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不懂藝術都能看懂的象外
「永舞團」蒼山之舞 攝影:津一
Myra身上有種浩然之氣。她只是站在那,你就能感受到她仿佛立在天地之間。
Myra
她看起來纖細、和柔,說起話來又有一種內在生發(fā)出的深厚的力量感。
聊起來我才知道原來她曾經也是做媒體的。
十多年前,她也曾在無數的新聞現(xiàn)場縷清事實、試圖呈現(xiàn)真相,看盡眾多事件中個體的困頓與掙扎。但她用了一個形象化的句子形容那種在新聞生產中前赴后繼的日子:“每次報道之后,我就要立即投入下一個議題,分秒不能懈怠,即使上一場報道中那雙受苦的眼睛還在你的身后凝視,但你無法回頭。”
Credit:TED X Pozijie 2019年參加的TED演講
這可能是她轉向劇場藝術的原因之一。
因緣際會下她接觸到了被壓迫者劇場,第一次意識到:原來藝術成為普通人表達與呈現(xiàn)自己生命當中的情緒、情感的方式,原來可以用這種人人參與,又不失藝術性的方式進行自我治愈,自我轉化,乃至于可以介入到社會行動中去。
她欣喜于它的開放、包容與智慧,渴望運用它讓更多的個體被看見并獲得連接。當然也有猶疑,擔心自己起點太低、天資平庸。當她把擔憂告訴導師,他看著她,只說了一句話:You learn by doing 。意思是,我們只有通過實踐去進步和完善自己。
素人舞作《稻穗》「南屏秋收·七約稻田藝術節(jié)」演出照攝影:沐恩
而身體就是實踐的載具。
在帶領戲劇工作坊時,她總帶著大家從打開身體開始,讓僵硬的四肢回歸到敏感與感知,在某些情緒的推動下,身體會做出我們意想不到的動作和表達。當這些動作連貫起來的時候,就好像舞蹈一樣。她突然意識到,如果說戲劇還需要語言、人物關系和一定的框架要求,那么舞蹈作為人類最早誕生的藝術形式,全然的投入與靜默,只用身體去做純粹的表達,理應是每個人都應享有的權利。
她開始在草地上跳、在水泥地上跳,聽風的伴奏、樹葉婆娑的沙響,去感受自然界的一切如何形成舞蹈。
在經歷了太極導引、葛式表演、舞踏等諸多藝術修行后,建基東方智慧創(chuàng)立了「生機舞動」素人身體哲學,希望啟發(fā)身體之內在意識,致力于每個生命之身體與心靈的雙重回歸與解放。
疫情前,她去了美國,疫情幾年,隱居在美國加州的山中,用銘印舞動的方式與樹連結交流,思考心靈的困乏、世界的困境,而人類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加州山中的烈焰夕陽
每次用銘印的舞動,她能切實感受到自己的身體與樹的枝條之間產生了共振與關聯(lián)。甚至第一次體會到樹的感受與痛苦。
和一株有著酷似觀音像的銘記的大樹跳舞。
感受到樹如何從根系連結了其余幾棵,給它們輸送了必要的養(yǎng)分。
在舞動中,她切實感受到而不只是從書中了解到「自然」是龐雜又緊密的超生物體(super-organism),「分離」這個詞對于森林來說根本不存在,每個個體都在發(fā)生互動與連接。
亮葉水青岡之舞©神樹作品影像 攝影:XLL
“萬物有靈而與我為一。這是樹予我最深的啟示!彼@樣寫道。
東方佛都同根樹©神樹作品影像攝影:振宇
這不難理解她為什么想要發(fā)起《眾生·有情》的招募和創(chuàng)作計劃。
詳見:尋找有情人|這一次,懇請你一起踏上治愈藍星的旅程
作品擬歷經數月,共同進行線上線下的研究、探索與身體訓練,最終于戶外演出。
共創(chuàng)期間所有身體訓練課程、私人藝術創(chuàng)作指導與學習過程全部免費。結緣以誠。
(入選舞者收取2000元訓練費,待演出完成時全數退還)
我們將一起:
1. 共同研究探索生態(tài)議題,從不同視角切入,形成完整的宇宙生命整體觀。
2. 個人或集體田野調查,看見生命個體的困頓掙扎,尋求可能的轉化之道。
