1996年
布面油畫
195X130cm
趙無極·關(guān)于繪畫的12條建議
1.少就是多
畫畫要「經(jīng)濟」,也就是說要能從簡單裡看到豐富,從少裡看到多,但不是表面的多。換句話說,就是簡單裡要有東西看。
有的人功夫很好,可他畫的畫讓人看了累得不得了。他畫得累,看的人更累。
好的畫,就算他自己畫得累,可別人卻看不出他累。就像林布蘭的畫,畫時并不是不累,但是人家看得不累,是精采的好畫。
中國古代的好畫也是這樣,比如范寬(北宋,990~1020),他功夫很好,但你覺得鬆得很,看得很舒服;倪云林(倪攢,元末,1301~1374)也是,淡淡幾筆,卻表現(xiàn)了很多東西。
怎樣既畫得簡單,又包含很多東西呢?
就是要「中肯」。如果中肯,力量就大,不中肯,擺了很多東西也沒用。
你們畫畫總是注意小的東西,蘿哩蘿唆,我總是要求你們單純、再單純、簡單、再簡單。
2.看整體,不是看小趣味
畫畫其實不需要那么多的理論,我覺得理論越少越好,只要能把眼睛和手結(jié)合起來就好了。然后要學(xué)會觀察和控制畫面,畫的時候一開始就應(yīng)該整個來,不要一開始就找小趣味。比如畫人體,起稿時要把人體連同背景一起畫,不要單單地畫人體,否則關(guān)系不容易找到。
一筆動,整個畫面都動。這裡動,別的地方要呼應(yīng),要連起來畫。格局不打破,就根本沒辦法畫,非打破不可。
你們常會優(yōu)柔寡斷,沒有信心。不要管它,畫下去再說。動一筆算不了什么,「刷!」刮掉就行了。不要為了一筆好,讓別的將就它,這是個大毛病!
改畫的時候,也要整個改,不要將就一兩筆?催@裡一筆好,就照這個地方搞,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整個好,才是好!
有了整體后,再來求變化,但是要注意這個變化不要犧牲了整體的感覺,也就是說,要保持整體,在裡面變化。
3.重要的是節(jié)奏
要小心,到處都是一樣的效果,就沒效果了!
畫裡重要的是節(jié)奏,不要總是溫吞水。
有靜,有動,不能到處都動,動的太多,就要拿靜來陪襯。好像唱京劇,總是唱高調(diào),就單調(diào)了。
你看,這背景一靜,裸體就出來了。剛才那張人體的后邊太厚,人們的眼睛就會被吸引過去。
畫時各方面都有聯(lián)繫,不是畫布看布,畫人看人,要一起畫,不要把布和人分割開,它們之間都有連帶關(guān)系。
所有的畫,不是功夫好就能畫好,畫到一定的程度時,應(yīng)當把功夫忘掉。
你們有功夫,但畫面到處都緊,緊得透不過氣來,應(yīng)該有鬆有緊,比較得多,層次就多。你們畫的色彩卻又太簡單,要注意亮的地方不要都一樣亮,灰的地方不要一樣灰,深的也不要一樣深,那么你們的畫面效果就變化無窮了。”
趙無極夫婦與吳大羽夫婦
4.畫要能呼吸
你們一開始要做到簡單,再從簡單之中慢慢豐富起來,豐富之后再把不要的東西去掉,這就是畫家本身怎樣選擇的問題。
構(gòu)圖最重要的就是空間關(guān)系,假如沒有空間,你的畫就鬆不了,動不了。
空間關(guān)系多就活,不然的話就呆。
你們的畫常感覺是停在那裡,沒有動的感覺。你們用筆也總有停的感覺,筆像是「擺」著畫,筆不要用得太死,要活一點。用筆的方法也不能都一樣,有輕、有重,有稀,有厚,這樣變化就多了。
畫面要有緊有鬆。到處緊-透不過氣來,到處鬆-就空洞。世界上的事物都存在著對比,音樂總有停的時候,中國畫也有休息的地方-留白。
不懂畫的人,總希望畫是滿滿的,不知道透氣。
畫畫同呼吸一樣。人需要呼吸,不呼吸活不下去,繪畫也要呼吸。你要把你自己的感情放進去,讓畫面同你一道呼吸。
5.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繪畫不僅是畫的問題,重要的是觀察方法的轉(zhuǎn)變,就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不要用別人的眼睛去看,也不要用自己以前的眼睛去看。
要知道,你們并不是技巧上的問題,而是觀察出了問題。
怎么把自己的感情同看到的東西在手上表現(xiàn)出來,這點最重要。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觀察方法,每個人的風(fēng)格就不一樣。假如每個人的觀察都是清一色的,畫出來就都是一個樣,像是從一個模子出來的。
一個媽媽生八個孩子,八個孩子脾氣都不一樣,為什么你們畫畫卻都是一樣的?
