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接千載 視通萬里
哲學藝術歷史“三位一體”
詳解名畫流芳千古之謎
2008年夏秋之際,我應邀到云南大理參加藝術交流活動。期間,在好友哲良的陪同下,游覽了蒼山、洱海。
時值風和日麗,綺麗柔美的洱海一碧萬頃,水色澄鮮,湖中白帆片片,輕渡重云。西岸蒼山飛峙,勢若游龍,山石如玉,林色蔥郁。蒼山十九峰嵯峨壁立,挺立云端,峰頂縈云載雪,銀光閃爍;峰間深箐斷壑,蒼山十八溪清泉奔瀉;山中飛云變幻,時而淡如輕煙橫拖,時而濃似潑墨凝聚,一條神奇美麗的乳白色玉帶云時常橫束在蒼翠的山腰。玉洱銀蒼,山水相依,蒼山奇峰,一一倒插湖中,各呈其異,交相輝映。
如畫山水中,講解員紫蘇的聲音猶如珠玉落盤:“……云、雪、峰、溪為蒼山四大奇觀。這明麗的山水,自古就為人推崇。明代著名文學家、學者楊慎寫道:‘一望點蒼,不覺神爽飛越……山則蒼龍壘翠,海則半月拖藍,城郭奠山海之間,樓閣出煙云之上,香風滿道,香氣襲人,余時如醉而醒,如夢而覺,如久臥而起作,然后知吾向者之未嘗見山水,而見自今始!
大理自古佛教盛行,有妙香國之稱。蒼洱之間,寺庵林立,無山不寺,其中最負盛名的是相傳為東漢時所建的感通寺。寺在蒼山圣應峰麓,峰巒環(huán)顧,林壑幽深,寺前滿坡茶園,清香撲鼻。進入寺內,只見蒼松古柏間,梵宇一片,殿閣軒昂。
“明初該寺高僧法天無極禪師入京朝見太祖朱元璋,朱元璋賜詩十八章,并敕令建造大云殿,創(chuàng)三十六院,讓無極主持大理佛教。這在云南佛教史上,是空前輝煌的篇章。嘉靖年間,楊慎被貶云南,曾居住在寺內廂樓,著有音韻學書《轉注古音略》。明末清初,寺僧擔當仰慕楊慎品學,重修楊慎舊居‘寫韻樓’為自己住所,‘名士高僧共一樓’的佳話古今稱頌!
紫蘇數(shù)次提到的楊慎引起了我的注意。
“是明代因議大禮而被嘉靖貶官戍邊的楊慎嗎?”我問道。
“對,就是此人!”哲良答道。
“議大禮是怎么回事呀?楊慎和這有什么關系?”紫蘇好奇地問。
“所謂議大禮,是議明世宗朱厚熜就是嘉靖皇帝以地方藩王身份繼承皇位后,在皇統(tǒng)問題上的政治論爭,焦點是如何確定嘉靖生父的尊號!睂戫崢莾龋髦桓苯鸾z邊眼鏡的哲良侃侃而言:“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成都人,生于1488年。父親楊廷和在1507年入內閣參政,1513年成為內閣首輔,相當于宰相。楊慎于1511年狀元及第,成為明代四川唯一的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年僅23歲。楊慎自幼家學淵源,機警聰敏,進了翰林院之后,見聞更加廣博。明武宗朱厚照有什么疑問,眾人回答不上來,楊慎都是廣征博引,一一作答,深得皇帝青睞?芍^青年入仕,宦途坦達,加上家庭背景,本可以青云直上的,但他生性耿直,頗有名士風骨。武宗耽于游樂,1517年微服巡行,楊慎上疏切諫,皇帝不聽,他便稱病不出,和皇帝較勁。后來的議大禮事件使楊慎和他父親的命運發(fā)生了根本轉折。
