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介紹國軍中將:這是我兄弟!主席笑問:你可知他是我什么人?
1956年春節(jié),國民黨起義將領唐生明應邀去中南海懷仁堂看戲,進門之后,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他定睛一看,是陳賡大將。
二人都是湖南人,故鄉(xiāng)相距只有兩個多小時車程,他們還都是黃埔軍校同學,關系自然非同一般。
抗戰(zhàn)前,陳賡大將去上?床。敃r共產黨經費比較緊張,唐生明得知后,二話不說,雪中送炭,拿出一大筆錢支援陳賡。
如今同屬一個陣營的兩人相見,自然是非常親熱,陳賡大將熱情地帶著他去來到毛主席跟前,向偉人介紹說:“主席啊,他就當年我在上?床r幫過我的唐生明!
誰知道主席跟唐生明似乎早就認識,他微笑著說:“陳賡啊,還用你介紹嗎?你可知道他是我什么人?”
1927年10月6日,毛澤東一行5人在去往東源鄉(xiāng)大倉村的路上,他們準備去林風和的家中赴宴。
在路上,毛主席自嘲說“我們是在走麥城”。
這一年的南昌起義失敗后,毛主席發(fā)動秋收起義,成立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總兵力5000余人,堪稱是一支勁旅?墒钱敃r錯判了形勢,成立后兵分三路進攻長沙。因為敵強我弱,三路軍隊接連失利,部隊到了生死關頭。
危難時刻,毛主席審時度勢,做出重要決定,不再攻打長沙,進行戰(zhàn)略轉移。然而蒼茫大地,何處是紅軍的立足之地?
毛主席鋪開地圖,凝視很久之后,突然指著羅霄山脈中段毅然地說:“我們就到這座山上,去當山大王!”主席說的這座山,就是井岡山。
當時井岡山已經有了農民武裝,他們的首領是袁文才和王佐。紅軍要上井岡山,自然要跟袁文才和王佐搞好關系,不然的話很難立足。
毛主席到林風和家里去,就是去會見這兩個山大王。而此刻林家祠堂的周圍已經埋伏了十幾個人,全都荷槍實彈,他們嚴陣以待,就等著毛主席到來。
一山不容二虎,袁文才身邊的人心存疑慮,比如他的妻叔謝角銘擔心日后發(fā)生矛盾。不同意別人到自己的地盤來。
袁文才本人則主要是對毛主席的這支隊伍的實力表示懷疑,他身邊的謀士就曾經說這支隊伍已經潰散。
還有他之前沒有跟主席共過事,缺乏信任。
妻叔謝角銘建議說,會見的時候,在那里埋伏十幾個人,以防萬一。當他們看到毛主席只帶了幾個人來的時候,心中的石頭很快就落了地。
會談的時候,毛主席又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講了跟國民黨斗爭的策略,讓袁文才等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接著,毛主席又做出驚人之舉,送給袁文才一份大禮。
他說:“為了我們同舟共濟,共創(chuàng)大業(yè),我送給你們一百條槍,全是漢陽造的鋼槍,明天派人到礱市來擔吧!
這一舉動讓袁文才目瞪口呆,一來說明毛主席為人寬厚,把自己當成了自己人;二來說明毛主席的這支隊伍實力雄厚,并不是道聽途說的,是什么“潰散的隊伍”。至此,袁文才心中的疑慮一掃而光,對革命軍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不光如此,他還回饋了一千元大洋給工農革命軍,表示感激。
受到袁文才的影響,王佐也對毛主席的到來表示歡迎,還同意把自己的隊伍改編成革命軍。
由此可見,能和王、袁進行合作,毛主席的人格魅力起到了關鍵作用,不過這一百支槍也起了很大作用。
問題來了,秋收起義的隊伍不是正規(guī)軍,本身自己就槍支不足,哪來得那么多槍?
這就不能不說說本文的主人公唐生明。
1906年,唐生明出生于湖南東安縣一個官宦家庭,其祖父唐本有,曾經擔任過廣西提督;父親唐承緒,也當過湖南省鹽務署的署長。
常言道,將門出虎子,這話有一定道理。我們不是出身論者,也不太贊同基因論,但是不能不承認,出身好的孩子更容易成大器。
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好,條件好,受到的熏陶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老子擁有的人脈資源豐富,成才概率就很高。
唐生明弟兄四個,個個都不是泛泛之輩。
大哥唐生智,名字如雷貫耳,是國民黨軍一級上將,湖南軍閥。
二哥唐生獻,國民黨軍少將。
三兄唐生毅,為國民政府的湖北印花稅局長。
老四唐生明也非常了得,黃埔軍校畢業(yè)生,跟林彪同期,國民黨中將,官至長沙警備司令,第一兵團副司令官。
那么,唐生明是如何跟毛主席有交集的?作為一個國民黨將領,為何會提供給毛主席那么多槍?
