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公冶長篇(7)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1)浮于海,從(2)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注釋】
(1)桴:音fū,用來過河的木筏子。
(2)從:跟隨、隨從。
【譯文】
孔子說:“如果我的主張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從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聽到這話很高興?鬃诱f:“仲由啊,好勇超過了我,其他沒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論語》:公冶長篇(8)
【原文】
5·8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1)也,不知其仁也!薄扒笠埠稳?”子曰:“求也,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3),可使為之宰(4)也,不知其仁也!薄俺(5)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6),可使與賓客(7)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釋】
(1)賦:兵賦,向居民征收的軍事費(fèi)用。
(2)千室之邑,邑是古代居民的聚居點(diǎn),大致相當(dāng)于后來城鎮(zhèn)。有一千戶人家的大邑。
(3)百乘之家:指卿大夫的采地,當(dāng)時(shí)大夫有車百乘,是采地中的較大者。
(4)宰:家臣、總管。
(5)赤:姓公西名赤,字子華,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學(xué)生。
(6)束帶立于朝:指穿著禮服立于朝廷。
(7)賓客:指一般客人和來賓。
【譯文】
孟武伯問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說:“我不知道!泵衔洳謫枴?鬃诱f:“仲由嘛,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里,可以讓他管理軍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問:“冉求這個(gè)人怎么樣?”孔子說:“冉求這個(gè)人,可以讓他在一個(gè)有千戶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輛兵車的采邑里當(dāng)總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泵衔洳謫枺骸肮鞒嘤衷趺礃幽?”孔子說:“公西赤嘛,可以讓他穿著禮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貴賓,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論語》:公冶長篇(9)
【原文】
5·9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1)?”對(duì)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2),賜也聞一以知二(3)!弊釉唬骸案ト缫。吾與(4)女弗如也!
【注釋】
(1)愈:勝過、超過。
(2)十:指數(shù)的全體,舊注云:“一,數(shù)之?dāng)?shù);十,數(shù)之終。”
(3)二:舊注云:“二者,一之對(duì)也!
(4)與:贊同、同意。
【譯文】
孔子對(duì)子貢說:“你和顏回兩個(gè)相比,誰更好一些呢?”子貢回答說:“我怎么敢和顏回相比呢?顏回他聽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兩件事!笨鬃诱f:“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說的,是不如他!
發(fā)表評(píng)論 評(píng)論 (5 個(gè)評(píng)論)