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技與道”視頻項目
技與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中蘊含的一對核心的相對相生的概念,莊子說“行于萬物者,道也”,“能有所藝者,技也!币鉃槿f物運行所依靠的,稱為“道”;創(chuàng)造性的才能,稱為“技”!暗馈笔且(guī)律、是本原。在“道”的哲學思想根源的指引下,從古至今,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的人無不努力把“技”提升到一個很高的層次品格,使自己的作品盡量達到“技藝之至,近乎道矣”的境界。北京畫院建院60多年來,一直聚集著一大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精英畫家群體,他們不但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力,同時也是涵永中國藝術精神、傳承繪畫技藝的藝術教育力量。這些藝術家在藝術創(chuàng)作與教學實踐中,無不在探索和省思技與道的關系問題。
今年,北京畫院啟動了“技與道”視頻項目,和雅昌藝術網共同合作對北京畫院的畫家的創(chuàng)作理念進行梳理,對畫家進行了采訪和拍攝,旨在為畫家記錄在一定時期內的藝術創(chuàng)作、教學傳承與學術思考,希望以畫家個體為單元線索展現(xiàn)北京畫院的創(chuàng)作與教學風貌,以促進美術界與社會各界加強對北京畫院畫家群體的了解。
創(chuàng)作中的白羽平
藝術家白羽平的繪畫,總是用一種特殊的宏大視角,描述著蒼茫遼闊的北國風光。多年來他一直以北方的黃土高原為題材,近來畫面中卻變得抽象起來。
從藝術語言入手,白羽平不想把畫面徹底抽象化,他追求的是畫面中抽象的表現(xiàn)與具象的提示。生長于山西的白羽平,覺得畫畫要表現(xiàn)自己熟悉和觸及到的東西,所以有了蒼茫的風景。而在城市生活久了,也就對新的題材產生興趣。
白羽平 《城市》 油畫 2018年
油畫的東方精神,是中國的油畫藝術家都在面臨的問題,白羽平亦是如此!爸袊松L在這么一個地方,有很深厚的背景。所以每個人的畫面也是自然不自然地去傳達這樣一種精神。”白羽平記得朱乃正先生曾經說,他愿意看中國人畫出的油畫,特別有意思,“我覺得這是從骨子里深層的東西,是沒法改變的。”
無論是創(chuàng)作還是教學,白羽平都注重寫生,他說想保持寫生的現(xiàn)場感,在自然中找色彩、構圖,并以此來補充藝術創(chuàng)作。他也注重傳統(tǒng)繪畫對油畫的影響,尤其是對寫生的影響,以中國畫畫論作為油畫寫生的指導。熟悉白羽平的人都知道,他的水墨畫同樣值得稱道。
白羽平寫生場景航拍
白羽平在教學中很少強調技術,他要求學生們思路開闊,不要陷入某一種繪畫的思路,他不反對學生畫抽象、風景或者人物,只是要求學生能夠把自己的語言準確運用好,能準確的傳達自己的情感,就是最準確的繪畫表達。
白羽平接受雅昌藝術網的采訪
對話白羽平:繪畫中自然傳達出的精神
創(chuàng)作中的白羽平
采訪者:白老師您好,請問您近來在繪畫上在關注什么?
白羽平:一直以來,我多以北方的黃土高原為題材,最近我想在這個基礎上想變化一下,可能想在畫面上更多的有一些抽象的因素。我想追求的是在抽象跟具象之間去尋找一種語言。
我這些年畫寫生多一些,在我繪畫的過程中盡可能舍去很多細節(jié)。我注重的是我的體會,例如我畫山西或者陜西,去體會、感受當?shù)亟o我的感受,帶給我的一種情緒。
白羽平早期作品
采訪者:那進入北京畫院為您的藝術帶來某些改變嗎?