1919年秋天,唐生明進入湖南第一師范附屬小學高級部就讀。無巧不成書,毛主席在1920年應聘到湖南一師附屬小學當主事。
毛主席學識淵博,又接受了新思想,掌握了教育學生的要領,將湖南一師附屬小學的教育搞得很有起色,聲名遠揚。時任湘軍第1師第2旅旅長的唐生智聽說之后,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唐生明。
唐生明在家是幼子,不由就嬌慣了,父母寵著,哥哥們讓著,任性很正常。
再說,無論什么時候,調皮是男孩的天性,唐生明當時14歲,正在叛逆期,自然也是如此。他在班里是個刺頭,不守紀律,上課搗亂,下課亂跑,到處闖禍,老師拿他沒招,說他是朽木不可雕。
唐生智聽說毛主席教育上很有一套,便通過關系,把弟弟唐生明交托給了毛主席“管教”。
毛主席的教育方法很科學,他沒有像別的老師那樣訓斥,而是先和顏悅色,跟唐生明成為好朋友,看對方玩耍,這樣很快就獲得對方的好感,毛主席的話也聽進去了。
沒有多久,唐生明就像換了一個人,他改掉了不良習慣,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將他培養(yǎng)成才,毛主席特意將唐生明安排在自己的寢室,二人同榻而眠。
在教育唐生明學文化的同時,毛主席的人生觀也影響了唐生明。
正因如此,唐生命雖然沒有參加革命,并且為國民黨效力,但是他的良知沒有泯滅,心存正義,始終恪守底線,沒有做出太過火的事。
1924年,受家庭的影響,唐生明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學堂,打算用槍桿子報國。
1926年,唐生智成為湖南省省長,那時候軍閥割據,他事實上相當于本省的土皇帝,集黨政軍大權于一身。
俗話說“上陣父子兵”,到了戰(zhàn)場親兄弟也是非?煽康模虼颂粕蔷徒榻B唐生明到廣州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希望他多學習軍事知識,為自己稱霸一方當幫手。
在黃埔軍校,唐生明遇到了湖南同鄉(xiāng)陳賡。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中國人的鄉(xiāng)土觀念很重,兩人很快就成為好友。
有人問,陳賡是黃埔一期,唐生明是四期,二人不一趟車,怎么會相遇?
眾所周知,陳賡在學校表現突出,被稱為“黃埔三杰”,深受蔣介石賞識,他畢業(yè)后并沒有直接到下面的軍隊中去,而是留任黃埔軍校,擔任入伍生連長,專門跟新生打交道。(要不怎么后來陳賡參加了東征陳炯明的戰(zhàn)斗并任蔣介石侍衛(wèi)參謀,還救過蔣校長的命。)
陳賡跟唐生明經常接觸,二人成為推心置腹的朋友。這時候的陳賡,已經是共產黨員,而且有4年黨齡,他很自然會用自己的思想影響唐生明。
唐生明這時候已經知道他的老師毛主席是共產黨人,也知道共產主義好,但是他并沒有參加革命。因為當時唐生智跟蔣介石是同一個戰(zhàn)壕里的戰(zhàn)友,老蔣的反革命面目還沒有暴露,而且國共已經開始合作,他覺得跟著蔣介石也不錯,也能讓國家強大。
1926年7月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誓師此后,陳賡被中共中央派往蘇聯(lián)學習。
這次去蘇聯(lián),只有一個人為陳賡送行,那人就是唐生明。二人相互擁抱,萬般不舍。飛機起飛了,唐生明還不忍離去,他眼含熱淚,拼命揮手:“庶康(陳賡)兄,保重!到了蘇聯(lián),記得給我寫信!
多情的陳賡眼眶也已經濕潤,哽咽著說:“季澧(唐生明字)賢弟,你也保重,我會給你寫信的!”
