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偉大的僧人是誰?
原創(chuàng) 2016-04-26 鬼腳七 鬼腳七
【導讀】魯迅說,玄奘是民族的脊梁;梁啟超說玄奘是千古一人;周國平說:忘記玄奘是可恥的!今天給你講的是玄奘的故事,鬼腳七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玄奘。在微信公眾號taobaoguijiaoqi后臺回復“行走”,可以查看行走系列所有文章。
中國最偉大的僧人玄奘----行走【15】
文/鬼腳七
最近看了不少佛教方面的書,印象最深刻的一本書,莫過于《玄奘法師傳》了。當年玄奘為了求法,一路西行十七年,行程五萬里,九死一生,終于求得真經回到長安。
當有朋友贊嘆我的行走時,我會覺得汗顏。我行走兩千公里,道路條件那么好,沒有生命危險,一路還時不時有人過來護持,相比玄奘,又有什么值得稱贊的?
說到玄奘,以前我只知道西游記里的唐僧,對玄奘了解甚少。2016年的春節(jié),我住在西安大雁塔附近的亞朵酒店。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去了大慈恩寺,那里有大雁塔,有玄奘的雕像,還有三藏玄奘院。
人生就是這樣,某個時刻,某個地點,時空交匯,有些東西就會在你內部滋生。
我對玄奘的感情就是在那一刻開始滋生的。
后來每當有人跟我聊起玄奘,我都很感慨,我說玄奘是中國佛教史上最偉大的僧人。然而,雖然玄奘一生傳奇輝煌,但他的一生也很有悲劇色彩。每每想到玄奘的一生,既有感動,又有悲戚,潸然淚下!
今天用這篇文章,記下我對玄奘的印象,把玄奘的故事講給你聽!
1 少年玄奘
小時候老師總喜歡問:“你為什么而讀書?”
我在行走的路上時,也有人不時問我:“你為什么出家?”我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中國古代,不是所有人都能出家的。僧人的度牒需要考試,還需要有名額。據說是條件好,學識高的人,才可能成為正式的出家人。
隋朝末年,一日,隋煬帝下詔在洛陽招考,計劃剃度十四名僧人。當時玄奘才十三歲,年紀太小不能應試,一直在僧人考試的門外徘徊。當時負責度僧的官員叫鄭善果,見玄奘一直不肯離開,就問他是誰家的孩子,玄奘自報家門后,鄭善果又好奇的問:
“出家意何所為?”
“遠紹如來,近光遺法。”玄奘堅定地回答。
(大概意思:從遠了講,我要繼承如來佛祖的家業(yè),從近了講,我要把佛教佛法發(fā)揚光大。)
鄭善果聽了之后大為驚嘆。也難怪,一名才十三歲的小沙彌,說出這樣的話,確實讓人驚嘆。鄭善果當時就破格錄取了玄奘,他對同僚說:
“誦業(yè)易成,風骨難得。若度此子,必為釋門偉器!
(大概意思:文字記誦的工夫容易練成,而先天的風骨最難得,如果剃度這個孩子,將來他必定成為佛門非常偉大的人物。)
我想起周恩來總理小時候說的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玄奘出家后,確實不同凡響,跟他二哥一起住在洛陽凈土寺,好學不倦,過目不忘,天資過人。和僧人一起聽課,有些僧人聽不懂,課后過來向玄奘請教,玄奘就給他再講一遍。玄奘很快名聲就傳遍了洛陽,那年他才十三歲。
說玄奘天資過人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估計是后人有些夸張了。幾乎所有的偉人,后人在立傳的時候,都會夸大他們的天資。但玄奘勤奮、刻苦、好學一定是真的。
剃度了還不算正式的比丘,只能算是沙彌,正式的比丘要受具足戒。玄奘受具足戒是在成都大慈寺,那年他二十歲。
我在成都的時候,特地去了大慈寺,就在春熙路附近。那里有玄奘的雕像,還有一塊牌匾:玄奘來處。
隋朝滅亡,兵火相交,唐朝初建,百廢待興。此時玄奘一直在外游歷,拜訪名師。玄奘從洛陽到長安,從長安到成都,從成都到湖北荊州,在荊州天皇寺講法后,又去了相州(河南安陽)、趙州(河北趙縣),拜訪了高僧慧休法師、道深法師,最后又回到了長安。問學于法常、僧辯兩位大師,被大師稱為“佛門千里駒”。
此后,年輕的玄奘真正聲名鵲起,譽滿京城。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