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描述一個概念從來是難的,尤其是”書卷氣“。
該如何定義它?
一種藝術精神?那么何為其來處、承載和成因?
一種評判畫面清俗的準則?它該如何識別?
一種文化副產(chǎn)品?它對當下的藝術創(chuàng)作有何啟示?
以問為引,我們用《書卷氣百問》搜集各家對此的真知灼見。
百問仍試圖以反躬和審為的態(tài)度,為“書卷氣”在當下的思考書寫痕跡。
【有始X11】
問:您如何定義“書卷氣”?
皮佳佳:繪畫中的詩意、人文氣息與價值呈現(xiàn)。更重要的是,從畫面中透現(xiàn)的畫者本身具備的高尚人格與文化氣質(zhì)。
問:“書卷氣”的近義詞是?
皮佳佳:人文氣息。
問:書畫當觀韻,“書卷氣”的魅力在于?
皮佳佳:黃庭堅說,“凡書畫當觀韻”。韻是聲音的延續(xù),也是美感的持續(xù)縈繞與回味!皶須狻钡镊攘υ谟诋嬅嬗性娨夂投嘀鼐S度,在模糊且有內(nèi)蘊的意象中可以體味、流連、追溯,生發(fā)出無盡想象與感慨,同時也從畫面中讀到相應的文化內(nèi)涵。
宋 黃庭堅書七言絕句冊
問:獲得“書卷氣”的難處在于?
皮佳佳:難在“書卷氣”不是通過一種技術訓練方式獲得,而是要通過持續(xù)的生命沉思與文化涵養(yǎng)。
問:“書卷氣”是一種美感嗎?該如何形容它?
皮佳佳:在某種意義上可將“書卷氣”視為“美”的呈現(xiàn)和“美”的感受!皶須狻笔敲赖男撵`與飽含文化的意蘊透現(xiàn)于畫面,同時與善于感受的心靈共鳴。
問:什么是您心中理想的“書卷氣”?能想到一些典型案例嗎?
皮佳佳:中國古代文人畫可謂“書卷氣”典型。如八大山人,其畫不只是畫,有書法,有題詩,有印款,有痛徹心扉的人生經(jīng)歷,也有卓絕獨立的生命沉思,更有高遠深邃的宇宙意識。
清 八大山人 鷹圖
問:識別一幅畫有“書卷氣”的關鍵點是?
皮佳佳:書法用筆、詩性表達、文化氣息。
問:提到“書卷氣”,聯(lián)想到的三個關鍵詞是?
皮佳佳:超越形似、意象呈現(xiàn)、物我交融。
問:“書卷氣”的對立面是?
皮佳佳:俗氣。
問:滋養(yǎng)“書卷氣”的要素包括?
皮佳佳:道德素養(yǎng),詩書修養(yǎng),藝術涵養(yǎng)。
問:請描述何謂有“書卷氣”的審美?
皮佳佳:文化與心靈的審美。
【內(nèi)察x10】
問:“書卷氣”的內(nèi)核是?
皮佳佳:與上面第一題一樣。繪畫中的詩意、人文氣息與價值呈現(xiàn)。更重要的是,從畫面中透現(xiàn)的畫者本身具備的高尚素養(yǎng)與文化氣質(zhì)。
問:“作詩妙在含糊,逼真反失奇觀”,“書卷氣”是否也如此?為何?
皮佳佳:《滄浪詩話》道:“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弊髟娔欠N所謂“模糊性”正是中國“意象式”審美核心,可以興發(fā)想象,言有盡而意無窮。當然“書卷氣”不能完全等同這種詩性,只能說其中蘊含有這種詩性審美特點。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的詩與畫是相通的。如宋人以“嫩綠枝頭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來應試各位畫學考生,一般人只能以表面意思來理解紅、綠,只知道畫紅花綠葉,只有一人,畫一位美婦人在危亭縹緲隱映處,以“綠”點明春天,以“紅”的意象喻指美人遠思。這就是繪畫的詩性審美,突破表面形象桎梏,使得繪畫有詩意聯(lián)想,更有畫意悠遠。
晉 王羲之 晉唐正書
問:文學的評價標準適用于畫面“書卷氣”的評價嗎?
