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xiàn)場
開幕式現(xiàn)場
開幕式現(xiàn)場
2021年6月19日上午10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北大書法所師生臨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展”,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開幕。本次展覽由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主辦,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與(全國)教育書畫協(xié)會學術支持。
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任羽中,北京大學離退休工作部部長馬春英,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唐金楠,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劉晨,北京大學原社科部部長、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名譽所長程郁綴,北京大學書畫藝術研究會名譽會長張振國,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全國)教育書畫協(xié)會副會長王岳川,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高譯,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副教授金舒年,北京大學城環(huán)學院副教授馮健,以及北大書法訪問學者、書法班學員、北大校內學生等40人出席了開幕式。北京大學書法所辦公室主任時勝勛主持開幕式。
在開幕式上,劉晨副院長、程郁綴教授、張振國教授、高譯教授先后致辭,對展覽的開幕表示祝賀,對北大書法所多年來堅持文化正脈的工作予以認可,并祝愿北大書法所取得更大的成績。王岳川所長在主辦方答謝詞中,對各位領導、嘉賓和師生的出席表示感謝,闡釋了北大美育精神與書法回歸經典的重要關系,表明此次展覽以臨帖匯報展的契機,共展出北京大學書法所教師、訪問學者、歷屆北大書法研究生班、書法班學員作品100幅,體現(xiàn)了書法所師生植根傳統(tǒng)、致敬經典的文化追求,大家通過對“二王”法帖的精深臨帖,將傳統(tǒng)融匯于心,增進了對“二王”書法傳統(tǒng)與審美品格的認知和體會。
以下為致辭全文:
劉晨:書法推崇與臨摹重視
今天特別高興受到邀請來參加這個書法展,我自己的研究領域主要是中國古代繪畫,所以我今天過來主要是學習的,多年以來我都想學習書法,希望今后有機會能跟王老師學習,今天想談三點本次書法展的重要意義:
首先,書法是中國文化中特別重要的一環(huán),在世界文化之林,真正能夠欣賞書法之美的大概除了我們大中華文化圈之外,基本上只有伊斯蘭文化圈有類似的系統(tǒng),所以書法藝術本身就是特別珍貴和特別值得我們珍惜的一個方面。
第二,我們對于經典的一個推崇,王羲之和王獻之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特別被推崇,如同泰山一般的人物,那么我們今天還能夠去欣賞和臨摹這樣的經典,是特別有意義的。
第三,我們今天的展覽是一個“臨摹展”,我們經常說“創(chuàng)作展”,我們今天講到藝術的時候特別會講到創(chuàng)作和創(chuàng)新,但我們常常丟失掉根本,就是臨摹,因為我們在臨摹中才會有傳習,去領悟,去跟古人進行交流。
以上所提到的三點——書法藝術的推崇,對經典的喜愛和對臨摹的重視,都可以在乾隆皇帝跟《快雪時晴帖》的關系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犊煅⿻r晴帖》在乾隆登基以前就在內府收藏了,乾隆在其上有73處題跋,在乾隆漫長的一生當中,他經常將《快雪時晴帖》拿出來把玩和學習,《快雪時晴帖》所在的冊頁的所有夾縫都被寫滿,直到最后一條,因為寫得太滿,以后再也不能寫了,這才作罷。由此可以看出,乾隆對書法經典的喜愛和推崇。而且在乾隆所題跋的內容中,他提到自己反復去臨摹此帖,有時候還特別得意地寫他有時感覺自己臨摹得不錯,甚至快超過王羲之了,乾隆皇帝從書法中得到的喜悅躍然紙上。
今天我們的展覽也體現(xiàn)了這三個方面的意義,所以預祝展覽取得圓滿的成功,我自己也特別高興來跟大家學習,謝謝!
程郁綴:北大書法所師生臨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展的致辭
尊敬的黨委宣傳部任部長、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喜慶日子里,由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主辦的“北大書法所師生臨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展”,今天在北大百年講堂隆重開幕,這是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讓我們一起用熱烈的掌聲表示熱烈的祝賀!
