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四大印章石”分別是福建壽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石、內(nèi)蒙古巴林石
作者 丹青飛狐 (著名藝術(shù)評論家)
福建省福州市北郊40公里有一個名叫“壽山”的小山村,壽山石礦脈就分布在小村四周的群山溪野間。傳說,元代著名書畫家、詩人王冕是第一個使用壽山石治印的人。
中國歷史發(fā)展到元代時,皇家的許多高級官員都是蒙古人,因為他們不會寫漢字,就用象牙、木頭刻成“押記”,或用來簽名用,或印在文書上。玉印只有在得到圣旨,或皇上特賜時方能使用。以趙孟頫、王冕為首的士大夫們,就把那“押印”演繹了開來,將疏宕奇崛的古篆與魏晉遺意融為一體引入印中,文人印就此誕生。
元代才子王冕得盡筆情墨意,第一次在壽山石上以刀奏石治印,從利落爽脆的第一刀起,傳世千年的詩書畫,因為石質(zhì)印章的加入,而增添了“目之于色,有同美焉”的風雅。從此,色彩瑰麗、凝天地山川之精華的壽山石,就與中國文人詩書畫印的情愫聯(lián)系在了一起。
明、清時期,壽山石的雕刻工藝日臻完美,到清康熙時期達到了高峰。康熙四十八年,“和碩”雍親王胤禛繼位,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清第五代皇帝“雍正”。雍正在做皇帝前是一個當了十三年王爺?shù)墓痈,除研修佛法,最喜歡吟詩作畫,賞鑒古玩。雍正即位后,把對壽山石的鐘愛徹底釋放了出來,所用的多枚印璽,皆是壽山石所制。著名的有“雍正親賢之寶”、“雍正敕命之寶”和親筆小篆“為君難”印璽。特別是御筆“為君難”三個字,不僅命人刻治成長方印,還刻治成多方小璽,鈐于御筆書跡和古書畫上。皇家的介入,給壽山石披上了權(quán)力的外衣,從此,粉彩斑斕的壽山石又多了一份莊嚴和神秘。
中國書畫“四大印章石”分別是福建壽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石、內(nèi)蒙古巴林石,首選則是福建壽山石。幾百年來,在文人們青眼有加的追捧中,質(zhì)溫栗,利鐫刻,五色相映的壽山石,已成為文人雅士、社會俊杰、各界名流和壽山石愛好者院落、廳堂、案幾上不可或缺的雅物。那天地合一的陰陽調(diào)和,那化生萬物的通靈之氣,那潤澤若儒的風和日麗,那瑤碧玉珠的纖巧剔透,那文采添榮的寵辱不驚,那目空一切的玩世不恭,那翻江倒海的大氣磅礴,那“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小鳥依人……每一石,每一景,每一情,都令人心旌搖曳,愛不釋手。這就是壽山石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中,壽山石被賦予了“細、結(jié)、潤、膩、溫、凝”六德,故而,壽山石就有了“貴石而賤玉”、“一兩田黃三兩金”的尊貴和雍容。隨著開采量的不斷加大,未來壽山石資源枯竭的狀態(tài)會一直持續(xù)下去,富有極高文化內(nèi)涵和藝術(shù)價值的壽山石作品必然會奇貨可居,永立于世。
如今,福建壽山石石雕被譽為“榕城三寶”之一,為中國玉石雕刻百花園中的奇葩,在海內(nèi)外享有盛譽。
福建壽山石因稀有性、人文性、藝術(shù)性、觀賞性和無限的升值空間,越來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喜愛。
【壽山閣】可遇而不可求 品石為樂,以石會友
【壽山閣】以石為根,因緣而來,不為繁華,不為世俗,深知藏石之路并無捷徑,以己之力助愛石者少走彎路。【壽山閣】是每一個壽山石愛好者最好的去處,可遇而不可求。【壽山閣】靜候愛石者蒞臨品鑒。
關(guān)注【壽山閣】微信13959566185,你可了解更多的壽山石知識與資訊。【壽山閣】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qū)福州中庚聚龍酒店一樓商務(wù)中心壽山閣店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