皮佳佳:從中國文人畫發(fā)展來看,很大程度上正是詩意方式與詩學理論影響了畫學發(fā)展,故而才有詩畫相通的說法,“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丹青不知老將至,李陵蘇武真吾師!痹谶@個意義上,文學評價標準可以用于“書卷氣”的評價,當然也要注重繪畫的特點,不可生搬硬套。
問:“書卷氣”中具有普遍的情感要素嗎?
皮佳佳:米芾跋蘇軾《木石圖》,“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無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無端,如其胸中盤郁也。”點出了中國文人畫的情感興發(fā)和人格投射的特點,其中自然有普遍情感要素。有“書卷氣”的畫必然為有“書卷氣”之人所畫,此畫者由心而出,江山風雨外,有萬不得已者,這是詞心,是詩心,是畫心。
宋 蘇軾 木石圖
問:在滋養(yǎng)“書卷氣”過程中,有何要警惕的傾向?
皮佳佳:警惕把簡單的知識積累當作“書卷氣”,從而欺世盜名。不可只追求外在的知識簡單堆積,不在心上做工夫,否則“格物”與“誠意”分作兩家,“書卷氣”也就成了“工具氣”。
問:“書卷氣”和您的個人實際生活,存在著怎么樣的距離?
皮佳佳:“書卷氣”離不開個人生活日用,道自然在用中,不過是日用而不知。但“書卷氣”也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提點,不溺于庸俗品味,不沉淪精神。
問:中國畫看待萬物,乃“反身而誠”“回返內(nèi)心”,“書卷氣”是否也如此?
皮佳佳:這個“中國畫”要看是什么中國畫,如果只是畫院的王公畫像,或者佛教造像、壁畫,肯定談不上“反身而誠”,更多的是工具和方式。大抵宋以后文人畫可談得上“回返內(nèi)心”。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人以自心的誠明狀態(tài)直接感驗到天道本原,這可謂“反身而誠”。人以本心之靈敏健動,察覺生命洋溢、萬物精神,這就是承接了“萬物皆備于我”的精神旨要。如北宋畫家郭熙作畫,“凡落筆之日,必明窗凈幾,焚香左右,筆精墨妙,盥手滌硯,如見大賓,必神閑意定,然后為之!边@正是以誠敬專一的藝術之心去追求冥合天地的境界。中國藝術精神最可貴的,便是這活潑潑的人心,在藝術的徜徉中,直透生生不息的宇宙大化。
問:“書卷氣”中,融入了什么樣的文化傳統(tǒng)。
皮佳佳:以詩意想象與表達打破畫面邊界,拓展時間與空間、畫面與畫外、物象與境界。在筆墨中悄然點出文化典故,并在每次的重復與題跋中不斷回溯過往的文化基因與標志。筆下山川與風月連通宇宙精神,并在可觀可游可行中尋得生命安頓之處。
問:從世界美術史角度來看,中國畫與西畫產(chǎn)生了多次的融合,以近代最為突出,中國畫與西化背后的繪畫邏輯差異甚大,這是否也影響了您身上的“書卷氣”?
皮佳佳:中國畫與西畫所謂“融合”主要發(fā)生在近代美術史中。當時受“美術革命”思想影響,出現(xiàn)了各種改革中國畫的意見,如主張以西畫改造中國畫的徐悲鴻,主張中西融合的折衷派,也就是“嶺南畫派”。當然也有主張堅持國畫傳統(tǒng)的黃賓虹。就近代至今的實踐來看,中西融合是很好的探索,但目前不能說成功找到另一條發(fā)展之路。其實中國畫的理論與實踐也在19-20世紀影響了西方繪畫的發(fā)展,只是很少有人關注。如“六法”理論,特別是“氣韻生動”,對西方現(xiàn)代繪畫理論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影響是相互的,但變化并不意味著一種根本體系的變化,如果中國畫的根本的用筆規(guī)則和審美體系消解,那么中國畫也就不是中國畫了。個人更贊成黃賓虹主張,在中國畫的內(nèi)部去尋找變革與發(fā)展之路。中西繪畫的背后是哲學思維的根本不同。西方自古希臘開始就有理念世界與感性世界的決然分野,其哲學思考也筑基于其上。而中國哲學更多是天人之學,在陰陽之道中彌綸天地。世界不同文化總在互相交融和影響,但根柢處必然有其主體性,文化如此,繪畫亦如此。
近現(xiàn)代 高劍父 紅柿小鳥
近現(xiàn)代 黃賓虹 蜀游拙筆
問:書卷氣與人性的關系是?
