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chuàng)作上,體現(xiàn)了古人對 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lián)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那么在欣賞中國的過程中主要體現(xiàn)在 神、情、意、趣四個方面。
山水畫 陳忠洲 136X68cm
神
01
人們在觀賞繪畫作品時,往往著眼于畫得像不像,迷戀于彩色照片的華麗細膩,跟真的一樣。
中國畫的排斥自然主義的逼真描繪,不僅不是它的缺點,反而是其藝術魅力之所在,是其立于世界藝壇獨樹一幟的特色。
關于欣賞和評價繪畫的優(yōu)劣問題,宋代蘇軾一針見血地指出: “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就是說只注意于外形的像不像,是不足以論畫的,論畫要以追求神似為宗旨。
神似論不僅是中國繪畫藝術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民族審美觀的精華。
理論當然是來自實踐的,中國的繪畫藝術以線造型,大膽概括提煉,講究虛實相生,形成了一系列獨特的藝術手法, 比如舍棄背景,留有空白,單線勾勒,水墨寫意等等,都使得藝術更加純美精粹。
情
02
在狀物與傳情的關系中,中國畫崇尚的是主情說。
藝術家是多情善感的,他是懷著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的激情面對大自然的,所以 “望秋云,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含情脈脈,乘興揮毫。
熾烈的情思,通過自如的筆墨,落在紙絹上,物化為藝術作品。
所以,凡是好的藝術作品總是充滿著詩情畫意,洋溢著充沛的感情。
拿山水畫來說,所描繪的對象是自然,但畫中山水,絕不僅僅是自然山水的如實寫照。
外國風景畫講寫生,中國畫也講寫生,但不滿足于直觀之所見,而是 “搜盡奇峰打草稿”,經過心靈的孕育升華,再創(chuàng)造第二自然。
所以我們不拘泥于焦點透視,不受光暗陰影的干擾,像一個令行禁止的將軍,可以隨心所欲地調遣山川木石,重新組合。
可以凌空俯視層巒疊嶂,也可以從一草一葉中品味出詩意,抒發(fā)感情。
有一位離休老干部在遍覽故宮繪畫館的古代佳作之后說: 不見風雨之跡,可有淋漓潤澤之感。他確實道出了中國畫的妙處,堪稱一得之見。
意
03
唐代大詩人杜甫在《丹青引》中描寫曹霸畫馬,曾有 “意匠慘淡經營中”的句子。
說明運思立意是作畫的關鍵。講究意境是中國繪畫藝術思想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所謂意境,是通過嚴密、巧妙的構思和獨到的藝術表現(xiàn),在畫中形成一種境界,取得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升華至詩的境界。
畫論中說 “境界已熟,心手已應,方能縱橫中度,左右逢源”。
詩論中也講 “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則得其真矣!這真,既有真景物,又有真感情,情景交融,主客觀結合,方能曲盡其妙。
曹霸正是在面對健美的御馬玉花驄的感應下,經過 “慘淡經營”醞釀構思設計等一系列形象思維的功夫之后,才畫出 “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的杰作。
就是說, 藝術家沒有 “意”,是作不出 “宛然如真”的藝術表現(xiàn)的。
山水畫 陳忠洲 136X68cm
趣
04
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講道: “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乎用筆,故工畫者多善書!
這里道出了中國畫藝術表現(xiàn)上的美學情趣是筆墨,而中國畫的筆墨與書法藝術同源同法。
中國畫是以線造形的,筆墨技巧不僅準確描繪對象就算完事,而是要能夠表達情緒,還要有藝術的美感,由于與書法藝術相結合,還形成了具有獨立美感的形式美。
比如衣紋的描法,游絲描,行筆細勁;鐵線描,凝重沉著;柳葉描(莼菜描)則雄渾圓厚。
還有戰(zhàn)筆、曲筆、潑墨法等等,具有不同的藝術效果,它是由于描繪對象、 藝術家個性、愛好以及需要表現(xiàn)的效果等因素構成的。
山水畫中的種種皴法,也大致與此相同。書法中,屬于方筆的線條, 狀如“折釵股”,令人感到一種雄俊美感。
而狀如 “屋漏痕”的圓筆線形,給人一種豐厚美、渾穆 美感。其次,如氣勢、骨肉、剛柔、張弛、巧拙、節(jié)奏感等等,都和筆墨有關系。
所以在品評中國畫作品中, 筆墨功力是否純熟老到是一個內容相當豐富的概念。
明清文人畫,特重筆情墨趣的追求。尤其是寫意花鳥,在淋漓奔放中,抒發(fā)胸中逸氣,而筆墨技藝既凝煉簡括,又變化微妙。
陳忠洲簡介
陳忠洲,字潤卿,號圣賢齋主人,山東昌邑人,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慈善家。中國致公黨黨員,中國致公黨中央文化委員會副主任,致公黨北京市文化委副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陳忠洲被評為2013年度和諧中國特別貢獻藝術家、中國公益事業(yè)形象大使,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第一課堂愛心大使。任首都師范大學客座教授,青島黃海學院美術學院院長,中國致公畫院副院長,濰坊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市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理事,第十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代表,中國致公黨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代表,北京市僑聯(lián)第十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北京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lián)誼會常務理事,中華海外聯(lián)誼會理事,朝陽區(qū)海聯(lián)會會長, 北京市華僑事業(yè)基金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教育部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常務理事。
【版權歸原作者,謝謝!】
敬請關注陳忠洲藝術館,查找公眾號“陳忠洲藝術館”
如果您喜歡以上內容,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發(fā)送給朋友。
敬請關注中國國畫研究院微官網(wǎng),查找公眾號“中國國畫研究院”或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后即可查看更多信息。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