你們的技巧和功夫都很好,問題是觀念沒打開,并沒有真正地用你們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并沒有把你們每個人的本性都發(fā)揮出來。
我希望你們越畫越不一樣,一個人創(chuàng)出一種作風(fēng)來。這并不在于你怎樣畫,而是在于你的觀點,假如你看不見,當然你就畫不進去。
6.要找自己的麻煩
一個藝術(shù)家最重要的是自我批評,就是要不停地自己討論自己,自己批評自己。
這地方好,那地方壞,這地方應(yīng)該多一點,那地方應(yīng)該少一點,每一筆都自問是不是對的。能做到自檢,就能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你們?nèi)粝胍M步,就應(yīng)該不停地給自己提出問題,每個人總有不完善的地方,問題是你看得清楚還是看不清楚。
我畫畫完以后,總要在家裡放兩個月,覺得靠得住再拿出去?坎蛔,我就不簽名,不出去。畫出去了,收都收不回來。你若已經(jīng)有點名氣,那問題就更多。我每次展覽都是提心吊膽的,每件作品都是經(jīng)過反覆推敲才拿出去展的。
我不是個聰明人,除了畫畫,我什么事都不會干。做一個藝術(shù)家別把自己估計得太高,總是估計低一點好。因為這工作是一輩子的事,做到40歲時有40歲的問題,做到50歲時有50歲的問題。你畫得多了后,就容易形成自己的一套,這時更要不停地自己討論自己,自己批評自己。
干藝術(shù)家最辛苦,總是要自己給自己找麻煩,自己對自己有疑問。你一旦放棄對自己的批判,你就無法進步。
7.膽子要大,觀念要新
如果你們畫畫老圈套老伎倆太多,畫每張畫都先有個成見,那畫出來的畫一定和你以前的沒兩樣。畫小稿是沒什么用處的,好像后面是在放大抄寫小稿,會失去畫面的偶然效果,畫畫如果沒有意外,那就沒有意思了。
在我看來,從16世紀起中國畫就失去了創(chuàng)造力,畫家只會抄襲漢代和宋代所創(chuàng)立的偉大傳統(tǒng)。中國藝術(shù)變成技巧的堆砌,美和技巧被混為一談,章法用筆都有了模式,再也沒有想像和意外發(fā)明的馀地。
中國的教育建立在記憶之上,學(xué)習(xí)寫字和書法必須經(jīng)過長期的重複動作,而所有的學(xué)院主義都來自重複。繪畫正是要避免這個陷阱。要是在1935年,杭州美專的老師就教我這些,我該節(jié)省下多少領(lǐng)悟這些道理所費的時間啊!