皮佳佳:這個“人性”要從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去理解,我傾向于從橫渠“天地之性”與“氣質(zhì)之性”去理解!皶須狻笨梢岳斫鉃槿俗兓瘹赓|(zhì)之性、接近天地之性后呈現(xiàn)出的精神氣息。人心具備知覺與本性,“合性與知覺,有心之名”,心既受天命之性的決定,心也具有知覺并有主動作為表現(xiàn)其本性的功能。心可以通過覺知和感通來體認天性,從而達至心源與天道相合。
【介立X7】
問:“書卷氣”是一種統(tǒng)攝畫面的工具嗎?
皮佳佳:不太贊同此說,這更像一種“工具理性”思維的產(chǎn)物。
問:姜夔言:“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然舍文無妙!薄皶須狻敝阅軌蚣て鹉膶徝栏星椋渲刑N藏了什么樣的形式組合規(guī)律與特點?
皮佳佳:董逌說,“樂天言:畫無常工,以似為工。畫之貴似,豈形似之貴邪?要必期于所以似者貴也。”一種藝術本身要有基本的藝術規(guī)則,否則不能成立,但是這門藝術要成為高妙的藝術,肯定不是簡單的表面技術,如文章之絢麗文采,繪畫之表面形似,而在于其后的“所以妙者”和“所以似者”,這可以是物象背后所蘊含的自然法則和普遍真理。
問:“書卷氣”的藝術與非“書卷氣”藝術的區(qū)分關鍵在于?
皮佳佳:非“書卷氣”藝術可能更多追求技藝和形式!皶須狻钡乃囆g一方面是一種綜合藝術,有著文化各個面向,如詩歌、繪畫、哲學;另一方面“書卷氣”藝術與人格和內(nèi)在氣質(zhì)情感有很大關系。
問:“書卷氣”如何與畫面的藝術媒介手段相關?
皮佳佳:楊雄論中國書法,“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泵子讶室舱f過,“畫之為說,亦心畫也,”中國畫的關鍵在筆墨,筆墨傳達在于心。
宋 米友仁 遠岫晴云圖
問:在中國古代文人眼中,“清”與“濁”的矛盾是顯著的,體現(xiàn)在個體和社會的方方面面,該如何辨別“書卷氣”中的“清”“濁”?
皮佳佳:不能說“書卷氣”中的“清”“濁”,而是“書卷氣”意味著清氣遠出。
問:如何看出“書卷氣”的多寡?
皮佳佳:以有無論可能更為妥當。
問:“書卷氣”會如何影響下筆狀態(tài)?
皮佳佳:宋代郭若虛已經(jīng)說得很清楚了,“且如世之相押字之術,謂之心印,本自心源,想成形跡,跡與心合,是之謂印。矧乎書畫發(fā)之于情思,契之于綃楮,則非印而何?押字且存諸貴賤禍福,書畫豈逃乎氣韻高卑。夫畫猶書也,揚子曰: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蹦呐戮褪悄欠N算命測字,人寫出來的字跡也反映了一個人的心跡,故而能根據(jù)筆跡來預測貴賤禍福。書畫更是如此,“書卷氣”很大程度來自畫者本身的品格和文化素養(yǎng),人的氣韻高低自然也會由心到手,顯露于筆下。
【體悟X9】
問:林散之早年的隸書極有味道,柔中帶剛,剛?cè)嵯酀,寫得清秀遒勁,可他自己卻不滿意,總說:走得太遠,不如古人;蛘哒f:“好像太文了,不夠金屬!”這里的“文”是指“書卷氣”嗎?
皮佳佳:就像我們經(jīng)常用“文弱書生”來形容身體不好的讀書人,你認為這個“文”意味著“書卷氣”嗎?“文”有時是指裝飾意味太濃,或許林散之正是此意,他不愿有太多人工裝飾的意味,力求更為自然拙樸的書法。
近現(xiàn)代 林散之 春日樓臺草書聯(lián)
問:“書卷氣”越多越好嗎?