北大書法藝術研究所自2003年11月8日成立以來,在前任所長金開誠教授和現(xiàn)任所長王岳川教授的帶領下,始終堅持“文化書法”的理念,在書法創(chuàng)作和書法教育領域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對王岳川所長提出并且大力倡導的書法藝術“回歸經典,走進魏晉,守正創(chuàng)新,正大氣象”的16字方針,十分贊賞!
中國書法藝術,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深厚的國學根柢,是書法藝術的生命和書法創(chuàng)新的靈魂,也是造就書法大師的重要保證。所謂“回歸經典”,就是要回歸書法藝術的本源,即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高天厚土,從中汲取營養(yǎng),守住其純正的根脈,創(chuàng)造出嶄新的枝葉。所謂“走進魏晉”,就是要走進王羲之、王獻之書法藝術的輝煌殿堂,必須以朝圣般的虔誠,對“二王”的書法頂禮膜拜。
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唐詩宋詞,唐詩中有兩顆最耀眼的明星,就是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李白是時代的驕子,豪放飄逸,氣挾雷霆,“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倍鸥髴迅呱,仁德博愛;杜詩沉郁頓挫,茹古涵今。我雖然不能詳細評述“二王”書法的博大精深和神妙瑰瑋,但我堅定地認為,書壇上的“二王”,就是詩壇上的“李杜”。中唐詩壇上曾經有人“抑杜揚李”或者“抑李揚杜”,當時文壇大家韓愈對此曾有過一聲斷喝。他在《調張籍》一詩中大聲疾呼:“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甭爞髡f我們生活中也有那么極少數(shù)人藐視經典,不知深淺地說今天已經超過了“二王”,我在這里想借用韓愈的詩來回應和勸說,只是斗膽改動四個字,那就是:“二王真跡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我想講的另外一個意思,就是真誠地希望當代書法家們能夠高遠其志向,宏闊其胸襟,廣大其眼界,純正其學養(yǎng),與人為善,互相尊重,以誠相待,互相切磋,共同提高。魏文帝曹丕在其《典論·論文》中曾經對“文人相輕”的陋習進行了批評,認為那種“各以所長,相輕所短”,“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的行為是:“斯不自見之患也!敝墓诺湮膶W研究專家、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葉嘉瑩先生在講《李白》時,曾經有過一段十分精彩的論述。葉嘉瑩先生說:“古人說‘文人相輕’,文人總是抬高自己,貶低別人。這是一種對同行的嫉妒。但凡這樣的人都不是大家,因為他自己的才情確實有比不上人家的地方,所以才會嫉妒。而真正的天才,一定有他自己的東西,并不需要跟別人去比較。而且,一般的人往往不能認識一個天才的好處,只有才氣相近的人,才能理解真正的天才。所以,真正的天才必然是互相欣賞的。杜甫和李白就是如此!薄@真是一段精彩絕倫的論述,鞭辟入里,不可移易,閃射著永恒的智慧之光!
我們真誠地希望當今書壇上的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能夠以平等寬容之心,滿懷善意,攜手合作,共同進步。我們北大書法藝術研究所愿意以此次臨“二王”書法展為契機,與書法界的朋友們,精誠團結,一起為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書法藝術、為推動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而貢獻我們的力量!