1521年3月,武宗去世,因無子繼承皇位,生前也未立太子,太后與楊廷和便根據(jù)‘兄終弟及’的祖訓,以遺詔迎武宗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嘉靖為人孝道,個性堅強,雖為少年天子,卻不愿任人擺布,而欲大權獨攬。即位剛6天,就出人意料地提出,要為他的生身父母上‘皇帝’、‘皇太后’的尊號,但遭到大臣們的普遍反對而擱置下來。因為按當時的祖宗家法,嘉靖應稱其姨夫為皇考、稱其生父為皇叔父。1524年,議禮之爭又起。嘉靖先后4次批示要重議大禮,但批示到了內閣,都被楊廷和原封不動地送了回來,還上疏30余次,堅決反對。嘉靖能不生氣嗎?大怒之下,罷免了楊廷和的官職。在這件事上,楊慎完全站在父親一邊。先是聯(lián)合36名官員上疏,對議禮主張大加撻伐,并以辭職威脅皇帝,表示不愿與重提議禮主張的大臣同朝為官。嘉靖痛責楊慎等人,停發(fā)工資兩個月以示懲戒。”
哲良頓了頓,見我和紫蘇聽得專心,便接著說道:“楊廷和雖然沒有了官職,但他的追隨者都身居重位。楊慎在父親的支持下,又和各部官員聯(lián)合上疏。誰知,嘉靖把所有上疏都擱置不發(fā),滿朝大嘩,群情洶洶。一天上完早朝,楊慎等人倡言群臣跪哭宮門,給皇帝施加壓力,聽從群臣意見。楊慎高呼:‘國家養(yǎng)士百五十年,仗節(jié)死義,正在今日!和幾個積極分子攔阻散朝百官,脅制眾人跪哭諫爭,并威脅說:‘今有不力爭者,必共擊之。’于是240名朝官都下跪力諫,從早晨一直跪到中午。皇帝諭令群臣先行散去,但沒人聽。嘉靖大怒,命錦衣衛(wèi)抓了8個大臣下獄。楊慎撼門大哭,跪伏眾臣以哭應和,聲震殿庭。嘉靖更加惱怒,令錦衣衛(wèi)逮捕126人下獄,其余86人待罪,四品以上官員停發(fā)工資4個月,五品以下官員每人廷杖30。結果,16個大臣被打死。楊慎在10天內遭受兩次廷杖,死去活來,幾天后,被貶到云南戍邊。”
“后來呢?”見哲良停下,紫蘇問道。
“1528 年6月,嘉靖頒布《明倫大典》,肯定議大禮成果,即稱其生父為皇考、生母為皇太后,并歷數(shù)反對派官員的罪過,進一步處罰。其中,楊廷和被定為罪魁禍首,革職為民。議禮之爭從嘉靖即位之初的1521年開始,至1528年以嘉靖一方勝利基本結束,實質是嘉靖通過議大禮,以打擊先朝臣官、確立和鞏固自身統(tǒng)治和推行新政,在嘉靖年間的政治生活中產生了深遠影響!
“楊慎到云南以后怎么樣?”紫蘇關心地問。
“楊慎以戍卒身份到了云南,時常要到各地應付役事,但各級官員都很照顧他,因此得以游歷名山大川,詠詩抒懷。在秀水拍岸、天光云影的邛海和被譽為‘蓬萊遺勝’的滬山,楊慎賦詩描述彝族火把節(jié):‘老夫今夜宿瀘山,驚破天門猶未關。誰將太空敲粉碎,滿天星斗落人間’;在煙波浩渺、風姿秀逸的滇池,楊慎寫下《春望》一詩:‘滇海風多不起沙,汀洲新綠遍天涯。采芳亦有江南意,十里春波遠泛花’;西山林壑優(yōu)美,四時嵐光滴翠,花雨流香,楊慎寫道:‘蒼崖萬丈,綠水千尋,月印澄波,云橫絕頂,滇中一佳境也’、‘山借水色,水映山光,云鬟霧髻,煙鷺沙鷗,游泳浮沉,天然圖畫?梢詳U胸襟,滌塵心。憑高遠望,海闊天空,恍然羽化而登仙’;西山腹地的華亭寺,是昆明最著名、最宏闊的一處佛教勝地,楊慎撰聯(lián)道:‘一水抱城西,煙靄有無,拄杖僧歸蒼茫外;群峰朝閣下,雨晴濃淡,倚欄人在畫圖中’,似一軸清淡秀逸的水墨長卷;西山最高峰有太華寺,蒼深雄峻,殿閣崇麗,楊慎留下著名詩篇:‘仙人掌上梵王臺,雨霧秋清望眼開。湖勢欲浮雙塔去,山形如擁五華來。摩天鸛鶴窺明鏡,呷浪魚龍引渡杯。金碧西南無此境,為君扶病一徘徊’;孤山島是澄江勝景,楊慎飽覽孤山風光后,賦詩道:‘通海江川湖水清,與君連日鏡中行,孤山一點橫煙小,何羨霞標掛赤城’、‘澄江色似碧醍醐,萬頃煙波際綠蕪,只少樓臺相掩映,天然圖畫勝西湖!
