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在宋四家中,蘇軾書法似乎不如米芾和黃庭堅,為何他仍居首位?
在宋四家中,蘇東坡的書法在技巧性方面,在風格特點方面確實不如米南宮和黃山谷。宋四家中排名靠后的蔡襄,書法功力也并不在蘇東坡之下。當然這僅是我的一家之言。但蘇東坡能位列宋四家之首,我認為卻也是實至名歸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蘇軾引領了北宋時期書法“尚意”的潮流,是尚意書法思潮的領袖。
蘇軾一方面高舉書法“率真、寫意、求拙、求趣“的藝術理念旗幟,另一方面以自身的書法創(chuàng)作為榜樣,非常明確地踐行著他所倡導的美學思想,對北宋時期的書法“尚意”藝術理念的形成,對后世的書法創(chuàng)作實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當然,北宋時期尚意書風的形成,有一個非常復雜的醞醞過程,這不是單靠某個人就能夠推動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因素產生了作用,它涉及到社會、政治、文化以及經濟發(fā)展的方方面面。但其中一個不可否認的重要因素,就是北宋時期有像蘇軾這樣的藝術思想極為開明的,且極具個人影響力的人士起到了帶頭的作用。

蘇軾開明藝術思想的形成,原因同樣很復雜。有他自身性格上和成長經歷上的原因,也有他深厚的學識修養(yǎng)對他藝術思想產生的影響。還有北宋時期發(fā)展處于熾盛狀態(tài)的佛教禪宗對他產生的影響等各方面原因。這個問題與本問題關系不大,所以我們不做細致分析。
蘇軾在宋代尚意思潮中的最大貢獻,就是將書法藝術與人文和人性聯系在一起。在宋之前的唐代,書法呈現出法度森然,規(guī)矩眾多的藝術特點,唐人書法差一厘則失其工整,差一筆則亂其嚴謹。我認為,唐人書的總體特點有些過于冷酷了,過于強化了“法度”在書法中的作用,忽視了書法藝術還具有表現“人文與人性”的基本功能。
在唐人書法中,不論是歐陽詢的險峻挺拔,還是柳公權的嚴整風骨都輕視了對書者個人情感、心性等因素的表現。歐陽詢和柳公權像二名鐵甲戰(zhàn)士,用嚴整的風紀將喜怒哀樂等個人情感包裹得嚴嚴實實。對后世學習者個性的顯露也予以嚴厲的壓制,不提供一絲一毫供學習者發(fā)揮,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

而蘇軾所引領的尚意書風就是要將書法藝術拉回到表現自然,表現人文與人性的軌道之中。在蘇軾藝術理念之中,非常重視對“人性”的體現,蘇軾書法理念中的“人性”包含“人品、性格、情感”等。蘇軾最值得人們稱頌的,是他提出了一個文人化書法創(chuàng)作的模式,這種模式既包括“無意于佳”的創(chuàng)作理念,也包括“點畫信手”的創(chuàng)作方式。蘇軾文人化的創(chuàng)作模式既影響了宋代的書法藝術,也影響了宋代的繪畫藝術,宋代文人畫的興起亦得益于文人化創(chuàng)作模式的產生。蘇軾在這些方面有很多著名的論述,從這些論述中可以看出蘇軾對書法創(chuàng)作中表現“人性”的提倡和重視。這里摘錄二段:
一、“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態(tài),不可掩也;言有辨訥,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
二、“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缺一,不為成書也!
蘇軾對藝術表現“人性”的提倡,堪稱是蘇軾在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理念上對宋代書法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蘇軾書法在創(chuàng)作實踐上對宋代書家乃至后世的影響就是“點畫信手”與“無意于佳”?v觀中國書法的歷史,可謂是經典眾多,名家輩出,蘇軾的書法與這些名家經典相比較而言,無論是在筆法、結字乃至章法上,都沒有重大的貢獻,更談不到在某一方些有什么獨特之處。就是與宋代同時期的書家相比較,蘇軾的書法也并不突出。論風格特點,蘇軾不如米芾那樣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論技巧性和變化,蘇軾也不似黃庭堅那樣技法嫻熟。但各方面綜合地看,蘇軾書法以“意”為核心,以“人”為本的創(chuàng)作理念卻極具開拓創(chuàng)新意義。在書法的創(chuàng)作實踐方面,蘇軾那“率真寫意”的創(chuàng)作方式,堪稱是中國書法歷史長河中的一座燈塔,照亮引領了后世無數書者的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之路。

所以,在引領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理念和開拓書法創(chuàng)作實踐方式兩方面來說,宋軾列位宋四家之首是當仁不讓的,也是無人可與之比肩的。
二、蘇軾對宋代書家來說是一位導師,引導他們在藝術上不斷前行。
蘇軾在北宋時期極具影響力,在藝術方面,他詩詞、文章,繪畫俱精。對蘇軾來說,書法只不過是他所精通的眾多才藝中的一種,蘇軾從不認為自已是一位書法家,在他認識中,書法只不過是文人們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蘇軾認為寫字只是一件樂事,“作字有樂事”。正是因為具有這種輕松的心態(tài),蘇軾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以更廣闊的視野來審視,思考書法藝術,這也使蘇軾對書法藝術的理解達到了極高的境界。蘇軾對書法藝術的理解所達到的高度,令宋代眾多書家只能仰望,他們紛紛以蘇軾的書法藝術思想來指導自已。在藝術實踐方面也以蘇軾的指導為前進的方向。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當屬宋四家中另外兩大書法家黃庭堅和米芾。蘇軾與黃庭堅和米芾來往極為密切,在這三人之中,蘇軾年齡最長,黃庭堅與米芾經常就詩詞文章,書法繪畫上的問題向蘇軾討教。在藝術上,蘇軾是他們的良師益友。在書法上,蘇軾堪稱為黃庭堅與米芾的導師。
蘇軾對黃庭堅的影響可以說是潛移默化的,黃庭堅對蘇軾的學習是全方位的,不只是在書法方面,還包括為人處事,對政治和時局的看法等。蘇軾與黃庭堅是終身的友誼,蘇軾鼓勵黃庭堅在書法藝術上有自已的追求,形成自已的風格,通過對蘇軾的學習,黃庭堅引禪意入書,創(chuàng)造了出了意境高遠,極具動感的書法藝術風格,從而奠定了他在書法歷史上的地位,也成為宋四家中的佼佼者。

宋代另一位書法大師米芾更是因蘇軾的點拔才找到了書法藝術上的突破口,才形成了自我風格。米芾三十年前精研唐楷各家,于唐人書法的禁錮中無力自拔,“壯歲未能立家”,書法學習處于“集古字”的階段,在苦惱之時,正是蘇軾的指點,米芾才由唐而入晉,轉學二王,走上了追求“魏晉平淡”的藝術道路。

蘇軾對宋代書家的影響,絕不僅限于黃庭堅和米芾等人,以蘇軾巨大的影響力,北宋時期很多書家都深受蘇軾書法理念的影響,對蘇軾的書法都有所學習借鑒。所以說蘇軾是他們學書道路上的導師毫不為過。
蘇軾在宋代書法藝術上的影響力是無人可與之比肩的,蘇軾的書法成就也是少有人能望其項背的,蘇軾對宋代其他書家的指導和教誨更是令人難以忘記。所以綜合這些因素,將蘇軾列入到宋四家的首位是實至名歸的,蘇軾在宋代書法史上所具有的地位也是不容置疑的。
發(fā)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