實際上這次分別并沒有多久,僅僅七個月之后,陳賡就回國了,在國民革命軍第8軍擔任特務營營長。
這時候唐生明則因為哥哥唐生智的原因,一從軍校畢業(yè)就擔任國民革命軍前敵總指揮部警衛(wèi)團長。
這時候陳、唐二人雖然不是一個黨派,但還是同一個戰(zhàn)壕里的戰(zhàn)友。
僅僅兩個月之后,蔣介石就發(fā)動了“四一二政變”,向共產黨人高高舉起屠刀,陳賡和唐生明這對好兄弟,也成為勢不兩立的敵人。
在唐生明內心里,對共產黨人始終是敬佩的,比較贊成他們的政治主張,如果不是因為哥哥唐生智是蔣介石的人,他早就加入共產黨了。
這時候的唐生智靠著蔣介石,不但坐穩(wěn)了湖南省長寶座,還漸漸控制了湖北,成為“兩湖王”。
蔣介石背叛革命后,唐生智雖然跟汪精衛(wèi)一道聲討蔣介石,并且逼迫其下野,但是他們的斗爭是利益之爭,不是主義之爭。
因此在1929年,被蔣介石斗敗后到上海寓居的唐生智復出,擔任了第5路軍總指揮,繼續(xù)為老蔣效力。
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fā),陳賡跟周恩來一起參加了南昌起義。在起義之后的會昌戰(zhàn)斗中,陳賡腿部受傷前往上海治療。
當時我黨非常艱難,缺乏經費,唐生明得知后,給了他一筆錢治療。其實在南昌起義的時候,唐生明就通過周恩來,給我黨提供了一船槍支彈藥。
唐生明這樣做,當然有哥哥唐生智的因素。唐生智跟老蔣是死對頭,幫共產黨也是削弱蔣介石。但歸根結底,還是唐生智認為共產黨人的事業(yè)是正當的,出于正義感,才不顧一切大力支持共產黨人。
9月9日,毛主席在湘贛邊界發(fā)動了秋收起義。
期間,為了報答毛主席當年的教導之恩,也為了支持正義事業(yè),唐生明特意送去了300支槍和近萬發(fā)子彈。
唐生明的雪中送炭,讓紅軍受益匪淺,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得以保存,還成為燎原之勢。
而這時,蔣介石和各地軍閥,包括唐生智斗得不可開交。
蔣介石為了籠絡唐生智,讓他 代理陸?哲娍偹玖;但是唐生智也有野心,想成為中國最高統(tǒng)治者,這就注定他們要翻臉。
唐生智不甘心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取代蔣介石,他知道自己一個人斗不過老蔣,就聯(lián)合宋哲元、劉文輝等七十余將領二次通電反蔣。
1931年,唐生智進行第三次反蔣。
三次反蔣都宣告失敗,唐生智已經沒有了軍事資本。雖然在1932年,唐生智被蔣介石任命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兼軍事參議院院長,但是已經是虎落平陽,并無實權。
唐生明的前半生,隨著哥哥唐生智而沉浮。
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唐生明人生走上巔峰,擔任長沙警備副司令、代司令、常德警備司令等職。
1940年,唐生明被召到重慶,受到蔣校長的親切接見。蔣介石半真半假地夸獎了一番自己的學生之后,便開門見山地說,要他“叛逃”到汪偽政權當臥底。
唐生明聽了之后,半天不語,開始了激烈的思想斗爭。當漢奸注定遺臭萬年,死了也不能進祖墳,自己當漢奸雖然是臥底,可加入日后蔣介石不認賬,自己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但是他一想到國家民族,便毫不猶豫答應了。起初唐生智也不愿意弟弟這樣做,看到弟弟答應了,他只好一聲長嘆,聽之任之。
由于唐生智曾經三次反蔣,他的弟弟來投靠,合乎情理,汪精衛(wèi)竟然被騙了過去。
在汪偽政權中,唐生明以“清鄉(xiāng)委員會”軍務處長的身份,向戴笠傳送了不少絕密情報,包括長沙的第二次會戰(zhàn)計劃。
抗戰(zhàn)勝利后,蔣介石總算并未食言,讓唐生明擔任了國防部中將參議。唐生明并不滿意,相對于抗戰(zhàn)前的職務,自己等于一落千丈,他對蔣介石的不滿也與日俱增。
尤其是抗戰(zhàn)勝利后,蔣介石不顧人民災難深重,悍然發(fā)動內戰(zhàn),讓唐生明對他越來越反感。
與此同時,唐生智也對老蔣徹底失望,在積極策劃起義,為解放湖南做貢獻。
1949年,唐生智以第一兵團副司令官的身份,協(xié)同程潛和陳明仁起義,為湖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湖南和平解放后,唐生明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兵團副司令員。
不久后,唐生明前往香 港經商。期間,在開展對外貿易和推動祖國統(tǒng)一方面,唐生明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1954年,唐生明回到北京,擔任了國務院參事。陳賡對毛主席和唐生明的那段交往知之甚少,因此在1956年,陳賡向毛主席介紹的時候,聽到毛主席反問,被問住了。
毛主席笑著解釋說:“唐生明曾經是我的學生,我們還曾同榻而眠,那時候他沒少蹬被子,我還得半夜起來給他蓋被子……”
唐生明聽了,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笑了。
1987年10月24日,唐生明病逝,享年81歲。
他雖然沒有加入共產黨,但沒有做出反人民的事,還曾經在中國革命最艱難的時候幫助過我黨的革命事業(yè),他的人生,無怨無悔。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