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手中的畫筆,
為那些破損嚴重的石窟造像,
幾十年如一日修復完美;
給冰冷的雕像賦予了鮮活的生命,
讓塵封千年的藝術(shù)瑰寶再次微笑;
愿你能從中領悟智慧,
點亮心中的那盞燈。
他,就是釋禪雪法師。
內(nèi)容簡介
中國石窟藝術(shù),將西方的文明精髓與中國文化完美地融合,成為中國特色的石窟藝術(shù),是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這些精美的石刻造像藝術(shù)珍品,在經(jīng)歷了千百年滄桑后,已慘遭嚴重的毀壞,有些在面臨消失。
看著那些斷肢殘臂的石刻造像,禪雪法師心痛不已,從此激發(fā)了他要保護和繼承祖先留下來的藝術(shù)瑰寶的這種責任感和要手中的畫筆以繪畫的方式,將那些殘缺的佛像修復還原,再展現(xiàn)于世人面前的愿望,為了學習佛教造像藝術(shù),他多次游歷了我國各大著名的佛教圣地和造像精美的石窟圣地,從中汲取了中國古代壁畫和雕刻藝術(shù)的精華。并到法國、德國、荷蘭、西班牙等國家參學,應用西方繪畫的技巧,將中國繪畫與西方油畫融為一體,以自己獨創(chuàng)一派的隨緣繪畫風格,將石窟造像歷經(jīng)千百年風雨的滄桑質(zhì)感,完美的表現(xiàn)出來,并且還是那么依然阿娜多姿、慈眉善目,和藹可親。同時,充滿著強烈的視覺效果和震撼力。
禪雪法師這種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開創(chuàng)了石窟繪畫藝術(shù)的新篇章。釋禪雪的《石窟之美》系列百幅油畫作品,猶如歷史長卷記錄了中國石窟佛教造像藝術(shù)的燦爛歷程,展現(xiàn)給世人,讓石窟造像走出石窟,邁向世界。禪雪法師提出“珍愛世界文化遺產(chǎn),傳承佛教造像藝術(shù)”新的理念,以藝術(shù)的形式,喚醒更多的人 “點亮藝術(shù)心燈,開啟智慧人生”。本書的出版對佛像繪畫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這是一場視覺盛宴,也是一場心靈盛宴。釋禪雪法師的畫跟古人的畫法非常接近。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無論是國畫還是油畫,人像的眼神、手勢是最難畫的。雖然菩薩的眼神、手勢非常難畫,但在法師的作品中,菩薩眼神的靈動以及手勢的柔軟非常美,法師的畫里體現(xiàn)出來了,非常難得。欣賞這些作品,能使人感受到寧靜、舒服。這些作品是從法師的心里流出來的,會給人們帶來感動,必須要展覽出來,利益大眾,滿足廣大善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廣州六榕寺法量方丈點評該書
作者簡介
釋禪雪,法號:空明。早年皈本煥長老,為佛門俗家弟子。在廣東省四會市六祖寺大愿法師座下剃度。2012年受戒于五臺山大圣竹林寺,得戒恩師妙江法師。嗣法于若暉長老,為臨濟正宗第四十二代法脈傳人。
作品欣賞
釋禪雪自畫像
2015 年
130 厘米× 80 厘米
本煥老和尚
2015 年
90 厘米× 120 厘米
大愿法師
2014 年
90 厘米× 60 厘米
無相
2015 年
60 厘米× 90 厘米
佛菩薩
2017 年
110 厘米× 140 厘米
財寶天王
2018 年
110 厘米× 80 厘米
虔誠
2018 年
110 厘米× 80 厘米
送子觀音
2018 年
110 厘米× 80 厘米
自在觀音菩薩
2017 年
130 厘米× 80 厘米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