馬蒂斯教別人時總是說:新呀,新呀,要新!什么是新?不是那種表面效果的新,而是通過深刻觀察思考之后,才把你引到一條新的道路上去。
油畫的問題是要畫得自由,但難的是如何理解和表現(xiàn)自由。老實講,我從1935年開始畫油畫,一直到1964年用了30年的時間才真正懂得油畫自由表現(xiàn)的方法,因為油畫有各方面的技巧,要適合你自己的需要,你的繪畫技巧是為了幫助你自己達到表現(xiàn)的意愿?傊,技巧是第二位的問題,每當你有了新的繪畫觀點,你的技巧也就會跟著你的觀點去變化。
8.體察內(nèi)心的需要
把我們的繪畫從寫實的影響下抽象出來,是一種需要。驅(qū)使我的唯一動力,是在寂靜的畫室中,手拿畫筆和顏料,面對一張空白畫布這一需要。
一個畫家總覺得有話要講,總覺得畫不完,那就變成一種需要,這是畫家最重要的動力。繪畫的傾向是因為自己的需要,并不是我想畫抽象就可以畫了,而是自己真正需要畫抽象才抽象。況且抽象也不是什么新的東西,是屬于50年代的東西,所以你們假如要畫,應(yīng)當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再進一步去畫別的。
不是我不敢教你們抽象畫,因為繪畫創(chuàng)作是一種需要,一種自身的需要,內(nèi)心的需要。你沒有這種需要,硬要變,變不了,硬要新,新不了。你們基本的觀察方法改變后,覺得自己這樣畫不夠了,內(nèi)心提出了需要,就會創(chuàng)出新路子。
畫抽象,畫具象,都一樣有空間、結(jié)構(gòu)、光線和顏色的問題。具象和抽象之間有共通的道理,重要的是獲得新的觀念。
作畫家,就得接受週期性陣痛,今天或許高興,明天可能痛苦,但是決不能失望。作畫的力量從未離開過我,我也從未逃跑或放棄。
今天,我回顧自己的歷程,覺得這股繪畫的力量始終是一致的,我一直忠于自己的初衷,未曾逃避困難,也未曾以熟練的技巧去迎合創(chuàng)新的需要。
9.忠于自己,不要自欺欺人
「你想畫畫?那就先割掉你的舌頭,因為從此你只能用畫筆來表達!瓜氘嫯,就要有馬諦斯這樣的覺悟。
50年來,我每天沉浸于揮灑作畫,作畫成為我打開通道進入另一個世界的一種儀式。在那個世界裡,我試圖建立秩序。這有時易如涂鴉,有時又靈感全無,眼前一片空白,或者只看到艱難困苦,和一想起來就令我害怕的舊畫法。
畫家要有忠實、誠懇的性格,假如對自己說謊,是不能做一個畫家的。所以繪畫的問題,也是一個道德觀念的問題。不要騙人家,不要硬求新,要經(jīng)?紤]自己的畫要實在,要有深厚、永久的性格。
藝術(shù)家最好的鏡子是對自己忠實。要反省一下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沒有說謊話,有沒有取媚、討好人,這點很重要。你們要走哪條路,就自己走,用不著別人來告訴你。
繪畫是一輩子的事情,像做和尚一樣,要不停地畫,不停地畫,一天都不能停。我能夠生活,我要畫畫,我不能夠生活,我也要畫畫。一個人選定了畫家這個職業(yè)就苦了,所以,你要是吃不了苦,還是找別的事干吧。
畫畫這個事業(yè)是這樣的,上坡、下坡、上坡、下坡,不會是一直上去的,高的時候不要得意,低的時候不要灰心。像患了精神病差不多,有時好一點,有時壞一點。
10.遠離低級趣味
現(xiàn)在你們的畫還有個主題的問題,是想讓別人看得懂,這個問題也要看是在什么程度上給什么人看,有的人看不懂,有的人會看懂,取決于每個人的文化理解程度。
最重要的是堅持你自己,為自己畫畫。畫畫是自己的語言,你把自己的語言講出來,要盡量明瞭中肯,蘿哩蘿唆的別人就聽不懂。當然,有的時候只要自己懂就行了,以后別人也會慢慢瞭解的。
你們要想辦法閉上眼睛,不要看低級趣味的東西,自己畫自己的。
說到藝術(shù)欣賞,假如看不到國外的東西,你就多看中國的好東西。中國的好東西很多,你可以在商周銅器裡發(fā)現(xiàn)好東西,在唐宋陶瓷裡發(fā)現(xiàn)好東西。藝術(shù)這事,總是要往高看,不要往底下看。
還有,也不要去將就別人的趣味,因為別人的趣味又有什么標淮呢?你在十個人裡面也不能討好兩個人吧,何必呢!我們在法國畫畫也是不容易討好人的,不要以為法國人的藝術(shù)品味就高,一般的人都是差的,什么國家都一樣,只有很少的人能夠懂你的畫的。不要因為你成名了就會有很多的觀眾,沒有這么簡單的事情,說有很多人懂你的畫,那是騙人的。
總之藝術(shù)不能脫離傳統(tǒng),不能僅僅追求時髦,一切要等五十年或一百年后再做定論。
11.不要抄,要消化
當你模仿時,你是不會了解自己的,不會懂得發(fā)掘并表現(xiàn)自己的不同。
不要重複前人,也不要重複自己,那將腐蝕你的創(chuàng)造力,成為一種反覆使用的既定程式。
你看中國的書法也是在不停地演變,石鼓文,篆,隸,楷,草……
為什么現(xiàn)在的書法沒有以前的好呢?當然是創(chuàng)造精神比較少的關(guān)系,是受到王羲之、米芾的限制太多了。
中國畫為什么進步不大,還在仿唐宋的味道?唐宋的畫家也是在畫自然生活中體會到的東西,并不是抄別人。為什么我們還在抄?
