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rre Bonnard
皮埃爾·博納爾
法國, (1867-1947)
作品精選116幅
皮埃爾·博納爾(Pierre Bonnard,1867-1947)是法國畫家、版畫家,后印象派先鋒派畫家,納比斯的創(chuàng)始成員。博納爾以色彩而聞名,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色彩畫家之一。然而,他最大的藝術特色在于他不簡單地描摹自然,善于通過對空間、光線、色彩、構圖等繪畫元素的探究,對描繪對象做主觀處理,故而他的畫達到了一種隨心所欲的藝術境界。
年輕時在巴黎學習藝術期間,深受高更和日本浮世繪的影響,又繼承印象派豐富色彩與活潑的實踐精神,進一步結合了印象主義的客觀性和象征主義對文化記憶與情感的基本主張。
當轟轟烈烈的印象派大師們在繪畫舞臺上逐漸消失之后,他們的繪畫作品及繪畫風格都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領域內(nèi)繼續(xù)發(fā)揮著影響和作用,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世界藝術譜寫了光輝的一頁。納比派正是受其直接影響的畫派之一。其主要貢獻在于綜合性地探索和發(fā)展了前一輩大師的風格,其中有高更、雷東和塞尚,并特別傾注于高更的關于綜合主義的理論及實踐。
由于出生于上流社會的生活環(huán)境,博納爾的教育及生活可謂一帆風順。十多歲時,他便被送到有名的寄宿學校就讀。他學習成績優(yōu)異,對繪畫也很感興趣,并短期在巴黎朱利昂美術學院進修。與塞尚及馬蒂斯的父親一樣,博納爾的父親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qū)W習法律,并成為公職人員,因此,博納爾于1886年進入德羅伊法律學院就讀,并于1888年通過律師考試。然而,他卻在公職考試時名落孫山,這樣,學習繪畫的愿望便得以實現(xiàn)
博納爾從事繪畫手法獨特,不是直接摹寫生活的某一場景,而是根據(jù)記憶和草稿決定一幅畫的先決題材。他畫的人體融合了日本浮世繪的構成元素和德加風味的浴女圖式。人體多在逆光的照射下,神采奕奕、青青煥發(fā),畫中的紗窗、襯布、鏡子以及投影,或斑斕輝煌,或深黑出格,人體所呈現(xiàn)的黃土色調(diào)、冷紫色調(diào)在投影的反襯中愈見輪廓分明,分外神秘莫測。
博納爾的風景油畫以色彩的奇特魅力而聞名。他對題材不講究,早期曾受一些風格化版畫、招貼畫和插圖影響,有舞臺美術和傳統(tǒng)牧歌式的構圖模式痕跡,爾后他的風景中漸漸排除了這些人為的構成因素,開始以純粹自對色彩的偏好為題,進行創(chuàng)作。
博納爾畫中的大部分設色用瑣碎的筆觸,在畫布上反復涂抹,使人看似雜亂無章,沒有一塊純凈之色,正由于這種絢爛的色彩效果,把色彩的對比度、音樂感、神秘性、發(fā)揮到了極致,使后來的彩畫家們驚嘆之已,僅能望其項背。
來源:油畫世界(ID:ArtYouhua)
編輯整理不易,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溫馨提示:圖片、文章來源網(wǎng)絡,僅為學習分享不作商用。如有涉及侵權,敬請原作者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