白羽平:我最早畫人物畫,偶然的機會參加了一個全國風景畫展獲獎了,畫風景開始多起來,所以一點一點大家都覺得我是一個風景畫家。十幾年前,北京畫院一直在做一個系列展覽名為“北京風韻”,我也積極主動的參加,從那段時間真正進入北京畫院。
采訪者:您目前所在的北京畫院油畫工作室,能否介紹一下?
白羽平:油畫工作室的主任最早是閆振鐸老師,后來是艾軒老師。2004年,我調到北京畫院,艾軒老師退休之后,我接替了艾軒老師油畫創(chuàng)作室主任的職務。
采訪者:在北京畫院這樣一個傳統(tǒng)文化深厚的藝術機構,您是否經常思考油畫與中國文化之間的關聯(lián)?
白羽平:我覺得中國的藝術家,生長在中國,擁有深厚的背景,所以我覺得中國人畫的一定是中國的油畫,每個人的畫面自然不自然地傳達出一種精神。朱乃正先生曾經說過,他愿意看到像中國人畫出的油畫,他覺得特別有意思,我覺得這正是骨子里深層次沒辦法改變的東西。
采訪者:所以我們經常在談我們要回到傳統(tǒng),與傳統(tǒng)結合,那么在創(chuàng)作上該怎么樣去深入?
白羽平:這個東西我覺得跟每個人的修養(yǎng),他不光是生活積累或者是藝術修養(yǎng)都有關系,因為他認識不到,可能他在畫畫的過程中,可能他注意了色彩,畫面的色彩、畫面的構圖,可能注意不到意境問題,其實我覺得作為一個成熟畫家,不管是色彩、構成或者是造型,其實都為這個服務,最后所有的好東西都是為這么一個意境服務。
采訪者:在繪畫中,您怎樣看待技法和理論之間的關系?
白羽平:技法是很重要的,作為一位藝術家,需要用手頭的語言去表達物象,比如達芬奇畫了那么多年素描,他其實是在解決一個技術問題,所以手藝還是很重要的。但是繪畫最終呈現(xiàn)的并不止是手藝的問題,還包括畫面意境、精神性、情緒、情感等。
白羽平水墨作品局部
采訪者:熟悉您的人知道,您在水墨畫方面也有深入研究,能否簡單介紹一下您如何看待當代油畫與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關聯(lián)?
白羽平:我曾經看到潘天壽先生說到了關于寫生的幾句話,就是舍而不舍,不舍而舍。我理解畫家應該在寫生的過程中該要的要,不該要的不要;傅抱石先生關于寫生也說過幾句話,例如“由物及寫”,中國畫的寫生可能更多的是去體會,回來再在案頭上畫;油畫不一樣的地方是對著景直接去寫生,直接寫生可能更需要概括、處理和主觀表現(xiàn),再由寫生轉到創(chuàng)作。
白羽平與學生
采訪者:在教學中,什么是您強調的?您覺得哪幾個要素是要傳承給學生的?
白羽平:我覺得首先是老師的觀念,技術不重要,你可以選擇你繪畫的方向。我們的學生里,有的是大學美術老師,有的是基礎較弱的學員,我在教學中盡量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用他們現(xiàn)有的技術與基礎去表達他們的感受與情緒,學生也可以去表達他們適合的繪畫,甚至是表現(xiàn)繪畫與抽象繪畫,只是需要語言能夠準確運用好。
采訪者:那么您如何看待北京畫院在教學上的優(yōu)勢?
白羽平:北京畫院跟其他學校院校不太一樣,因為畫院是一個創(chuàng)作研究單位,跟其他以教學為主的單位不一樣,這里強調的是一個傳承關系。也就是我們常常提及的“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言傳身教,因材施教,老師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去創(chuàng)作,針對每一個人的不同,在技法、修養(yǎng)、創(chuàng)作經驗、社會經驗、想法等不同層面上進行教學,這跟學校畫模特的教學方法是不同的,這是北京畫院特殊的教學方法,尤其是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在近些年來培養(yǎng)出了諸多優(yōu)秀藝術家。
(編輯:羅元欣)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