皮佳佳:現(xiàn)在的繪畫中能有書卷氣已經(jīng)值得欣喜了。
問:生活在具體的社會現(xiàn)實中,藝術作品必然會折射出特定時代環(huán)境對他的影響,“書卷氣”是否反映出時代特點?
皮佳佳:我更贊同朱良志老師說的“不作時史”!八囆g本身也是歷史書寫的一部分,然而真正的藝術必須超越歷史書寫的特性……人們看到很多所謂藝壇勝流,入于時趨,乞靈權威,一己性靈在滾滾馬頭塵、孜孜功利事下徘徊。反時史,所反的就是這樣的風氣。”藝術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時代影響,比如表現(xiàn)手法,然而藝術的終極精神應當是永恒,超越的。
問:因其時空觀和價值觀而喜愛的幾本書是?
皮佳佳:中國的一切經(jīng)典文集,如老子、孔子、莊子、北宋五子的文集,西方一切經(jīng)典文集,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海德格爾的文集。
問: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晚期的一些文章如《藝術作品的本源》《物》《詩人何為》等,討論如何以一種詩/藝術作品的語言澄明出“本己的真理性”來棲居于世的問題,“書卷氣”對您的生活方式有何啟迪?
皮佳佳:海德格爾的確受到中國一些傳統(tǒng)思想影響,這一點張祥龍老師在書中已有提及,但其主體還是基于西方的古希臘哲學和基督教哲學。在《藝術作品的本源》等文章里,海德格爾認為了藝術以澄明的姿態(tài)揭示物的本真狀態(tài),讓存在者的真實得以顯現(xiàn)。這種思想其實可以追溯到柏拉圖關于美是善的顯現(xiàn)的理論,也有基督教的光照論。而在我看來,或許是巧合,或許是有意,其中有中國哲學的“體在用中”的意味,所謂“體用一源,顯微無間”,物之體正在其用中得以顯現(xiàn)。
問:蘇軾云:“高人豈學畫,用筆乃其天。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對于善游者來說,入水如歸家,不必專門學習操船之術。當個“書卷人”,就能畫出“書卷氣”嗎?
皮佳佳:蘇軾雖然在此詩中說善游人也能操船,實際他在其他地方也用水作比喻,強調(diào)“精義入神”,人要知道其所以沉浮,也就是水之理,這就是“精義”;之后才得與水為一,不知其為水,這就是“入神”。如文同畫竹,“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首先他朝與竹為游,暮與竹為朋,熟悉了解竹的一切,慢慢做到物我不分,這才得以成竹于胸。中國繪畫理論時常強調(diào)“成竹于胸”,強調(diào)“入神”,但這之前也有“精義”,舍技何以談道?
宋 蘇軾 覆盤子帖
問:“書卷氣”可否刻意求得?
皮佳佳:不能把“書卷氣”視為繪畫的目的,否則這也是一種功利性追求。當然“書卷氣”可如同人的氣質(zhì),可以涵養(yǎng)變化,自然體現(xiàn)于畫中。
問:“書卷氣”的呈現(xiàn)對作畫者狀態(tài)有要求嗎?
皮佳佳:前面已經(jīng)說過,“書卷氣”的呈現(xiàn)本身需要作畫者有書卷氣。
問:不同時代的“書卷氣”變化明顯嗎?
皮佳佳:只能說不同時代“書卷氣”的呈現(xiàn)方式、呈現(xiàn)媒介有所不同,但其中關于終極精神和價值的部分,應該是恒久的。
元 趙孟頫 竹石圖
【究理X8】
問:“書卷氣”是一種“由我及物”還是“由物及我”的抒發(fā)?
皮佳佳:這種提法本身就是一種主客觀對立的預設,而中國傳統(tǒng)思想并不推崇這種認識論式的思維方式。“書卷氣”更強調(diào)物我為一。
問:如何要用一句話,去向一位外行解釋“書卷氣”的原理,怎么說?
皮佳佳:中外幾千年的高人學者都只用一句話來闡述自己的理論嗎?老子都留下了五千言。沒有必要去討好,而是需要外行努力學習。
問:“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您是否認同?“書卷氣”在您心中的地位又是?
