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已形同陌路,路遙為何去世前才肯離婚?并非只是為了女兒
如果是在往年,11月的西安城,是還用不著暖氣的?墒窃谶@一年,剛過了10月,便有寒潮襲來,大雪紛紛,四周一片蒼茫。就在這個不同尋常的11月,享譽文壇的天才作家路遙,與他熱愛的世界告別了。
路遙臥病中

這一天,是1992年11月17日,彼時路遙才42歲。
文星隕落,比嚴冬帶來的寒冷更痛徹骨髓,而更令人寒心的是,路遙在去世前三天,不得不含淚簽下了離婚協(xié)議書。
在簽下離婚協(xié)議書后,路遙悲傷之余,應該是輕松的,畢竟早在五年前,妻子林達就跟他提出了離婚。而路遙卻一直選擇回避,拖到如今。
而在這五年里,路遙的日子,過得是狼狽又窘迫,見者無不心酸。
1982年,雖然中篇小說《人生》已經讓自己功成名就,但路遙的心里,一直憋著一股勁,他想寫一篇浩瀚的長篇小說。
為了寫好這部小說,路遙提前三年做了籌備工作,他去攬活,放羊,野地里睡覺,下井放礦工……體驗了各種生活,收集了需要的材料。
1986年,路遙開始進入寫作模式。
在那收集材料的幾年時間里,因為聚少離多,路遙和妻子林達的情感出現(xiàn)了裂痕。而為了斷絕誘惑和喧囂,在創(chuàng)作該小說第一部時,路遙躲進了一個偏僻的煤礦辦公室。待第一部完稿時,一個冬天已經過去,路遙和妻子的感情,也成了強弩之末。
路遙、林達與女兒

在創(chuàng)作第二部時,路遙仍舊選擇了一個偏遠的陜北縣城,在此期間,妻子林達終于向他提出了離婚。路遙想也不想就拒絕了。
當時與路遙同住作協(xié)大院的賀藝(路遙女兒干爸)稱,路遙因為太投入創(chuàng)作,常常饑一頓飽一頓,有時晚飯都沒吃,到深夜實在餓的不行,才會敲開鄰居的門要個冷饃或者黃瓜。冬天時甚至只啃一根大蔥就應付過去了。有一次白天,他發(fā)現(xiàn)路遙自己出去買了兩個饃,在廚房里自己拌面疙瘩,路遙還假裝得意地說:“我拌的面疙瘩最好吃。”
路遙正常的一日三餐,似乎都無人過問,導致他成為了朋友賀藝家中的?,而女兒路遠也經常跟隨路遙去蹭飯吃,這不禁讓人疑惑,路遙的妻子,路遠的母親林達,都哪兒去了?
當然,除了一日三餐無人問津,路遙連御寒的東西,也只能托別人幫忙。賀藝回憶道:
織毛衣,在當時是所有女子必備技能,可是明明有妻子的路遙,卻只能求她人幫忙。這其中隱藏多少無奈和心酸?

路遙的婚姻陷入了危機,顯然他自己也很懊惱,他的弟弟王天樂后來回憶:
由此可見,當時的婚姻問題讓路遙感到相當?shù)睦Щ蠛徒箲],以至不得不和弟弟訴苦。
在這一段婚姻里,路遙已經得不到一個正常家庭應有的溫馨和生活上照顧,妻子已經是個擺設。而彼時的路遙,在文壇中有了一席之地,崇拜者和愛慕者俯拾皆是,他為何沒有答應林達的要求,非要抗到快去世才簽那一紙協(xié)議呢?
關于這個問題,路遙曾和弟弟王天樂說過原因,是因為不想讓女兒失去媽媽,成為單親孩子。
這自然是最好的、也是最可信的理由。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
同為陜西作協(xié)的作家冷夢后來回憶道:
說到底,是因為骨子里的自卑,使路遙不愿意接受和妻子離婚這個現(xiàn)實。

路遙和林達的結合,多少是帶有功利性質的。路遙是貧農出身,卻酷喜讀書,在文字中拓展了視野和思維,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他的婚姻觀。在林達之前,有位本地的女孩跟他表白,甘心包攬下所有地里的活讓路遙坐在家讀書寫字,路遙卻慌不擇路逃了,后來有人問他為何不選一個知根知底的結婚?他略帶慍色說到:
而林達的出現(xiàn),滿足了路遙對妻子的全部幻想。林達是北京清華附中學生,父親歸國華僑,母親亦在華僑辦工作,可謂書香門第。
林達生得不驚艷,但勝在性情爽利,聰明大方,又有一身好文采,談吐見識都是女孩中的翹楚。
所以,和林達在一起后,路遙對其是為馬首是瞻,當時與林達一塊插隊的邢儀(畫家)回憶,凡林達要求的,路遙總能竭盡所能滿足。
路遙的自卑,讓他覺得自己配不上任何好的女孩子。正因此,即便妻子林達提出離婚,他也選擇不去面對,想著能拖一天是一天。知道林達在北京已經辦好各種接收手續(xù),路遙才接受這段感情徹底無法挽留的事實。

當然,一段婚姻的破裂,絕非是單方面的原因。當年用每月38元工資供路遙上大學的林達,決心離開這男人,絕對是有緣故的,就目前來看,至少有三個原因:
林達出身小康家庭,她與眾多女子一樣,只希望擁有一個體貼自己并保持正常夫妻生活的丈夫。而路遙則希望她的妻子能幫助到他的學習和工作。兩人都給不了對方想要的,與其內耗,不如分道揚鑣。
路遙小時候受盡了窮,常常饑餓到崩潰?墒怯袟l件后,路遙仍不講究飲食穿著,反而對好煙和好咖啡感興趣。他抽的煙永遠是最好的,在八十年代初,路遙抽的煙就有二三塊錢一包,每天兩包。一個月下來六十包煙,可他的工資才一百多元。
此外,他喜歡去消費昂貴的西餐廳。女兒要野餐,他為她跑遍了西安城,只有一家酒店有三明治,每塊三十元,他買了兩塊。是普通上班族一個月工資。
這樣的“窮講究”,使路遙每月入不敷出。
路遙小時候是過繼到大伯家的,而原本家中的兄弟姐妹能力有限,所以兩對父母都指望路遙養(yǎng)老,此外,家里的窮親戚每每都來和這位聞名全國的作家打秋風,路遙好面子充好漢,把自己當成了宋公明,難免外債高筑。

這幾個毛病,在任何一樁婚姻里,都是禁忌。所以, 林達和路遙,原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卻非要強融,最終只能各自扎了一身刺黯然分開。
不過,幸好因為他們的強融,畢竟如果沒有林達最初的支持和婚姻中的付出,路遙就不可能讀大學,更不可能婚后還能撇下孩子去寫不朽名篇《平凡的世界》。
路遙去世至今,已然28年,但在這28年中,路遙與他的作品仍在感動著成千上萬的人。
某網絡調查中,在“對你影響最大的當代作家”一項中,路遙以89%的占比遙遙領先。
耗盡他身體“庫存”的作品《平凡的世界》,目前已經銷出2000萬冊,每年還在以300萬冊的速度增長。此外還有不計其數(shù)的盜版書、電子書,也就是說,凡識字者,大多都讀過這本書。

經過三十年的時光淘洗,《平凡的世界》為何還能擁有如此知名度和好口碑?無非是因為在這部書里,每個人都能照見自己的影子,都能引起情感的共鳴,它影響了成千上萬人的價值觀。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