3. 從文本到身體,從日常到舞臺,學習藝術表達,最終形成身體藝術作品。
我們希望你:
1. 關心地球生態(tài)與未來,愿共同探索萬物一體哲學觀,始終對未知事物保持謙遜與開放。
2. 你不需要有任何身體經驗或舞蹈訓練,但愿意嘗試打開身體,讓萬物的能量于你綻放。
3. 對藝術有敬畏心,對作品有責任心,一旦進入共創(chuàng)階段,認真走好每一步,直至終點。
與素人舞者們在在洱海蒼山邊的演出《點蒼山》
演出結束,全體面向蒼山,鞠躬致意。
演出結束,與觀眾圍坐交流。
因為她深知地球面臨的生態(tài)危機背后源自對“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遺忘。
"Reliance", Gwen Wodark, CA
“由于人類感官的局限和時間尺度的差異,我們看不到森林里樹木和微生物共同組建的龐大生態(tài)系統(tǒng),聽不到樹木與其它萬物所發(fā)出的不能被人耳接收的聲波信號,更對它們億萬年來本自具足的智慧與意志毫無了解!彼@么寫。
所以她相信用舞動喚醒人的身體、意識醒覺的意義。
「生機舞動」的樹與身體攝影:冬冬
在去年的息息藝術行動(詳見:一次邀請——人人關心人類命運|“息息”藝術行動發(fā)起書)的發(fā)起活動上,我也分享了⽣態(tài)學思想中的一個觀點:
“認為我們當前的環(huán)境危機的主要根源在于⼀種分裂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徹底地割裂了⾝體和⼼靈、主觀和客觀、⽂化和⾃然、思想和物質、價值和事實、精神和物質、⼈和⾮⼈,完全是⼀個⼆元對⽴的、機械論的、原⼦論的、⼈類中⼼的、具有病態(tài)層級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錯誤地在⼈和其他的實在之間劃開了⼀條鴻溝,往往⾃以為是地認為⼈⾼于其他的實在;這種世界觀把⼈從錯綜復雜的關系⽹中割裂了出來,⽽這張⽹正是⽣命、地球和宇宙的本質。
這些⽣態(tài)學思想進⼀步提出,要療救地球和拯救我們⾃⾝,只有唯⼀⼀條出路,那就是⽤⼀種新的世界觀取代⽬前這種分裂的世界觀。那應該是⼀種更加整體論的、更注重關系的、更具整合⼒的、更尊重地球的、不那么⼈類中⼼的、不那么狂妄的世界觀。簡⽽⾔之,新的世界觀應該尊重整個⽣命之⽹,承認其內在價值,認識到這個⽣命之⽹就是我們⾃⾝的⾎脈⾻⾁!
對我來說,我也相信舞動喚醒人的身體、意識醒覺的意義。因為我自己的身體、意識醒覺就是這樣被喚醒的。
所以象外·息息藝術行動和永舞團
合作了她在北京的分享
以及舞作《眾生·有情》的舞者招募活動
呼吁關心地球生態(tài)文明的諸多“有情人”。
本次分享會,舞團創(chuàng)始人兼藝術總監(jiān)Myra Chu將在冥想帶領后,分享她獨創(chuàng)的“生機舞動”素人身體哲學藝術理念,以及舞團這些年來在中西方所走過的藝術之路。
也為正在進行舞者招募的素人舞作《眾生·有情》進行詮釋與解讀,希望遇見關心地球生態(tài)文明的諸多“有情人”。
(是免費公益分享,但席位有限,希望大家報名后能如約而至)
👇
Myra Chu(朱永瀟)
旅美身體藝術工作者,WingDanceTheatre「永舞團」創(chuàng)始人、藝術總監(jiān)。美國柏克萊戲劇學校授課藝術家,四川美術學院生態(tài)藝術項目身體導師。
作為教育者,歷經多年太極導引、受壓迫者劇場、葛式表演、舞踏等藝術修行,建基東方智慧創(chuàng)立「生機舞動」素人身體哲學,啟發(fā)身體之內在意識,致力于每個生命之身體與心靈的雙重回歸與解放。
但我也深知這背后的不易。
比如:這種感知行的喚醒雖然是深刻的,但是也是非常依賴具身經驗的。而這也會帶來傳播上的艱難。如何能夠讓這個舞作的精神和力量超越參與其中舞者,真正輻射到、影響到它的議題所試圖含攝的眾生?