皮佳佳:如果只是這只是科舉時代的一種價值觀,把讀書當成升官進爵的手段,自然難以認同。讀書不是手段,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極致精神享受。
問:法國現(xiàn)象學家巴士拉說過,詩歌的形象通過將靈魂放入居所的方式令人們重新尋找到一個孤獨的自我。哪幾本書幫助您找到了自我的真實形象?
皮佳佳:梅洛龐蒂指出,無窮多的個體與世界達成一個“生命本原的契約”。我在這些書中里找到了與世界本原的契約。如果是文學方面,比如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還有策蘭的詩。
問:一幅畫有“書卷氣”,是看整體感受嗎?局部細節(jié)重要嗎?
皮佳佳:氣息彌漫于整體與細節(jié)。
問:董其昌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方可作畫。這句話對于“書卷氣”的畫面適用嗎?
皮佳佳:董其昌此語受到黃庭堅的影響,“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 通過修心和學習,葆養(yǎng)心性,增加學識,做到“丘壑”內(nèi)營,形成內(nèi)在的“書卷氣”,故而才能在畫面中表現(xiàn)出來。所以董其昌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nèi)營,成立鄞鄂,隨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矣!
明 董其昌 溪山仙館圖
【審為x8】
問:孔子說,“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在不可見與可見之間,“書卷氣”的比例該如何把握?
皮佳佳:如果從文學藝術來說,這句話更多指文采與要表達的內(nèi)容之間的關系,不能把“書卷氣”等同于這種“文采”或者是“裝飾”。
問:“書卷氣”是一種需要聯(lián)想獲得的感受嗎?
皮佳佳:這種更適合用來說審美意象。
問:“書卷氣”的存在穩(wěn)定嗎?它有不確定性嗎?
皮佳佳:這個問題不太適合回答。
問:藝術以自身方式反映客觀世界的真實性,“書卷氣”中的“藝術真實”是?
皮佳佳:這個說法更接近西方再現(xiàn)學說。而這個學說對世界的設定是基于西方哲學對于世界的兩分:理念世界與感官世界。我們所處的感官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模仿品,是不那么真實的世界,真實的世界是理念世界,而藝術不過對這個不真實世界的模仿,是模仿品的模仿品,故而要努力去靠近眼見的真實,再現(xiàn)這個世界的真實。這個無法套用于中國藝術。
元 倪瓚畫譜 新枝枯干雨竹
問:在《紅樓夢》中,寶玉以“清”“濁”區(qū)分世間現(xiàn)象,假如將“書卷氣”視為一種界定工具,它可以被用在什么范疇?
皮佳佳:南田說,“高逸一派,如蟲書鳥跡,無意為佳。所謂脫塵境而與天游!闭嬉谩扒濉薄皾帷闭,“書卷氣”更多意味清逸吧。
問:“書卷氣”會令畫面造就某種形式美嗎?其存在是必要的嗎?
皮佳佳:“書卷氣”繪畫更多講求澹然天真,并不太拘泥于某種所謂形式。
問:什么是您手邊最有“書卷氣”的物件?
皮佳佳:我的書柜。
問:生活中有沒有哪個時刻,是您真正沉浸于“書卷氣”的瞬間。
皮佳佳:我在北京大學讀博開學那天,走進美學中心的小院,聽葉朗先生和朱良志先生講燕南園56號園子的故事,對面就是馮友蘭先生的“三松堂”。秋天在日晷上寫上永恒,我在空氣中觸摸到“書卷氣”的精神顆粒。
【別類X11】
問:內(nèi)容不能脫離形式而獨存,“書卷氣”的風格類型有?
皮佳佳:不是一回事。
問:構成“書卷氣”的題材有哪些?
皮佳佳:不限。
問:不同藝術類型的“書卷氣”有相對區(qū)分的審美個性嗎?
皮佳佳:沒有。
問:什么是“書卷氣”的審美特點?
皮佳佳:參考第一題。
問:什么是有“書卷氣”的畫家?
皮佳佳:有繪畫天賦和技巧但不以技為勝,有文化但不是度娘,有高遠的精神追求但不離世間。
問:請列舉中國古代3位有“書卷氣”的藝術家。他們的“書卷氣”是什么類型?