預祝展覽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張振國:北大書法走正路揚國威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喜慶的日子里,北大書法舉辦臨“二王”書法展,是對我黨生日獻出了一份鮮亮的文化祝賀。
王岳川所長是我的忘年良友,我對他堅持的“走正路,揚國威”深表贊同和欣賞。什么是“走正路”?“走正路”即是王老師一直所倡導的北大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就是走在繼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樣一條正道之上。談到北大書法,社會上有一種觀點認為北大離書法很遠,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北大其實離書法很近,北大出過沈尹默這樣的大書法家,而且北大的書法有個特點,就是北大的書法充滿了書卷氣,它是在繼承中國幾千年的書法文化傳統(tǒng),這就是所謂的“走正路”,以北大書法所為代表的北大書法在中國書法界樹立了一面旗幟,是中國書法界的一股清流。關于“走正路”,我想借用古代一些書法家的言論來佐證其合法性,如明朝大書畫家董其昌說過“學書不從臨古入,必墮惡道”;又如王鐸所說:“書不師古,野俗一路”,大家看到在今天中國的書法界落入野俗的很多,如今中國書法界丑書怪書風行,王老師所提倡的“走正路”就是對這種現(xiàn)象的一種鮮明的批判。又如清朝的書法家、書法理論家秦祖說過“書法不師古,如夜行無燭,難入道,任筆為書不足觀!”所以王老師從書法所成立以來就樹起的“走正路”的大旗,守正創(chuàng)新。
第二個方面就是“揚國威”,王老師不辭勞苦,親自走訪全世界幾十個國家來推廣中國書法,他以中國書法作為突破口,來宣揚中國文化。毛主席在延安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如果不懂得中國書法,就不懂得中國文化”,毛主席將中國書法提升到這樣一種高度,而王老師就是這踐行傳揚中國文化的行動者,今天被邀請來參加這書法展,讓我感到非常榮幸,預祝書法展圓滿成功!
高譯:回歸經典對書法創(chuàng)作是主文脈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學術主持,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主辦書法所師生臨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展今天開幕了。在這樣喜慶的日子里,我想簡略講幾句中國書法藝術對于中國文化的意義。
北京大學在繼承老校蔡元培先生提倡的美育精神,堅持中國傳統(tǒng)文化美學思想,在藝術學院名譽院長葉朗先生、現(xiàn)任院長彭峰教授與書法所所長王岳川教授的帶領下,北京大學在書法招生、教學以及科研中均取得了豐碩成果,培養(yǎng)了一大批書法優(yōu)秀人才與專家學者,尤其是在書法史論、書法美學等理論方面出版許多學術專著,在書法界產生較大影響。剛才幾位先生都提到了北大是一個非常重視學術研究的地方,中國書法藝術傳承和發(fā)展就是要頌揚“真”“善”“美”,表現(xiàn)“真”“善”“美”,這里除了包含文化審美內涵之外,還包涵著一個更重要的藝術境界問題。大家都對王岳川所長提出的“回歸經典,走進魏晉,守正創(chuàng)新,正大氣象。”的書法學術主張表示高度肯定,這也是我們從事書法藝術研究、培養(yǎng)書法藝術人才的共同理念。
此次書法展本著書法所“重溫經典,感受經典,深入經典,創(chuàng)化經典。”為展覽宗旨,通過對“二王”法貼的臨習與創(chuàng)作,增進北大書法所師生、訪問學者對“二王”書法傳統(tǒng)與審美品格的體認。我僅就兩個問題對王岳川教授的觀點稍作補充釋解,講的不對之處請大家糾正。
第一點“回歸經典”:就我個人的理解“回歸經典,走進魏晉,”這是一個大的書學理念,我們不能僅僅狹隘地去認識其就是一個書法繼承問題,它同時還包含有我們書法創(chuàng)新在里面。我想繼承與創(chuàng)新這兩個方面也正是當今書法界最需要做的事情。顯然,只有先做到“回歸經典,走進魏晉”才能談得上創(chuàng)新。那么“重溫經典,感受經典”就是繼承前人的精華。需要說明的是關于書法“經典”,除了“二王”書法以外,還包含了中國歷代書法藝術中豐富的審美元素與養(yǎng)分,“二王”書法只是對書法藝術經典中的一種提綱挈領的象征提法,真正“回歸經典”還需要我們對歷代書法藝術中大量的審美元素、審美養(yǎng)分、審美范疇以及有益的書法創(chuàng)作素材等都可以不斷加以吸收、提煉作為書法家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的根基與精神內涵。關鍵是對于這些“經典”我們如何去發(fā)現(xiàn),如何去捕捉,如何去提煉?這也是書法界非常難的研究課題。之后才是書法家在此基礎上進行書法藝術的創(chuàng)新,這是非常重要的!“回歸經典”對于我們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來說是一個主要發(fā)展文脈,我們要堅守與傳承這一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文脈,這才是書法藝術的根本,對此我們要有非常清醒的認識。北京大學書法藝術傳統(tǒng)也一定會是延續(xù)這條文脈發(fā)展的,當然要實現(xiàn)它還需要書法家很多的條件與因素,更需要我們一代一代書法家的不懈努力,江山代有才人出。