我們中國有非常深厚豐富的傳統(tǒng),比如商周青銅器,漢魏的石刻玉器,唐宋的繪畫書法這一大套。中國這么博大的傳統(tǒng)若不好好利用,豈不太可惜了。
每一個人只要從中找出一部分自己最喜歡的,跟自己性格最接近的,把它消化;然后再學(xué)習(xí)西方好的東西,而不要他們俗媚的東西。把東西兩方面最好的東西結(jié)合起來,再加上自己的個性,慢慢地自然而然地融合起來,那你的風(fēng)格就會有了。
臨畫是要去理解作畫人當時的心境,不要抄,不要臨表面皮毛的東西。比如中國畫,不要僅僅臨結(jié)構(gòu),要臨他的呼吸和精神。要去理解認識塞尚,馬蒂斯,畢卡索,不能只學(xué)人家的外表形式。一個創(chuàng)造型的畫家總在變,你臨他的外表是跟不上的。
12.面向你的時代
我覺得現(xiàn)在繪畫的問題不是中國或者歐洲和美國的問題,而應(yīng)當是國際性的問題。所以中國畫和西洋畫不應(yīng)當分得太清楚,而是應(yīng)該在一起考慮,西方的素描是基礎(chǔ),我們中國畫毛筆字是基礎(chǔ),我覺得中國畫和西洋畫沒有衝突,可以互相幫助,互相補充,分得很清是不通的。不能說我是我畫水墨的,你是畫油畫的,他是做雕塑的……
我以為有兩種畫家,一種是地方性的畫家,一種是國際性的畫家。你們還年輕,要往遠的地方想,要有跨越疆界的企圖心,不是做中國的畫家,也不是做歐洲的畫家,而是要做國際性的畫家。
你不能說范寬、米芾只是中國的畫家,他們肯定是世界性的畫家。畢卡索你能說他只是西班牙的畫家嗎?他是屬于大家的啊。哪裡是東方,哪裡是西方,現(xiàn)在都分不開了。 我覺得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將來還會更小,不要把自己放在一個圈套裡。
美學(xué)的觀點常常跟著時代在變,時代不同,觀念也不同,文藝復(fù)興時期尋找的美,同我們現(xiàn)在所尋找的美不一樣。不過,世界上最好的畫,最棒的杰作,即使換了時代也還是存在的。
我想繪畫的問題,同社會的背景,生活的環(huán)境,和科學(xué)的進步都有關(guān)系,同文學(xué)、音樂、舞蹈、電影都有關(guān)系。我們對于來自各方面的影響都應(yīng)該接受,這些觀念上的東西對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都會有幫助的。
每代有每代的問題,二十世紀的畫家怎能去畫十八世紀的畫呢,繪畫問題是一生的問題,問題總是不斷的產(chǎn)生。一個人生活在二十世紀,卻對新時代的文化觀念不瞭解,或是不愿意瞭解,我覺得很不妥。藝術(shù)創(chuàng)作,應(yīng)該與時代有關(guān)系。
(延伸閱讀:趙無極后來在他的回憶錄裡說,在浙江美院客座期間,他感到自己撞上了「蘇聯(lián)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這個龐然大物,而這個大怪物已將一切創(chuàng)造力碾平了。他激動地說,「中國有燦爛的文化和歷史,有精妙絕倫的繪畫,根本無須向那些灰褐色基調(diào)的死板愚蠢的畫面求教!埂肝业膶W(xué)生們或許忘記了,也或許根本就不知道宋代繪畫的空間感和構(gòu)圖的高妙。他們不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細細觀察!)
齊白石
“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