皮佳佳:李成、倪瓚、八大山人。
宋 李成 讀碑窠石圖
問:請列舉中國當代3位有“書卷氣”的藝術家。他們的“書卷氣”是什么類型?
皮佳佳:中國當代有很多優(yōu)秀藝術家,可惜我認識的藝術家很少。個人比較推崇劉墨老師。
問:請列舉西方古代3位有“書卷氣”的藝術家。他們的“書卷氣”是什么類型?
皮佳佳:西方也有非常偉大的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還有詩畫俱佳的藝術家威廉·布萊克。但個人覺得“書卷氣”更適合在中國范圍內(nèi)討論。
問:請列舉當代國際3位有“書卷氣”的藝術家。他們的“書卷氣”是什么類型?
皮佳佳:同理。
問:“書卷氣”的呈現(xiàn)有規(guī)律嗎?
皮佳佳:不落畦徑,謂之士氣。
宋 米芾 紫金研帖
【反躬X10】
問:您通過哪些方式涵養(yǎng)“書卷氣”?
皮佳佳:以前認為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現(xiàn)在逐漸覺得更多是澄澈心體。
問:您的“書卷氣”更接近哪個朝代/時代?為什么?
皮佳佳:我的部分氣質(zhì)更接近北宋。這個時代是文章、藝術、審美的巔峰,還有面對宇宙大化、合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思想氣魄。
問:您的“書卷氣”追求的是什么思想?
皮佳佳:我喜歡周敦頤“庭前草不除”,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問:在成長過程中,什么事物對您“書卷氣”的塑造產(chǎn)生重要影響。
皮佳佳:靠近一些真正有學識與情懷的文化人。記得讀書時曾跟著樓宇烈先生學古琴,第一次課,大家盤腿圍坐,聽先生講中國文化,也許講了什么并不那么重要,而是感受到一種氛圍和責任,自覺仁以為己任,不亦遠乎。
元 曹知白 清涼晚翠圖頁
問:在表達“書卷氣”上,您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經(jīng)驗?
皮佳佳:前面已經(jīng)說過,“書卷氣”可謂一種精神和文化特質(zhì),在一言一行中自然就有,不能說刻意去表達。
問:您是否有對自身的“書卷氣”設定目標境界?它需要涉及哪些方面的滋養(yǎng)來源?
皮佳佳:希望體驗“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境界。來源就如孔子言,志道據(jù)德,依仁游藝。
問:“書卷氣”是獨有的心靈表達嗎?具有排他性嗎?
皮佳佳:每個個體當然有屬于他的心靈境界,但心靈也是相通的。
問:古畫論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談的是畫家需從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實生活中獲取雙重的營養(yǎng),“書卷氣”給畫家?guī)淼淖甜B(yǎng)在于?
皮佳佳:前面已經(jīng)回答了。
問:“書卷氣”需要被他人理解嗎?在被凝視、互動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變化嗎?
皮佳佳:個人感覺“書卷氣”不是“個性”。
明 徐渭 行書七言聯(lián)
【觀固x12】
問:創(chuàng)作過程中,什么因素影響“書卷氣”的表達?什么狀態(tài)下更容易出“書卷氣”?
皮佳佳:創(chuàng)作的目的,是畫以為寄,還是畫以為利,自然不同。
問:您的“書卷氣”是否有自己的特殊個性?
皮佳佳:已經(jīng)說過,不把書卷氣看作一種風格。
問:以最近的一幅畫為例,畫中的書卷氣貫通著哪個時空?
皮佳佳:我主要研究繪畫理論。
問:雷茲紅衣主教在會議錄寫道:“時間萬物皆有決定性瞬間”。決定您形成“書卷氣”的是什么“決定性瞬間”?
皮佳佳:杜威說,“當一束電光照亮夜空時,物體一下子被認出了。但是,認出本身不只是時間上的一個點。它是一個漫長而緩慢的成熟過程達到頂點。它是一個有序的時間經(jīng)驗的連續(xù)性在一個突然而突出的高潮中的顯現(xiàn)!彼哉f,所謂“決定性瞬間”也是漫長而緩慢的時間過程,最多只是成熟時的顯現(xiàn)。
問:《宣和畫譜》評論文同:“凡于翰墨之間,托物寓意,則見于水墨之戲!薄皶須狻笔俏膶W修養(yǎng)上的“應許之物”嗎?