第二點是關于“守正創(chuàng)新,正大氣象”,就是“深入經典,創(chuàng)化經典”。“創(chuàng)化”提法非常高妙,異常精彩,它就是書法藝術的氣象與結果。我們要思考一下,“正大氣象”從哪里來?實際“正大”就來自于書法家對前人書法藝術原本正統(tǒng)精髓的理解與繼承,“氣象”來自于藝術家個人的天性、才華、智慧、修養(yǎng)等諸方面,石濤所謂“蒙養(yǎng)”,且融合高超的書法藝術技法,不斷挖掘與開拓書法家的自我心性中的“真”“善”“美”的創(chuàng)作潛能,在書法創(chuàng)作上,不斷發(fā)現(xiàn)書法藝術美,表現(xiàn)書法藝術美,傳播書法藝術美。與時俱進,傳承新時代中國書法藝術的活力與“守正創(chuàng)新”的精神正能量。
王岳川:北大美育精神與書法回歸經典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學員:
大家上午好!
北大書法所成立18周年。十八歲,還很年輕,但已長大并在成熟中,有自己的觀點、立場和價值選擇。今天我們在北大歡聚一堂,因為我們為了北京大學兩個一百年而慶賀。兩個一百年,是指北京大學百年來有兩個一百年值得紀念和弘揚。
第一個一百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基礎上成立的。從北京大學走出來的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可以說是大名鼎鼎,影響深遠。這方面的研究非常多,此不展開。
第二個一百年,是“現(xiàn)代中國美育”的一百年。1917年,蔡元培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同年在神州學會的大會上,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理想:“陶養(yǎng)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同時蔡校長為落實美育思想,在北大成立了三個研究會:北大書法研究會,由沈尹默教授任會長,北大畫法研究會,由徐悲鴻先生任會長,北大音樂傳習所,后由劉天華主持。在中國高等教育中,是第一次將書法、美術、音樂作為國民大學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中國建立后,教育方針提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要求,推進了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但是美育尚未納入中小學學校正式課程課標。
2018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明確提出了“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的要求!懊馈,這個特定的詞匯,在19大報告中出現(xiàn)了27次之多,“美麗中國”,“美好生活”,“美德”、“美育”,“環(huán)境優(yōu)美”等表述,不斷出現(xiàn)在報告中。表明國家正從過去單純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向追求國民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同步增長、均衡發(fā)展的和諧社會轉變的重大思維調整和戰(zhàn)略轉型。
2020年10月15日,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lián)合發(fā)文《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美育是審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靈教育,不僅能提升人的審美素養(yǎng),還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情感,趣味和氣質胸襟,激勵人的精神,溫潤人的心靈。為落實中辦、國辦《意見》精神,三天后,教育部強調大學、中學、小學美育必須加強。到2022年,從中小學開始,學校美育要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課程全面開齊開足,育人成效顯著增強,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明顯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化學校美育體系。對政策落實不到位、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合格率持續(xù)下降的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負責人,依規(guī)依法予以問責。美育教育中目標是“三會”,即“教會學生美育的基本知識;教會他們去欣賞和體驗美,欣賞和體驗藝術作品;同時教會他們專項的、專門的藝術特長。”
2021年教育部成立書法教育指導委員會、美術教育指導委員會、音樂教育指導委員會,并請各大學專家擔任委員。而在幾年前,教育部成立全國教育書畫協(xié)會,我當選為副會長。2021年高考,書法題目進入高考語文試卷(B卷)。前幾天,北京大學與中央音樂學院的合作協(xié)議在北大簽訂。這一切都說明,北大曾經重視的美育,已經上升為國家教育政策,尤其是書法美育進入中高考,對新世紀人才培養(yǎng)殊為重要!
