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漢字)編輯
易理三合局 申 子 辰
《辭源》云“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云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辭海》又云“龍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興云作雨的神異動物”。因此龍的定義為: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特征是有鱗、有須、能興云作雨的生物。
傳說中的人類始祖伏羲、女媧皆龍身人首(或蛇身人首),又被稱為“龍祖”。華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黃帝,傳說中和龍都有密切的關系,“黃帝龍軒轅氏龍圖出河”(《竹書記年》),相傳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龍首”而生,死后化為赤龍。因而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
漢族傳說中龍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云致雨和騰云駕霧。龍后成為皇權(quán)象征,皇帝又稱為真龍?zhí)熳?/A>,皇宮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