皮佳佳:這句話中翰墨之間是指繪畫。文同將墨竹發(fā)揚光大,并開創(chuàng)了文人墨竹的湖州一派,更重要的是,他在精神層面突破了傳統(tǒng)了比德,開啟了以畫明德、以畫抒懷的道路。自此,墨竹成為文人筆下最能遣懷寓興之象。
元 倪瓚 竹圖
問:文人畫始于漢代,于宋代形成藝術理論,代表著一種階級藝術,基于文化圈層的背景而出現(xiàn),彼時繪畫僅是“書卷氣”的傳播媒介,其表現(xiàn)的內(nèi)容能夠部分或全部地獨立于其再現(xiàn)的內(nèi)容。而在今天的“文人畫”中,“書卷氣”又代表著什么?
皮佳佳:這個提法可以商榷。第一,文人畫不代表一種階級藝術!笆咳恕被颉拔娜恕碑斎皇且环N身份,但不是單純指社會身份,而是文化身份。這一身份更多指向知識分子的才學、修養(yǎng)和精神高度。第二,文人畫不是用西方的“再現(xiàn)”和“表現(xiàn)”理論可以套用的。
五代十國 黃筌 竹梅寒雀圖
問:“書卷氣”與“煙火氣”的關系是?
皮佳佳:即使在云端,一樣俯視大地。
問:“書卷氣”需要文字表達的輔助理解嗎?
皮佳佳:不一定。
問:“書卷氣”是可傳承的嗎?
皮佳佳:可。生生不息。
問:“書卷氣”是可感染的嗎?
皮佳佳:這段時間我正在進行一項八大山人的研究,某夜,我讀到八大山人這段話,“靜幾明窗,焚香掩卷,每當會心處,欣然獨笑?蛠硐嗯c脫去形跡,烹苦茗,賞文章,久之,霞光零亂,月在高梧,而客至前溪矣。隨呼童閉戶, 收蒲團,靜坐片時,更覺悠然神遠!焙孟褚矝]有什么特別,而我如同曠野中長久行走的人,忽然聽到一聲“歸去”,頓時淚流滿面。
問:“書卷氣”是可消解的嗎?
皮佳佳:這個問題無法回答。
問:“書卷氣”是可持續(xù)的嗎?
皮佳佳:視情況而定。
明 文徵明 紅杏湖石圖扇頁
【諭大X7】
問:從社會學層面上看,“書卷氣”是一種“文化心理結構”嗎?
皮佳佳:不是。
問:從符號主義美學角度看,藝術是人類情感符號的創(chuàng)造。請問“書卷氣”是一種情感符號嗎?它是如何抒發(fā)出來的?
皮佳佳:在蘇珊·朗格看來,人類的各種文化形式,如神話、語言、宗教、藝術等都是符號形式,從不同層次上展開了人的生命,實現(xiàn)了人的本質(zhì),是人的本質(zhì)的客觀化!皶須狻辈⒉皇且环N客觀化的形式,而是為形式賦予意義。
問:您認為“書卷氣”更偏向日神精神還是酒神精神?
皮佳佳:西方對人的靈魂的分析非常精彩,但是不好硬套中國的概念。柏拉圖認為,人的靈魂蘊含三個部分——理性、精神和欲望,如同由黑白馬拉著的馬車,欲望是黑馬,是靈魂落入感官世界后的那些感官欲望,精神是白馬,是朝向高尚行動的驅(qū)動力,這黑馬與白馬時常斗爭。故而需要理性這個車夫,為兩匹馬設定合適線路并駕馭它們。后來逐漸演化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從西方思想傳統(tǒng)來說,他們更加推崇理性,一直壓制感性,而近現(xiàn)代部分哲學家如尼采也主張恢復人的酒神精神。在這個范疇里,可能更適合去類比討論中國性善、性惡的學說。我個人認為不能把“書卷氣”與之類比。
問:為什么藝術家需要有“書卷氣”?為什么藝術品需要有“書卷氣”?
