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緣未到傷心處。得知親生兒子毛岸英在朝鮮戰(zhàn)場犧牲時,毛主席也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打仗總是要死人的!
可是誰能料到,就在1976年春節(jié)的時候,毛主席卻因為看了一場電影,而且才看了十分鐘不到,突然就淚流滿面了。
這究竟是一場什么樣的電影,它為何會讓久經(jīng)風霜的開國領袖,淚水頓作傾盆雨,并嚎啕大哭呢?同時,在這位八十二歲高齡長者這一哭的背后,到底又飽含了多少感慨與辛酸呢?
毛主席看電影大哭1976年春節(jié)的某一天,重病纏身的毛主席,突然對秘書張玉鳳說想看一看電影,于是張玉鳳找來了新近上映的《難忘的戰(zhàn)斗》。
這是一部真實再現(xiàn)解放前夕,武漢地區(qū)軍管會糧食采購隊與地主惡霸,國民黨特務較量的故事,故事內(nèi)容是根據(jù)解放軍四野的一位戰(zhàn)士——孫景瑞的原創(chuàng)小說改編。
因為毛主席當時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于是秘書特意安排了中南海門診部的護士長吳旭君陪同毛主席觀看。
誰知道電影播出不到十分鐘的時間,毛主席突然指著電影屏幕問護士長吳旭君:“那些學生當中,有你嗎?”
原來,當時畫面正播放到解放軍進城,武漢的市民和學生們敲鑼打鼓,夾道歡迎。護士長見毛主席滿懷期待地看著自己,當即點了點頭。
當年吳旭君在做學生的時候,的確像電影中那樣,夾道歡迎過解放軍。只不過地點不是在武漢,而是在上海。
吳旭君本想安慰毛主席,誰知對方見她一點頭,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情緒淚如泉涌。由于毛主席在1975年11月才動過白內(nèi)障手術,觀看電影的時候眼病初愈。
護士長吳旭君擔心毛主席的健康,馬上中止了電影放映。從此毛主席觀影落淚的事件,便成了他晚年“三次流淚”中,最讓人有些疑惑的一次。
武漢解放后,解放軍邁著整齊的步伐進城。人民群眾夾道歡呼,是一件多么讓人開心的事情啊,為什么毛主席反而難過了呢?
毛主席曾經(jīng)在詩中表達過自己為革命無懼生死的決心,詩云:“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
毛主席戎馬一生,拋頭顱、灑熱血尚且不怕,為什么看到解放軍進城,軍民魚水一家人的場景,反而還哭了起來呢?
因為1976年的春天,是一個讓人非常難過的春天。這一年的1月8日,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與世長辭。周總理與毛主席的老戰(zhàn)友,老伙伴,周總理辭世之際,毛主席也重病纏身。
而且當時的群眾都認為,毛主席在彌留之際,心中還是有一些夙愿,沒能實現(xiàn)。1976年的中國,正處于多事之秋。中美關系雖然“破冰”,但是未來的中國走向會怎么樣,很難預料。
事情顯然沒有,朝著毛主席、周總理等開國領袖預想的方向發(fā)展;叵氘斈,老一輩的革命家曾以為只要趕走了國民黨,就能建立一個理想的國家,但是毛主席并不滿足于此。
因為在毛主席的心中,一直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毛主席想建立的是一個打破階級特權的,人人平等的新中國。
五十年代末,中蘇關系破裂以后,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為了求生存,求發(fā)展,不得不與美國結盟。如此一來,未來的中國,到底會如何發(fā)展呢?
這一點最是讓人擔憂,所以當毛主席看到電影里面,重現(xiàn)1949年解放軍進城的畫面時,頓時悲辛交集。
原來毛主席以為仗打完了,心中的理想也就可以實現(xiàn)了,可是到那時才知道“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那十里路,才是人生中最艱難,最漫長的路。
當年與毛主席一起并肩作戰(zhàn)的老戰(zhàn)友們,一個一個地離開了。假如他也這樣離去,那么從前的努力,會不會都白費了呢?
其實毛主席的這種擔憂很早就存在,就在1975年,眼科醫(yī)生唐由之為他治療白內(nèi)障,手術成功后毛主席就摘抄了一首魯迅的《悼楊銓》送給唐由之:
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
何期淚灑江南雨,又為斯民哭健兒。
上個世紀30年代,上海民權保障同盟執(zhí)行委員楊銓,是一位反法西斯戰(zhàn)士。他在1933年的6月18日,被國民黨特務暗殺了。魯迅寫這首詩悼念楊銓,詩的意思是說:
血雨腥風,磨滅不了我心中的壯志豪情,任憑人世間的花開花落,滄桑變幻,我的心依舊堅如磐石。
誰知一場江南的煙雨,又惹得我淚流滿面。我在哭什么?我是在為祖國失去了一位戰(zhàn)士,而痛哭流涕。
以前我們曾經(jīng)分析過毛主席引用這首詩的背景,事實上它的出現(xiàn),已經(jīng)透露出毛主席晚年的心聲。毛主席擔心自己一旦離去,到時不會有人,肯為勞動人民出頭了。
結語毛主席看完《難忘的戰(zhàn)斗》落淚,主要是因為這部影片的場景拍得比較真實。電影的原著作者孫景瑞,1922年出生在河北,1949年從清華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就參加了解放軍。
孫景瑞參軍后,親自參與了武漢軍管處糧食采購隊和國民黨特務、地主惡霸的斗爭。也親自見證了武漢解放的全過程。于是解放后,他便創(chuàng)作了一部優(yōu)秀的長篇小說《糧食采購隊》。
1975年,上影制片廠發(fā)現(xiàn)這部作品,花了半年時間把它修改成了劇本《難忘的戰(zhàn)斗》。因為場景過于真實,所以毛主席看了10分鐘就帶入了情節(jié),勾起了腦海中的回憶。
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軍隊,解放了全中國。當年人民群眾夾道歡迎軍隊進城的畫面,在全國各地一再反復地上演。
人民群眾之所以歡迎解放軍,是出于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信任。他們相信中國共產(chǎn)黨會“砸碎萬惡的舊世界”、“敢教日月?lián)Q新天”,建立一個平等、富強的國家。
但是1976年的中國,還遠未走上毛主席心目中理想的“正軌”。因此當他再看到這樣的畫面的時候,素來憂國憂民的他,頓時就淚如雨下了。
不過,如今的中國,國力日漸強盛,人民正在邁向共同富裕。毛主席知道這些以后,一定會感到欣慰!因為如今的中國,正如他們當年夢想的那樣。
發(fā)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