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1018—1079),字與可,自號石室先生,又號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員外郎、秘閣校理。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稱“文湖州”。傳派即為湖州竹派,影響深遠。傳世作品有《墨竹圖》。此圖用水墨畫倒垂竹枝,以獨創(chuàng)深墨為面、淡墨為背之法寫竹葉,濃淡相宜,靈氣頓顯。筆法謹嚴有致,又現(xiàn)瀟灑之態(tài)。
竹蟲圖
此圖畫幽篁疏影,雙鉤填彩,以色之而飛,又繪天牛、螽蜥,無不刻畫入微,瓜贊,相阿彌題簽,天室和尚題跋。濃淡來顯葉之向背、竿之盤曲。枝葉飽滿, 葉果實又仿效徐崇嗣的“沒骨”畫法。設姿態(tài)多樣。另有花卉野瓜、蝴蝶蜻蜓縈繞,色濃麗而又不隱墨骨。
風雨竹圖
此圖為畫家暮年墨竹名作。以濃淡墨筆畫大葉竹兩竿,枝干斜覆,竹葉下垂,表現(xiàn)了風雨中竹子的枝葉掛滿雨水、縱橫披離、搖曳多姿的自然形態(tài)。用筆瀟灑蒼潤,墨氣濃重,嚴謹自然,勁挺有骨,悉盡筆墨之能事,清潤之氣撲人眉睫。
竹石圖
王蒙,生年不詳,卒于1385年,字叔明,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趙孟煩外孫。元末官理問,棄官后隱居臨平(今浙江余杭)黃鶴山,自號黃鶴山樵。明洪武初年出任泰安知州,因胡惟庸案受牽連,死于獄中。
工詩文書畫,尤擅畫山水,師法董巨、趙孟煩而有發(fā)展變化,自具風格,為“元四家”之一,其山水畫風對明清山水畫創(chuàng)作具有很大的影響。傳世作品有《林泉清集圖》《春山讀書圖》《丹山瀛海圖》《竹石圖》等。
圖繪叢竹和坡石,竹子枝葉疏落,坡石皴筆短促而蒼勁。疏竹布于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間的空白處以楷書詩題相連,起到了貫穿氣息、參與構圖的作用,體現(xiàn)出元代文人畫所強調的詩書畫相結合的形式。此圖為王蒙傳世作品中較早的一件。
墨竹譜
《墨竹譜》共計二十四開,是吳鎮(zhèn)畫竹的代表作。每幅之中竹的姿態(tài)、欹正仰俯、陰陽向背皆有所不同,筆法簡潔蒼勁。
在此選其中兩幅,其一寫新篁始出,旁襯粗竹勁干和潤秀竹筍,筆墨濃淡有致,富有情致;其二為雪竹,不以墨彩渲染烘托,而直接以淡墨草寫雪意,枝葉在雪中的掩映露藏、彎曲而又暗含張力的形態(tài)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竹枝圖
圖繪新竹一枝,疏朗多姿,斜伸貫穿整個畫面,生動可愛。竹葉以禿筆濃墨畫成,筆墨瘦勁蒼健。淡墨寫枝,筆力勁辣,偃仰有致。此畫一改倪瓚畫中貫有的疏冷、零落、靜寂的風格,而具有欣欣向榮、清韻撲面的感覺。
竹西草堂圖
張渥,生年不詳,卒于1356年,元代畫家。字叔厚,號貞期生、江海客,祖籍淮南,后為杭(今浙江杭州)人。博學多藝,累考科舉不中,遂致力于詩畫,善繪人物,學李公麟白描,也有人說他學南宋梁楷。筆法細勁,形象生動。傳世作品有《九歌圖》、《雪夜訪戴圖》等。
圖繪竹林蔥郁,遠山盤亙,江水如鏡。依山傍水處有一草堂,蒼松雅樹環(huán)繞,環(huán)境清幽。一人獨坐堂內,兩臂依榻上,目視前方。畫幅左上角有草堂主人楊踽題詩一首,拖尾有楊維楨撰寫“竹西草堂記”及元張雨、邵衷、馬琬、趙瀟、錢維善、陶宗儀諸名家詩題,并有明楊循吉、黃云、項元汴,清高士奇題詩或題記。
棘竹幽禽圖
張彥輔,生卒年不詳,約活動于元代后期。號六一,蒙古族,道士。擅畫山水、竹石,能用米氏法或商集賢法作山水,惜無山水作品傳于世。
此圖繪秀石旁兩株修竹交柯而立,棘條屈曲上揚,兩只禽鳥棲于棘條上。構圖疏朗,秀石用筆直皴,以水墨略染,修竹、棘條筆墨清勁,雙禽略加勾染,意在工寫之間,格調疏勁清幽。
竹院品古圖
《竹林品古》寫文人雅士聚于竹庭之中,品評古玩字畫,以細膩的筆觸將情態(tài)一一表出,格調清逸。此圖冊用工筆重彩,在絢麗中呈現(xiàn)出精細、粗勁、燦爛、清雅等變化,可見其嫻熟、高超的畫藝。
東坡題竹圖
杜堇(生卒年未詳),有極居、古狂、青霞亭長等號,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人,古籍燕京(今北京市),成化中試進士不第,絕意進取。工詩文,通六書,善繪事,取法南宋院畫體格,最工人物,筆法細勁暢利,當時推為白描高手,又能作飛白體。亦善山水、花卉、鳥獸、界畫樓臺,嚴整有法。
蘭竹石圖
羅清(182l—1899),字雪谷,廣東番禺人。擅指畫,晚年時雙眼失明,仍能指頭畫蘭竹。作指畫常于指甲內藏棉絮少許以蓄水墨,無異于毛筆作畫。其作品筆墨變化,濃淡交融,別有意趣。
此圖以指畫作奇石屹立,氣概軒昂,竹依石生,勁直挺拔。唯克勤郡王補畫的蘭花,東西開放,不相協(xié)調,略感不足。指頭畫一般多以簡見勝,而此畫卻密葉如云,濃淡相宜;向背欹斜,各顯其姿,發(fā)揮盡致。運墨揮動自如,無板滯流滑之弊,右邊有其友鐘岱題識。
筍竹圖
此畫寫二枝竹筍破土而出,而一旁的新篁已開始枝葉叢生。原濟作畫擅用墨法,此畫之中枯濕濃淡兼施并用,將地被的潮濕起伏、竹筍的新鮮蓬勃以及新篁的翠葉、細枝刻畫得十分傳神,寫意手法高妙。
荊棘叢蘭圖
此圖卷以蘭、竹為題,間以山石。畫法豪縱,以草書中豎長撇之筆繪寫蘭叢,高低側欹,各不相同,花姿花色也各有千秋。竹叢空靈潤秀,神韻俱全。
畫卷末是一叢生長于荊棘之中的蘭花,開花遠盛于平常蘭叢,正中作者自題之中所說“無小人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蘭更碩茂矣”的詞意,反映了畫家卓立不群、堅貞高潔的品格。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