北京大學書法所成立十八年來,致力于教學和培養(yǎng)書法高端人才,共招博士生、碩士生十幾名。招收了碩士研究生班共四屆將近二百多人,招收書法精英班共三屆二百多人。我在中文系和藝術學院還招收書法與美學訪問學者百人,基本上是全國各地各學院的教授、院長、系主任和重要骨干,全部加起來共培養(yǎng)五百多書法專業(yè)人才。學員中有近60名先后成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其中,中書協(xié)理事有近十名。但是,我們深感還很不夠,因為全國有2.1億中小學生,而現(xiàn)在美育教師、書法教師缺口是三百五十萬。北大有培養(yǎng)中小學書法教師和美育教師的責任。書法所下一步工作除了正常的教學科研工作以外,還要積極推進中小學的師資培訓工作,努力解決書法難于進課堂的問題。因為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說:“少年強則國強”。
為堅持美育傳統(tǒng)和書法守正創(chuàng)新理念,北大書法所還致力于科研工作,出版書法研究著作《北京大學書法所“文化書法”叢書》7本(北大出版社),出版《北大學術書法研究生書法精品集》20本(榮寶齋出版社);創(chuàng)辦北大書法刊物《書法中國》五期;主編《書法》中小學教材30部;召開國際書法會議和舉辦國際書法展數(shù)十次(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組織師生出訪英國、德國、法國、美國、瑞士、捷克、印尼、古巴、牙買加、哥斯達黎加等國并舉辦書法展和書法文化講座,傳播中國文化和書法藝術。還同其他高校書法所聯(lián)合舉辦書法高峰論壇,以讓更多的書法愛好者得到著名學者、書法家的現(xiàn)場指導。組織北大師生書法國內各省市巡展,傳播文化書法理念。
今天,“北大書法所師生臨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展”,是五百多人學員中選出的佼佼者,從一百多名參展人員中遴選出大約80人共100幅作品。我們向大部分學員發(fā)出參展征稿以后,大家自由投稿,我們嚴格審查,有十多位學員的作品落選。這表明北京大學對學術藝術的嚴格要求——寧缺毋濫。不是任何隨意臨寫作品都可以掛到墻上展出。作品必須回歸經典,走進魏晉,達到高水準。必須對王羲之王獻之經典保持一種審美虔誠和價值認同。
十八年來,北大書法所堅持文化書法宗旨,以弘揚中國書法美麗精神為己任,積極推進書法創(chuàng)作研究等各項工作。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展覽,總結經驗,補齊短板,發(fā)揮優(yōu)勢,開拓進取,為中國書法文化與美育事業(yè)做出自己的貢獻。
最后,請各位領導進入展廳,檢閱書法所這些年來堅持“回歸經典,走進魏晉,守正創(chuàng)新,正大氣象”的書法教學和創(chuàng)作成果,并提出寶貴的意見。
謝謝大家!
題詞
作品展示:
王岳川 臨《蘭亭序》1300cm*370cm
王岳川臨王獻之《洛神賦》
王岳川臨王獻之《玄度帖》
王岳川臨王羲之《十七帖》1300cm*280cm
高譯
蕭華
蕭華
李彬
葉欣
李優(yōu)良
周東芬
(以下為部分學員作品展示)
陳日果
陳顯倫
陳新文
程立斌
傅子會
胡正好
黃立成
黃青
賈曉輝
蔣金岳
靳軍民
李波輝
李皓
李洪為
林煜川
劉安成
劉春明
劉昊
劉巍
彭文斌
錢繼權
任平
王德勤
王宏
王曉南
王月琴
魏榮香
吳曉東
許海峰
蕭建國
楊龍
姚強
張玲霞
張曉笛
趙福堂
發(fā)表評論 評論 (0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