這是我向Myra提出的問題,也是我向自己提出的問題。因為本質上,我和她的理念,想做的事情是一致的,遇到的困難也是一致的。
我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在哪,這個舞動的價值不僅在于最后舞蹈的呈現(xiàn),更在于創(chuàng)排、演出過程中素人舞者們生發(fā)的那些感觸、體悟、轉化、轉變,這些需要被記錄、被傳播才可以打動人,發(fā)揮更大影響力。而這背后則是需要人,需要切實傾注的心力,需要資源、資金的支持。
她說她其實也有一種“投石問路,站在懸崖峭壁上,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感覺”。
“我的藝術是看見每一個人作為前提的,然后再挖掘TA自己本身的身體特質,把TA的身體和議題融合在一起。我真的不確定會怎么樣,我也沒有太多資源、名聲、支持。”
“當然我也遇到了像你這樣的人,所以我有時候雖然覺得自己站在懸崖邊,可我真的往前走的時候,說不定就會有人來扶我一下,或者是愿意一起來走這條路,也許就不會那么害怕了。所以就試試看。我對這件事情充滿了Open,充滿了開放,不做任何預設,最后這個作品會長什么樣子,我完全不曉得,會在哪個藝術節(jié)演出,我也完全不曉得。”
“我希望它是一個共創(chuàng),不僅僅是舞者的共創(chuàng),也是社會各界的共創(chuàng)。關心這個議題的人,愿意看見這個作品發(fā)生的人,我都歡迎TA們加入進來,所以我覺得說好像它是一個實驗場,也是一個能量場,當我去創(chuàng)建能量場的時候,每一個人進來都會貢獻TA的能力。所以,最后,我就不覺得它是一個孤注一擲或者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東西,我覺得它會變成一個非常堅實的東西,然后讓更多的人探索下去,所以我只是一個投了一個石子而已,接下來的事情不只是我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更多的人的事情!
如果你這次來不了現(xiàn)場,
但有心關注、參與、支持這個作品,
也可以加入微信群持續(xù)關注這個項目:
如果你愿意成為支持我們的力量。
請聯(lián)系我們。
息息藝術行動聯(lián)絡微信
你可以成為舞者,
也可以用其它任何擅長的方式支持我們。
包括但不限于:
攝影|影像記錄|場地提供|演出聯(lián)絡
個人物質贊助|藝術節(jié)、藝術基金相關贊助聯(lián)絡或信息提供
感恩天下有情人的幫扶與支持
🙏
“永·舞團”Wing Dance Theatre
「永」舞團是一個沒有專業(yè)舞者的舞團,
沒有固定活動地點,素人們由天南海北匯聚,為一個共同的藝術理想而來。
相信人皆可舞,天地并生,美美與共。
面對共同危機,需要憶起我們息息相關。
2023年自象外發(fā)起,關注人類、自然、眾生,
用尊重個體的社群共生形式發(fā)起行動。
“可能指引末來的事物會被歸類到藝術”。
歡迎共識伙伴關注、加入。
象外
把藝術拉出圈外
——和更廣闊的世界產生連接
2016年創(chuàng)辦,帶著新聞人基因的藝術媒體,
報道藝術、藝術家、藝術商業(yè),
以及與此相關的一切
場地支持:
感謝熊抱大地對本次活動的免費支持。
號召大家有時間過來用餐,
一是感謝他們的支持,
二是食物做得真的很好吃,是用心做的有能量的食物。
〇
劉冰:世界的詞根| 策展文章
藝覽北京&北京當代|圖集續(xù)。
北京當代|圖集
申亮,圖集。
一個水瓶座拍攝的中國。
年輕的藝術家們,集合。囆g大獎作品征集
杯碗盤碟,人間神仙
“洋人活兒笨,畫嬰兒像小大人……”
把藝術拉出圈外
你還可以在微博找到我們
@象外的象外
小紅書
@象外的阿改
投稿郵箱
263419055@qq. com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