皮佳佳:黑格爾說,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藝術的基本功能,在于揭示其感性的或者說物質(zhì)性的外形下的絕對精神。這是藝術得以存在的價值和天生的追求。在這個層面上,“書卷氣”正是藝術家所追求的精神價值,也是“所好者,道也”。
問:全球化和當代藝術泛濫的背景下,“書卷氣”之于中國藝術的意義在?
皮佳佳: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傳統(tǒng)形而上學的陷落,神性的本體逐漸讓位給了理性的主體,人的主體性得到極大張揚,F(xiàn)代主義替代了宗教攝取性,填補人類心靈空白,強調(diào)個性、自由、個體性的原則。同時可以看到,原有的那些固有的、共有的價值體系也逐漸消解,人更多強調(diào)個體價值,或者從個體去尋找價值。但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價值越發(fā)多元,價值本身面臨被取消的危險?梢哉f,現(xiàn)代性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價值虛無。隨之而來的現(xiàn)象是,世界的撕裂特別嚴重。當代藝術也是這個問題,一切都可以是藝術的同時,就消解了藝術本身。面對現(xiàn)代性帶來的難題,一切坍塌之后,我們要怎么辦。這可能真的是我們要在未來去回答的問題。我覺得,至少要去思考一個“建構”。故而,“書卷氣”至少為我們提供了建構的方向。
問:“書卷氣”更多地植根于當下還是過去?它具有生長性和革新性嗎?
皮佳佳:“書卷氣”植根畫者和作品本身。
問:“書卷氣”是否有被程式化風險?
皮佳佳:參見清代“四王”,將本來精神氣息的東西降格為一種特定風格,自然也就程式化了。
清 王翚 清王翚十萬圖冊 萬峰積玉
【知化x7】
問:“書卷氣”可否理解為“文人氣”?
皮佳佳:在中國古代語境里可以這樣理解。在當代語境里,古代文人與現(xiàn)代文人已經(jīng)不同。
問:“書卷氣”是自然生成的直覺嗎?
皮佳佳:人為書畫賦予“書卷氣”,有書卷之心的人也可以感受。
問:“書卷氣”和“氣韻生動”有何關聯(lián)?
皮佳佳:早期“氣韻生動”是指畫面本身的韻律感和生命氣息,到了宋代,理論家將“氣韻”轉(zhuǎn)化為人的人格內(nèi)韻,所謂“人品既已高矣,氣韻不得不高。氣韻既已高矣,生動不得不至。”在某種意義上,“書卷氣”可以等同于“氣韻”。
宋 李成 瑤峰琪樹圖
問:“書卷氣”可以有別于畫面內(nèi)容而獨立存在嗎?
皮佳佳:如同一把刀的鋒利性,你可以說鋒利性是一種存在性質(zhì)或者可能性,但總要通過刀去體現(xiàn),否則你就不是在談刀的鋒利性。
問:“書卷氣”的存在是否影響藝術價值的高低?
皮佳佳:前面已經(jīng)回答過。黑格爾說,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藝術的基本功能,在于揭示其感性的或者說物質(zhì)性的外形下的絕對精神。這是藝術得以存在的價值和天生的追求。在這個層面上,“書卷氣”正是藝術家所追求的精神價值,也是“所好者,道也”。
問:對藝術品是否有書卷氣的評價,除了書畫外,還可以用到雕塑、裝置、攝影等方面上嗎?
皮佳佳:理論上可以,但也要看這門藝術與心的關系是否密切。
問:“書卷氣”是一種藝術群體的識別標志嗎?
皮佳佳:最好不要歸于某種藝術群體的識別標志,這樣就會有風格化、程式化的危險。
皮佳佳,北京大學美學博士,現(xiàn)任教廣州美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美學、中國藝術學,中國文人畫理論。出版譯著《心畫:中國文人畫五百年》,在《文藝爭鳴》《中國書法》等期刊發(fā)表多篇論文。同時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理事、廣東省文學院簽約作家,出版中短篇小說集《方死方生》、長篇小說《時間在彌敦道沒有離開》,在《收獲》《十月》等文學期刊發(fā)表小說、散文等。小說《方死方生》曾獲廣東省有為文學獎。
來源 | 羊城晚報·金羊網(wǎng)
責編 | 張演欽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