哲良學識廣博,娓娓道來,我也隨之領略了云南風物,不覺心曠神怡。
“楊慎在云南,努力從事文化學術活動,一生著述大都成于此時。足跡所至,總是以其為中心聚集一批士人,同他交游的有百人之多,他的學生也大多取得成功。楊慎除了詩文詞曲外,還致力于經(jīng)書、史書、子書、書畫、醫(yī)學等領域的研習。由于他勤于學問,史書稱明代‘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目前可見到的楊慎著述共約134種。雖然由于客觀條件限制,難免產生許多失誤,同時楊慎也有弄虛作假的缺點,但這與他孜孜不倦從事文化學術活動和傳播中原文化、培植人才、開啟一代學風、推動云南文化發(fā)展的貢獻來比,始終是瑕不掩瑜。其流風遺教,世代受人景仰。
但是,嘉靖因為議大禮最恨楊慎父子,經(jīng)常向左右索問楊慎的情況,大臣們往往以楊慎年老多病搪塞;嘉靖大婚、生皇子時,按照慣例大赦天下,唯獨不赦免楊慎等人。楊慎在云南30余年,除了父親去世、回家奔喪等特殊情況外,不能隨便回家。在明代,戍卒年滿60就可以請求由子侄代替服役。楊慎65歲時,乞求準許由正值壯年的兒子替役,各部門都是來回推諉,甚至走了云南巡撫的后門,也沒辦成。地方官員雖然善待楊慎,但誰都怕皇帝怪罪,不敢越過界限。對于一度叱咤風云的楊慎來說,以衰邁之軀,荷戈趨伍,不能不說是一個莫大的悲劇和打擊。70歲時,楊慎偷偷回到家鄉(xiāng),云南巡撫急忙派人把他抓了回來。1559年,71歲的楊慎孤獨地死在戍所里。”
一代名士的悲情人生和著悠遠的鐘聲,回蕩在山水之間。
沉默片刻后,哲良用渾厚的男中音低聲唱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看著我們納罕的神情,哲良說道:“這首《三國演義》開篇的《西江月》,就出自楊慎之手,是他所著中國最早的彈詞——《廿一史彈詞》第三篇的開場詞!
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拿出隨身攜帶的一本畫冊,翻到了其中一頁:“你們看這幅《升庵簪花圖》!”
兩人圍過來,凝神觀看——
山野林外,一棵盤郁曲折的古樹,樹葉雖已枯黃、飄落殆盡,但樹干勁挺、枝杈伸張;幾塊硬石奇崛風雅,幾株小草透過石隙頑強地生長,一種不屈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溢滿畫面。一個身著寬袍大袖的老年男子,醉眼朦朧,步履蹣跚。他晃晃悠悠、踉踉蹌蹌地走在前面,旁若無人,神情瀟灑自若;后面跟著兩個女子,一人手中持扇,一人托著酒器,麗質嬋娟,豐姿綽約,秀項纖腰,顧盼有情。對于男子的形態(tài)舉止,兩女子并不驚訝,反而嘴角略帶會心的微笑。畫面構思簡括,設色嫻雅古淡。用筆簡潔質樸,筆法拙健粗放,柔中見剛,深厚獨到,頜下短髯,毛根出肉,衣紋清圓細勁,富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線如刀刻,轉折頓挫有致,金石味十足,流露出畫家孤傲倔強的心性。人物蒼勁古樸,造型樸實明朗,面目五官各有夸張,性格刻畫躍然紙上。整幅畫卷淡泊超塵,氣格清遠。
“這幅畫畫的就是楊慎!”我說。
兩人迷惑不解的看向我,為什么這樣說呢?請看下節(jié)揭曉答案。
薛林興:中國史上第一位榮登世界最高藝術殿堂---2005巴黎盧浮宮法國沙龍展的畫家;中國史上第一位由13位國家首腦在作品《和平美神》上題寫和平祝詞的畫家;中國史上第一位以一己之力興建氣勢雄偉的近萬米私人美術館的畫家。他被畫界權威譽為東方美神之父、引領當代人物畫走向的新仕女畫派一代宗師。
現(xiàn)任: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畫家聯(lián)盟主席,中國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人物畫研究室主任,中國仕女畫研究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全國政協(xié)文史館人物畫研究院副院長,中華全國工商聯(lián)書畫院執(zhí)行院長,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市第十二屆政協(xié)委員,聯(lián)合國國際科學與和平周藝術委員會副主席。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